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全5册梳理与小说和戏剧知识点梳理

上传人:g****z 文档编号:477845580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6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教材全5册梳理与小说和戏剧知识点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部编教材全5册梳理与小说和戏剧知识点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教材全5册梳理与小说和戏剧知识点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教材全5册梳理与小说和戏剧知识点梳理(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教材全5册梳理与小说和戏剧知识点梳理百合花 茹志鹃1.背景、情节及主题作家写这篇小说时,正值反右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她的亲人也未能幸免于此。面对冷酷的现实,她不由怀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于是,这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百合花”便在作家“匝匝忧虑”、“不无悲凉的思念”之中灿然开放,给当时文坛带来一股沁人的清香。百合花的成功主要在于作家在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严主题时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显现出清新俊逸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以朴素、自然、清新的笔调抒写和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最美好最纯真的感情,创造出一种优美圣洁的意境,反映了战时军民之间的鱼水情谊,而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则是对人

2、性美和人情美的赞美。它向世人展示了人类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丽的热爱,即便是在战火连天的时代。2.人物特点小通讯员:年仅19岁,参军才一年。他涉世不深、天真质朴,不乏关心战友、体贴群众的爱心,又对生活充满情趣,枪筒里常用树枝和野花来点缀;他憨厚腼腆,与女同志一接触便浑身不自在,但在危急关头却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3.主要运用手法选材上讲,作者将战火纷飞的

3、战斗场面推为背景,将小通讯员壮烈牺牲情景通过民工的叙述从侧面表现出来,就连小通讯员第一次向新媳妇借被碰壁的冲突也是做暗场处理,不做正面描写。作品仅仅截取几个极为普通的生活横断面,从几件平凡的小事中深入开掘,展开对军民关系饶有诗意的描写。作者的构思巧妙,“她以那条枣红底上洒满百合花的假洋缎被面做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以纯洁的百合花象征人物的美好心灵,使小说中的人物联系起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和力量源泉,以小见大,意味深长。”作者还擅长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小说通过“我”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由远而近、由表及里、由淡而浓地刻画和凸现了小通讯员

4、动人的形象。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这篇小说的特点。如小战士枪筒中插的树枝和野花,他衣肩上的破洞,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以及那条百合花被等细节都在作品中重复出现,前呼后应。4.作家作品特色注重构思的精巧。她往往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提炼出一两件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作媒介,展开对人物的心灵历程的描写。如百合花中的新被子,高高的白杨树中的白杨树,里程中的大石头,如愿中的大苹果和小绒,戊春暖时节中的清水虾等,既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寄托,又是作者展开描写的凭借,它们在作品中反复出现,很巧妙地把全篇各部分的内容贯串起来,构成一个艺术的整体。她的不少成功之作,凭借这些象征性事物,将理、事、情统一于一体

5、,使作品充满着诗意和哲理,产生了很强的艺术魅力。茹志鹃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她在创作上坚持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和有意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有很大的关系。她那些细腻描写劳动妇女生活命运变化和展现她们瑰丽多彩内心世界的短篇小说,是别的作家的作品无法代替的,因而给现代文学园地增添了新的色彩。哦,香雪铁凝1.背景、情节及主题以一个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叙事和抒情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闭塞的山村带来的搅扰,也给一向平静单纯的少女们的心带来了波澜。天生好奇的少女们,每次都以极其隆重的方式一一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小

6、说重点写了少女香雪的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由于对一只可以自动合上的铅笔盒的渴盼,毅然踏进了车厢,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为此,她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并甘愿受父母的责怪。归途的心理描写表明了少女香雪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心情,还有山里姑娘的那份自爱自尊。本文展现了宁静、庄严、诗化的自然美;展现了纯朴善良、不屈不挠的人性美;人性的纯朴与环境的闭塞、落后相伴而生;揭示了青春对远方世界不可抑制的想象;城乡差异所导致的心理失衡;现代文明对传统山村生活方式的冲击。2.人物特点是一个纯洁美丽的17岁的小姑娘,很

7、有求知欲望,是小山村里唯一的一位初中生,她热爱学习,积极乐观,文静害羞,胆怯却刚毅,并且这个姑娘也有很比较强的自尊心,就算因为自身贫穷遭到来自同学的排挤,却依然向往美好,积极阳光。她也是个腼腆胆小却又坚韧刚毅的姑娘,她在车停靠的一分钟里,将自己的鸡蛋换来了向往了很久的铅笔盒,尽管她这样做会被父母责怪,尽管她需要走几十里的公路,尽管她需要摸黑走上回家的路,她还是决定换来那个铅笔盒。她向往走出贫穷,向往城市文明。3.主要手法作者选取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确定在城市人的位置上,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将情节片段加以组接。火车象征着现代文明,它为台儿沟打开了一扇瞭望外面世界的窗口,唤醒了山村姑娘

8、心中的精神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性格鲜明的人物刻画;短暂“一分钟”的叙事,巧妙又完美;诗意的语言。小说风格淡雅,意境悠远,语言清新。这是铁凝的成名作,代表了她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纯净、清爽的青春气息和诗情画意。4.作家作品特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占据重要的地位,对女性的书写总是透露着时代心声和文学魅力。刻画女性敏感的心灵世界,是铁凝始终怀有的艺术兴趣。总是在历史和文化中来表现女性,铁凝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写了麦秸垛和棉花垛这两篇小说,后来又写了青草垛。铁凝深刻揭示了物质贫困中的女性依然具有的自我意识,及其背后所隐藏着的沉重的历史压力。玫瑰门探讨着中国女性的深刻悲剧,揭示女性如何成为传统父权

