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上传人:数落 文档编号:477826312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0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南通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南通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南通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南通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通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通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前 言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是当今世界海洋国家竞争的战 略重点,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发展方针,也是江苏省“十一五”期 间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南通具有濒江临海、得天独厚的区位优 势,海洋资源丰富,建港条件优良,全面加快沿海开发步伐,大 力发展海洋经济, 对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推动南通由“江河时代”向“江海时代”的新跨越, 实现经济社 会发展全面腾飞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南通市海洋经济发展 “十一五”规划以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纲要和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纲要、江苏省“ 十一五” 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并与南通市相关专项规划进行了

2、充 分衔接,是我市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产业布局的指导性文件。本 规划期为2006年2010年。 2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第一节 发展基础“十五”时期,南通积极实施沿海开发、江海联动发展战略, 海洋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1 海洋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05年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 和海洋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88亿元和120亿元, 是“九五”末 的2.3倍、3. 1倍; 年均增速分别为18%和26 %; 海洋产业结构由 “九五”末的55:20:25调整为31.5:45.5:23。2 海洋渔业稳步发展。海洋渔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形成 近海及远洋捕捞、养殖、水产品冷冻、精深加工等门类较为齐全 的产

3、业体系。2005年,海洋渔业总产量达到51.7万吨,总产值53.4 亿元, 分别比“九五”末增长13.5%和52%。海洋捕捞业: 2005年, 海洋捕捞产量为30.9万吨, 产值32亿 元, 超过全省的一半, 其中远洋捕捞产量1.6万吨。全市有海洋 捕捞船5100艘, 其中远洋捕捞船舶48艘, 在外捕捞渔民350人。海水养殖业: 2005年, 全市海水养殖面积达7. 1万公顷, 养 殖产量20.8万吨,年递增13.5%。养殖结构不断优化, 实现了鱼、 虾、贝、藻、蟹等名特优新产品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天下第一 鲜”文蛤出口量18000吨, 出口创汇2500万美元, 约占全国总量 的70%;河蟹苗

4、种产量达到近300吨,成为全国最大的河蟹苗种生 3 产基地; 淡水河豚鱼年养殖规模500万尾, 为亚洲之最。水产品加工业:“十五”期间年递增9%, 2005年达到25.2亿 元, 其中紫菜加工业总产值8.5亿元, 年出口额2600万美元, 占 国际市场的份额达到70%,是全国条斑紫菜最大的生产出口基地。海洋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十五”期间, 以中心渔港建设为 主体的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吕四国家中心渔港已 经完成了全部建设内容, 洋口国家中心渔港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东灶港国家中心渔港建设已获农业部批准。渔港基础设施建设为 促进渔区城镇化、渔民居民化以及提高渔港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安 全生产

5、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海洋工业迅猛发展。2005年,全市海洋工业产值达到144 亿元, 实现增加值54.6亿元,分别为“九五”末的3.2倍和2.7倍, 年递增26%和22%。海洋船舶工业:2005年,全市造船完工量超过110万载重吨, 约占全省的70%、全国的12%,实现产值55.7亿元。南通中远川崎 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二期扩建、熔盛造船、惠港造船、明德重工、 韩通造船和吉宝造船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海洋电力工业: 2005年, 电力能源工业实现产值40.6亿元, 火力发电装机容量近300万千瓦, 已跻身全国大型火力发电基地 行列。清洁能源快速发展,如东已被国家发改委确认为“中国绿 色能

6、源创建县”,一期10万千瓦风电工程即将竣工并网发电,二 期15万千瓦风电项目已经得到国家批准即将开工建设, 三期80 4 万千瓦风电项目已经上报待批;启东20万千瓦风电项目也已上报 待批;如东2.5万千瓦秸秆发电项目, 即将开工建设; 如东LNG接 收站与燃气电厂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展前期工作。海洋生物医药业: 2005年, 海洋生物医药业实现产值1.8亿 元, 主要产品盖天力、第六要素等的市场覆盖面不断扩大。海洋机械制造业:2005年,海洋机械制造业实现产值10亿元, 各种冷冻和海洋食品加工机械畅销全国。研制成功了紫菜一、二 次加工生产设备, 填补了国内空白; 成功自主研发制造了2兆瓦

7、级风电机组,实现了兆瓦级风电设备的国产化,开创了国内大功 率风电机组设备自行制造的先河。4 海洋第三产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海洋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6亿元,是“九五” 末的1.8倍, 年递增12 %。海洋交通运输业: 2005年, 海洋交通运输业实现营运收入 3.08亿元。“十五”期间, 海港开发取得重大突破。洋口港10 万吨级海轮减载锚地圆满完成过驳作业,陆岛通道工程已开工建 设,人工岛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入核准程序。吕四港开发加快 推进, 两个5万吨级泊位岸线使用申请已获交通部批准。滨海旅游业:2005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旅游人员分别达到743 万人次和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

8、0.6亿元。旅游项目开发建 设成效显著,启东圆陀角风景区已初具规模,海门蛎蚜山风景区 建设开始启动, 如东踩文蛤、放风筝特色旅游设施不断完善。 5 5科技兴海取得新进展。攻克了洋口港、吕四港建设等海 洋综合开发利用方面的难关;渔业科技进步成效显著,国家级文 蛤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文蛤、半滑舌鳎、漠斑牙鲆等新 品种人工育苗获得成功,梭子蟹、脊尾白虾综合生态高效养殖等 技术得到推广,海水养殖效益大为提高;辐射沙洲半浮流式紫菜 栽培、开放海域紫菜全浮流式栽培技术和高效紫菜采摘机的研制 使用使紫菜栽培从滩涂走向浅海水域,全自动紫菜加工机组的推 广应用使我市紫菜加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世界第一个有机

