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诗词曲阅读

上传人:g****z 文档编号:477844791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60.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诗词曲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诗词曲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诗词曲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诗词曲阅读(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诗词曲阅读考点二诗词曲阅读栏目设置:考点解读考点剖析备考整合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古诗文阅读:1.掌握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朗读节奏。2.把握古诗文的意象、意境,理解文章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3.理解句意,能将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能对古诗文的思想内容、语言、形象及表现手法等做出概括并进行初步的鉴赏和评价。考情分析考查分值:一般1-2题,共2-6分。考查形式:1.所选古诗词以课内所学内容为主,所选课外诗词倾向于课标指定的篇目,

2、难度不大。2.考查重点集中于常识记忆、词句理解、情景描述、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由考查识记能力向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转化的趋势比较明显。3.题型上以简答为主,选择题也有考查,主观题居多,近几年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性试题。命题趋势一、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素在鉴赏一首诗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诗歌的体裁和格式:不同体裁的诗歌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有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每一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形式和特点。了解诗歌的体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鉴赏。2.诗歌的题材和主题:诗歌的题材可以包括自然景物、人物描写、感情抒发等。而主题则是诗人在作品中所要表

3、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在鉴赏时,我们需要通过分析诗歌的题材和主题来把握诗人的意图。3.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手法:诗歌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加表达的艺术感染力和美感。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意义。二、中考诗歌鉴赏的命题趋势在中考中,诗歌鉴赏的命题形式多种多样,但也有一些共同的命题趋势:1.注重对基本要素的考查:中考命题通常会选择一些经典或者优秀的诗歌作品,考查学生对于诗歌基本要素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因此,学生需要熟悉不同体裁的诗歌形式,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技巧。2.注重考查对意境和情感的感受:中考命题中

4、常常会给出一首诗歌,要求学生通过鉴赏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来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进行个人的感受和表达。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多读诗歌,培养自己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比如2023年广东省卷在古诗文默写后考查了诗歌的文学常识题。3.注重考查对诗歌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有时候,中考命题会选择一些有一定历史背景或者文化内涵的诗歌,要求学生通过理解诗歌的背景和内涵,把握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学生需要广泛阅读,了解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真题引领满分指导即时训练)第一步:真题引领1(2023广东统考中考真题)默写古诗时,“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雁”常被误写成“燕”。请你根据诗歌

5、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雁”。知识卡片汉书苏武传记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后以“雁足”或“雁”为书信的代称。【答案】“归雁”,指北归的大雁。诗人见雁思亲,表达浓浓的乡思愁绪。而非“燕”。【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词句的理解。根据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可知,其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根据知识卡片“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后以雁足或雁为书信的代称。”可知,“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6、而“燕”指的是“燕子”,古代的诗人往往会将“燕”作为春天的使者,传达春天来到的讯息,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谁家新燕啄春泥”。所以,“归雁”,指北归的大雁。诗人见雁思亲,表达浓浓的乡思愁绪。而非“燕”。2(2023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诗中的“见南山”可否改为“望南山”?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描绘了傍晚山色美好、飞鸟结伴投林的景象,这是一幅悠闲恬静的

7、美好画卷。(2)示例1:不可以。“见”指的是无意中看到,“望”是有目的地观望。“见”更能表现悠然我的心境。示例2:可以。南山和山气、飞鸟一样,都是“望”中所得,并不是无意“见”到的。“望”字才能前后统一。【解析】(1)本题考诗歌画面。答题时注意要依据诗句展开合理想象,结合诗句意思来分析。例如: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这里描绘了傍晚的景色,飞鸟回巢的恬静美好画面。(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

8、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而“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此处用“见”便能与之相照应。3(2022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请找出诗中体现山西村民俗的诗句。(2)请阐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的理趣。【答案】(1)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2)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解析】(1)本题考查诗

9、歌内容的理解。“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意思: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这一句体现山西村民俗。(2)本题考查概括诗句蕴含的哲理的能力。答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本义,然后在本义的基础上进行引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没有路了,忽然又出现了村庄,看到了希望,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而在绝境当中往往蕴含着希望,这两句诗启示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道路可能曲折,但未来一定充满光明和希望。4(2022广东深圳中考真题)古诗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游

10、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如果你要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你会在何种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答案】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或者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一座座的山,一条条的水,好像前方没有道路。但却过一座的山头,在那柳暗花明的地方出现了一座村庄,这

11、句诗既写景,又蕴含了哲理,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据此可作答。因为此诗句能在困难或绝境中给人以希望,甚至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它能道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所以这句诗可以用在描绘山川美景时,也可用在面对困境时。(2021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阴阳割昏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5山的南面阳光灿烂,山的北面幽暗昏黑,描绘了泰山明暗分明的奇丽画面。6

12、诗人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解析】5此题考查的是描述画面的能力。所描述的画面要符合诗歌的内容,语言要生动形象。注意诗句中精彩的字词,由于山高,山的南面阳光灿烂,山的北面幽暗昏黑,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描绘了泰山山南山北明暗分明的奇丽画面。6此题考查结合重点诗句把握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仔细品读诗歌内容,抓住诗中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揣摩诗人情感,并结合整首诗歌来分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将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凌绝顶”表

13、露诗人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第二步:满分指导一、文学常识识记在古诗、词、曲的阅读鉴赏中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题型并不常见。主要考查诗、词、曲的体裁、作家及作品。平时复习时要注意积累。1.诗。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1)古体诗。可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四类。诗经中四言古诗比较多,它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作有关雎蒹葭等。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如陶渊明的饮酒。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乐府诗一般是杂言,也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最早的乐府诗主要是民歌,如木兰诗等。(2)近体

14、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它分为律诗、绝句两种,均有五言、七言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偶数句要押韵。五言律诗如杜甫的春望,七言律诗如崔颢的黄鹤楼。绝句每首四句,二、四句要求押韵。五言绝句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七言绝句如杜牧的泊秦淮。2.词。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一般按字句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按创作风格,可将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以柳永、姜夔、秦观、李清照为代表。3.曲。曲,由词进一步发展

15、而成,到元代就形成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即为小令。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著名的作品有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的窦娥冤,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也非常有名。二、鉴赏形象特点古诗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1.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分析角度,即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结合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生活环境;结合人物个性;结合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要在文段的开头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这一步也可以放在最后作为总括);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表现手法,也可以概括出来;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2.鉴赏景物形象的技巧。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明确全诗表达的情感;抓住景物与情感的融合点;紧扣景物的特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步骤: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3.鉴赏事物形象的技巧。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