9、制的牺牲品,同时又为男性建构的历史暴力所再度裹挟。永远有多远讲述北京胡同里年轻女性白大省的生活经历。写出女性内在的自我,她们内心渴望成为另一个更具有女性生命意识,可以获得爱欲自由的女人。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有一种奇妙的素质,那就是渴望抛离身处的环境。在她们平常的外表下,掩盖的是强烈的相异性,拒绝同质化。铁凝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她同时代的其他作家非常不同,她们如此鲜明地具有自己“脱序”的冲动,并且付诸行动,要顽强地成为“他者”。祝福鲁迅1.背景、情节及主题小说通过描述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也阐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当时人们自私自利

10、以及世态炎凉的这一社会现状的无动于衷和不知所措。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迫的穷苦农家妇女。丈夫死后,婆婆要卖掉她。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工,但很快又被婆家抢走。婆婆拿走了她的工钱,把她卖到贺家成亲。在与贺老六有了儿子阿毛后,祥林嫂终于过上安稳日子。但不久后贺老六因伤寒而死,阿毛又被狼叼走。双重打击下的祥林嫂,犹如行尸走肉,她只能回到鲁四老爷家做工,却更被人们排斥,被认为改嫁“有罪”,在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赎罪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中,惨死街头。2.人物特点祥林嫂是鲁迅笔下的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农村妇女,她具有中国传统妇女应该具备的勤劳、

11、善良、质朴、仁爱、坚强品性,与所有封建社会的女性一样,处于受剥削、压迫地位。然而,她对自己的地位和被剥削命运毫不知晓,心甘情愿地接受封建社会对其进行的经济剥削和精神奴役。这就是她性格的可悲之处。当命运发生重大变故时,所有的人对祥林嫂都没有同情,她处于矛盾痛苦的挣扎之中,当然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被践踏、被伤害、被愚弄的对象,遭人鄙视,慢慢地被封建社会所吞噬。在祥林嫂的悲剧人生中,她也有反抗,也想抗争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具体的抗争过程如下:当他丈夫死后,她被迫改嫁时反抗了,但还是被她的婆婆压倒。当第二任丈夫和孩子死后,人们认为她是一个不吉利的人,对之进行侮辱和伤害时,她无言承受着,也自认为自

12、己不吉利,是不能从一而终的罪人。因为害怕死后被分尸,她再次抗争,甚至怀疑灵魂是否存在。最后,不仅她没有挣得任何做人的权利,就连死后能够保全自身的希望也破灭了,她完全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从这个过程看,虽然祥林嫂不断抗争,但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受压迫、受奴役的真正原因,外表的反抗并不能真正代表祥林嫂觉悟的提升,不能说明她真正具有反抗意识。3.主要手法冷峻简洁的叙事风格,简洁、凝练、深刻、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善用白描的手法,把悲剧生生呈现在读者面前。三次描写,仅仅呈现了祥林嫂的肖像,却蕴含了无限的悲凉遭遇。通过叙事视角的不断转变,使悲剧感达到极致。第一部分是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写了一个进步的小资产阶

13、级知识分子“我”来到了阔别多年的鲁镇居然遇见了多年不见的祥林嫂,而祥林嫂已经成了一个乞丐,并且在祝福前夜死掉了。第二部分,故事的主体部分,是“我”回忆起之前所见所闻的有关祥林嫂前半生的故事,采用的是第三人称视角叙述。最后一个部分,结尾部分,叙事角度又转变为了第一人称。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表现的深切”,二是“格式的特别”。祝福当中对于这两点体现得可谓淋漓尽致。鲁迅在他的小说中总是会有很多独特的题材以及思想发现,并且在表现技巧方面极度成熟。在祝福这篇小说中,他更多地是把对祥林嫂的同情和悲悯藏在了读者的阅读感受里,在整个小说中,基本不存在真正同情祥林嫂的人,这才是祥林嫂最大的悲剧。4.作家作品特

14、色鲁迅写小说是为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他的取材都是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祥林嫂则是这些“不幸的人们”中一个重要的代表,她身上背负的深重的悲哀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悲哀,甚至可以说是背负着当时整个民族的悲哀。因此读者读起来,感觉又沉重又悲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1.背景情节及主题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因为政治的黑暗和官僚的腐败,导致民不聊生,从而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恶化。我国北方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林冲刺配后,几经周折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正因此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和富安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而且差点被害死。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

15、,提枪戳死两人,逼上梁山。表现了林冲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力突出“官逼民反”这个主题。2.人物特点委曲求全的耐性、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 、机智果断的敏锐性格、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武艺高强却懦弱隐忍分为三个阶段:最初的林冲性格隐忍、耿直,对朋友义气,对上司软软。被陷害发配后,林冲性格发生了变化,对前途产生了迷茫,但是没有放弃对朝廷的幻想,有了反抗的勇气和信念,但是没有造反的决心。火烧山神庙,雪夜上梁山使他性格最终改变,敢爱敢恨,火并王伦,反抗朝廷,直率、坚强、耿直、骄傲

16、,是林冲这个人物性格最终的表现。3.艺术手法环境描写:风雪为人物的活动渲染气氛。林冲刚到草料场,“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说明矛盾冲突正在酝酿;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预示气氛趋于紧张;林冲夜宿山神庙时,那雪“越下得紧”,烘托出高潮的来临。风雪也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细节描写:丰富、细致,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透露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事件的发生发展做了必要的铺垫。如开头细致地描写了陆谦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引出下文李小二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如林冲在草料场的一系列行动,叙述得非常详细。既表现了林冲细心缜密的性格,又说明草料场起火并非林冲疏忽所致,自然揭示出陆谦等人的借刀杀人的阴谋,使情节发展具有合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