9、紫菜 在我市诞生, 国家级紫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6 海洋资源和环境保护取得初步成果。 “十五”期间全市 加强了海洋渔业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一 是大力实施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程、伏季休渔压缩帆张网等 措施,渔业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二是开展了大规模的海洋渔 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有效地增殖了渔业资源,同时增强了全社 会的资源和环境的意识。三是加强了海洋工程和沿海项目建设的 环境评估和监控,有效地控制了陆源排污。四是初步建立了海洋 环境预警、预报机制, 建立了海洋环境监控体系。7 海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宣传贯彻海域使用管理 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基本理顺了海

10、洋行政管 理体制,建立了海洋功能区划、海域权属和有偿使用制度,用海 秩序逐步规范, 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执法监察进一步强化。第二节 发展条件 6 南通优越的区位及资源禀赋优势赋予海洋经济发展以巨大 潜力。1 地理区位优越。南通位于长江入海口北侧, 东临黄海, 南濒长江,处于我国沿海、沿江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结合部,是 我国南北海上交通的重要通道;毗邻经济中心上海,位于长三角 经济区的北翼,是长江中上游地区乃至广大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出 海门户,腹地条件广阔。优越的区位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 条件。2 建港条件良好。沿海规划港口岸线为49.8公里, 其中深 水港口岸线为35.5公里。如东洋口港区航道沿

11、烂沙洋和黄沙洋水 道深槽布置,可满足20万吨级海轮乘潮通航,是江苏省最大的深 水航道之一。启东吕四港区航道沿小庙洪水道深槽布置,可满足 10万吨级海轮乘潮通航,是建设5 10万吨级深水泊位的理想港 址。3海洋资源丰富。全市拥有海岸线206公里,均为泥沙质海 岸, 平均每年淤长面积达300多公顷, 目前拥有沿海连陆滩涂面 积10万公顷, 辐射沙洲滩涂面积8万公顷, - 15米以下浅海面积 60万公顷, 为发展临海工业提供了充裕的土地资源。南临长江, 雨水充沛,淡水资源充足。浅海鱼类、滩涂贝类资源丰富,种类 繁多, 拥有吕四和洋口两个国家中心渔港, 潮间带适宜以紫菜为 主的藻类养殖面积2万多公顷。

12、林业资源较为充足, 林木蓄积量 7 10万立方米。南通沿海是风能富集区, 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在6 米/秒以上, 年可利用3.5至25米/秒有效风时数在7200小时以上, 潮汐资源也十分丰富。滨海旅游资源丰富, 圆陀角、蛎蚜山、滩 涂踩文蛤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4环境容量较大。南通沿海拥有广阔的海岸滩涂湿地, 具 有调节气候、减缓风暴潮灾害和净化环境等功能;南临长江,境 内沟河密布,河流自净能力较强;沿海潮流通畅,风速大,风时 长, 大气调节功能较佳; 临海地带人口密度低, 开发空间较大。第三节 发展形势“十一五”期间南通海洋经济发展面临非常有利的环境和一 系列重大机遇。1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

13、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以重化工产业 为主的新一轮国际产业加速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 地区转移,南通沿海地区将倍受海内外投资者关注,成为接受国 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以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长三角区 域发展规划为标志,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随着 长三角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完善,产业分工合作的加深,技术、 人才、信息等要素资源的加快流动互补, 必将为南通沿海开发、 海洋经济发展带来空前有利的条件。2 国家和省宏观政策向沿海倾斜。 国家在调整重大产业布 8 局时作出了适度向沿海地区转移能源、石化等重化工产业的重要 决策,这为南通沿海大力发展电力能源、石油化工等产业提供了 良好的

14、机遇。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海洋经济发 展的目标和重点,明确了海洋经济的发展方向,江苏省明确提出, “十一五”时期大力实施沿海开发战略, 加快建设沿海产业带, 国家和省都将出台鼓励海洋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我市海洋 经济发展面临有利的政策环境。3 沿海地区资源、环境比较优势更加凸显。随着经济社会 的快速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土地、能源等资源要素以 及生态环境等日益成为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沿海地区所拥有的 海洋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等比较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开发利 用沿海滩涂、风能及海洋生物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前景广阔。4 江海联动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

15、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深入实施 沿海开发、江海联动发展战略,并把加快建设沿海产业带、大力 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战略任务之一,随着大通道、大港口、大市场 建设的全面推进,沿江、沿海两大产业带的互动并进,必将带动 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南通海洋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 一是海洋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总体规模不大;二是海洋经济结构 和区域布局不尽合理,门类不齐,产业层次不高,技术含量较低, 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沿海港口、交通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 9 设相对滞后; 四是资金投入、科技人才不足;五是促进海洋经济 发展的政策机制还不够完善;六是海洋环境面临压力。这些问题 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切实加以解决。 10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两个率先”的战略 要求,充分挖掘和发挥海洋资源优势, 以海港开发为依托, 以科 技创新和对外开放为动力,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不断优化产业结 构和区域布局,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切实转变海洋经济增长 方式,全面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