现代学徒制分析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8078150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学徒制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现代学徒制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现代学徒制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现代学徒制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学徒制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学徒制分析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学徒制在中国发展的必要性背景:2014年8月,我国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制订了工 作方案。2015年8月5日,教育部遴选165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 点牵头单位。2017年8月23日,教育部确定第二批203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目前现 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在理论和实际层面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产业机构升 级,师徒关系转变,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和企业软技能的需求,而现代学徒制度的现代性主要 体现在;师徒关系的现代化,产业类型的现代化,育人模式的现代化和教学组织形式的现代 化。兰州交通大学MBA2018级一班2组11位同学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激烈的

2、讨论,大 家一致同意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不断普 及,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需要的是技术熟练、高素质、高能力的人员,传统职业教育与企业 高速发展而导致的人才不匹配专业脱节的问题愈来愈严重,创新职业教育势在必行,而现代 学徒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脱颖而出。无论对于政府、企业、个人都是利大于弊的,对培育 “大国工匠”人才战略和实现“中国制造2025 ”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是现代职业 教育适应社会迅猛发展的生存之道,也有部分同学对于我国现代学徒制度发展中的问题存在 着一定的担忧,但这不影响现代学徒制终将替代传统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变革和所有的创 新一样不是一蹴

3、而就的,它将经历摸索、彷徨,然后破茧成蝶。本人就现代学徒制对于职业 教育发展的优势进行分析。(一)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目前,中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关键期,“中国制造2025”“工 业4.0”“互联网+ ”等战略的提出,为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的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开始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逐步完善的制造体系。但不可否认的 是,我国的制造业仍面临着产品质量不高、创新性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 如何从“制造大国”跨入“制造强国”成为亟需解决的战略问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一点便 是促进产业升级转型,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而这些也为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4、提出了要求和 挑战。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提到,要想建设制造强国,打造一批高 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需要“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 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建立一批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示范,形成一支门类齐全、 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以及机器换人时代的到来,许多标准化的工作将逐渐让位于机器, 技能水平要求较低的岗位将逐渐被淘汰。但随着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化,新的岗位将不断被创 造,而这些岗位更加需要拥有创新能力、反思能力等软实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三十多年的 实践表明,学校职业教育尽管存在许多优势,但它也只能让学生获得基础

5、性的技术知识,无 法让学生获得精深的技术知识。技术精湛并能实现技术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 徒制2。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可以促使学徒通过与企业师傅建立紧密的师徒关系习得特殊的 技术技能知识,并通过企业师傅的言传身教在某一专深领域持续钻研,并最终实现创造创新。 因此,为了适应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的需要,现代学徒制任重而道远。(二)师徒关系的变化师徒关系是保障学徒制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师傅和徒弟之间保持着良好的情感纽 带,才能形成师傅乐教、徒弟乐学的局面。在传统学徒制中,尤其是古代学徒制和行业学徒 制,师徒关系镶嵌在等级森严的宗法制体系中。一般来说,在确立师徒关系时都会有比较隆 重的拜师

6、仪式,学徒要向师父行叩拜大礼,这种嵌入在传统礼俗中的师徒仪式意在要求徒弟 对师傅“孝敬”,这不但使师徒关系保持了宗法家长特性而且稳定了学徒制中的身份等级序 列3。传统学徒制中师傅的宗法家长式形象以及对该行业资源的垄断直接赋予了师傅在徒 弟面前的权威性,徒弟一般对师傅的传授方式不敢有异议,师傅怎么教,徒弟就怎么学。但 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这种权威式的师徒关系逐渐瓦解。在现代社会,师徒关系逐渐从师傅 高高在上徒弟唯命是从的等级关系转变为师徒之间人格平等、教学相长的民主关系。师傅的 权威性逐渐衰落,徒弟不再视师傅为专业领域内的权威,他们会针对师傅的教学内容、教学 方式等提出质疑。另外,在现代学徒制的

7、教育体系中,师傅不仅要承担学徒技能技艺的传授, 还要肩负起对学徒人文素养的培育,教育义务成为现代学徒制中新的师徒关系的纽带4。(三)知识更新速度加快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动 力。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工业方面的一般知识陈旧率现已达到 30%以上,电子技术知识陈旧率已超过50%,美国国家科技局在一项调查中指出,目前的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有90%是近7年以来所获得的,人类认识的化合物在 1880年时只有1200多种,而到1950年则达到100万种,目前已达到400万种5。知识的 快速更新给学校职业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8、。一般来说,学校的教材通常是经过较长时间的 编辑、审阅、试点之后才在学校广泛使用,整个流程耗时较长。而知识的更新速度变快,教 材上的很多知识点逐渐过时,具有滞后性,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难以满足真实工作环境 中的实际需求。因此,实施现代学徒制具有重要意义,即学徒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跟着 企业师傅进行现场学习,能够直接接触最新的生产技术和知识技能要点,克服学校学习的滞 后性。(四)企业对“软技能”的需求“软技能”又称作非认知技能或非技术技能,它是相对于硬技能(指具备的专业知识和 实践经验,通常经过反复操作即可习得)而言的。目前,学术界对软技能没有一个统一的界 定,但总的来看,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软

9、技能主要涉及人际交往能力、情境适应能力、团队合 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等。澳大利亚WoodsBagot设计公司曾经针对企业关注的员工(尤其是 新员工)品质对澳大利亚500名商业决策精英进行调查。当被问及最希望大学毕业生拥有什 么技能时,这些受访者列出了一些技能,排在最前面的依次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可见,目前企业最看重的是员工“软技能”的掌握程度。 而当前的学校职业教育通常是将教学重心放在知识点的掌握和硬技能的训练上,忽视了软技 能的培养;其次,有些软技能,诸如情境反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是学校学习难以习得的, 这些必须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由企业师傅边做边指导

10、,在做中学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和学习。 举例来说,在餐旅行业中,学校能够培养的仅限于一些标准化的礼仪动作和技术技能,但若 是作为一名酒店前台,如何处理客人的各种要求?如何根据客人的身份、行为等推荐酒店的 产品?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高超的观察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而这些在学校里是难以 通过模拟习得的,只有通过企业师傅的现场指导才能够更好地领悟,并不断提高工作胜任力。 因此,实施现代学徒制具有重要意义:学徒一方面在学校跟着专业教师习得理论知识和基本 技能,一方面在企业跟着企业师傅通过做中学掌握该工作所需的软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 促进学徒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效益。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有其必然

11、的背景条件,通过分析其“现代性”有助于我们将其与传统 学徒制区别开来;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开展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社会等的通力合作。为企 业、政府和学徒都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 纽带,以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参与以及教师和师傅深入指导为支撑,把企业标准、企业项目、 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与育人过程深度融合,形成了“学生与员工一体、教师与师傅一体、教 学与生产一体、学业与产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 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和针对性。目前,现代学徒制在试点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境,我们应进一步对其进 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如什么是现代学徒制,它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差别在哪,如何 进行外部制度环境构建,如何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等等,在不断的解决这些实质性问题, 现代学徒制才能在中国获得长久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