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上传人:数落 文档编号:477826192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130.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南通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南通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南通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南通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通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通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第一章 总 则一、规划背景、意义发展林业是改善生态环境最根本、最持久的措施,在可持续 发展战略中,赋予了重要地位,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赋予了首要 地位。我市滨江临海,地处沿江、沿海两大经济带的结合部,是 长江三角洲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和长 江三角洲经济板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纽带作用。但我 市也是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 全市的森林覆盖率仅为 11.23%, 与全国18.21%和全省13.89%的森林覆盖率相比有着较 大差距。为确保我市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我市 的生产力水平和竞争力水平,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构筑我市

2、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全、高质高效的现代林业体系,特 制订南通市“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 本规划本着“统筹规 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技支撑、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 基本原则,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 观,立足全市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实际发展林业建设。通过 本规划的建设实施,将为我市建立一套多层次、多功能的防护林 2 体系和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全、优质高效的经济林产业 体系;到2010年使全市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将为改善生态 环境, 增加农民收入作出重大贡献。二、规划范围与期限(一)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南通市全境,包括南通市辖区、海安县、如皋市、 如东

3、县、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等六县(市)三区,总面积8001 平方公里。(二) 规划期限本次发展规划近期20062010年,远期规划20112020年。三、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 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南通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立足全市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的实际,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生态文明城市和实现江北“两个率先”排头兵的目标要求, 构筑绿色屏障,发展绿色产业,弘扬绿色文化,大力实施林业重 点工程,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推进林业跨越 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 加

4、快建立农村林网化、城镇园林化、城乡一体化的全面绿化新格 局。“绿色屏障”是南通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两个率先”对林 3 业提出的主导需求。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社会性经济的 快速发展,国民生态意识普遍,生态优先、生态安全必然成为新 世纪南通林业发展的主导思想。为了保障南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 展,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尤其是为江海联动开发提供良好的投资 环境,就必须按高标准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生态体 系作为生态屏障,促进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发挥森林生态 系统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为南通“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提 供强有力的绿色屏障。“绿色产业”是南通以生态兴产业、以产业促生态的新的经 济

5、增长点。南通市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不仅具备生态产业 的条件,而且已经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要大力发展杨树、种苗 花卉、桑茶果竹、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加快人工林资源培育和 林纸林板等高附加值林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使产业化程度在更高 水平上发展,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产生巨大 的生态效益, 推动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绿色文化”是南通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南通 市建设绿色文明社会,就是要大力弘扬绿色文化,充分发挥自然 与人文资源丰富的优势,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不损害后代人 生存发展权的道德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建设森林文 化, 改善生态环境,指导林业建设,促进南通市

6、物质文明、政治 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二) 基本原则 4 在我市“十一五”林业规划中,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省 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结合 我市的地理情况和工农业生产需要,总体上遵循“因地制宜、因 害设防、合理布局、综合治理、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原则,做 到既考虑眼前利益, 又兼顾长远利益, 坚持以下四项基本原则:1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 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针对我市滨江临海、江海岸线长、 水系完整、河路纵横交错的实际情况,我市的林业建设以“三荒”、 “四沿”地区的防护林建设为重点,按照不同要求进行合理规划、 合理布局,突出生态

7、防护林建设,积极推进标准化农田林网建设、 林农复合经营建设及四旁绿化建设等,同时以小康示范村绿化建 设为抓手, 整体推进全市林业建设。2 坚持因地制宜, 因害设防,以生态为主,生态、社会和 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优先满足生态公益林的建设需要,利用 农田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一些具有一定生态防护效益同 时具备经济效益高、见效快的树种进行绿化造林,以达到农民增 产增收, 增加林业生产的活力, 达到以短养长, 立足长远发展。3 坚持多林种、多树种相结合,造营并重的原则。要根据 不同类型的自然条件和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合理搭配,讲究实 效,逐步由单一树种、单层结构的低效林向多树种、长中短、乔 灌草

8、配套的立体高效林网转变。4 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科学设计,增大科技含量,注重 5 实用技术应用的原则。在规划中,立足于整个地区对防护的具体 需求,以促进区域生产发展为目的,确定林业的比重、各林种发 展的比例。在设计规划运用好当前先进的林业技术,提高科技含 量, 使规划既具有前瞻性, 又有实用性。(三) 规划目标以扩大森林资源总量、增加林木覆盖率为主线,建设江、海、 河绿色屏障; 以提高完善为重点,建设沟、渠、路绿色通道; 以 结构调整为契机,建设苗、桑、果绿色产业; 以城镇园林绿化为 抓手,建设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亮点;实施森林资源倍增计 划,全市森林资源质量和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

9、改善, 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1近期目标:到2010年, 新增各类生态林61.4万亩, 发展 特色经济林7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1%。林业总产值增长 速度稳定在10%以上。2远期目标:到2020年, 新增各类生态林84万亩, 发展特 色经济林100万亩, 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8%。林业总产值增 长速度稳定在10%以上。第二章 规划的基础条件与制约因素一、基础条件(一) 自然条件 6 南通位于长江入海口北翌,东临黄海,西接江淮大平原,三 面环水,形似半岛,北纬31O41p32O43p,东经120O12p 121O55p, 属江、淮两大流域的下游冲击平原, 地势平坦, 海拔高为

10、26 米, 大致是中高南低、西高东低。本区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 海洋性气候明显, 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 气候温和, 降水充沛, 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100小时2200小时,年 平均 气温14.615. 1 , 总积温 5300 5500 , 年降水量 10001050mm。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寒潮、连阴雨、暴雨、干旱、 高温、台风、冰雹、龙卷风等, 据南通气象资料显示, 1950年 至1989年共发生冰雹118次, 龙卷风99次, 强雷雨大风118次, 1990年至2004年遭受台风22次, 自然灾害频繁而损失惨重。土 壤类型为潮土、水稻土、盐碱土三类,其中以潮土为主占86.7

11、%, 盐碱土仅占3.7%。植被种类繁多, 主要乔木树种为刺槐、水杉、 银杏、柳杉、池杉、意杨、泡桐、柳树、苦楝、桑树、榆树、榉 树、中山杉、铅笔柏、合欢、枫杨等。(二) 社会经济南通处于江苏东南沿海与沿江经济发达地区, 六个县(市) 共有乡镇146个, 总人口773.79万。土地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06.05万亩。2004年粮食产量302.70万吨, 水产品产量 66.76万吨,油料产量43.4万吨,棉花产量5.27万吨, 国内生产总 值为1226.06亿元, 其中: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67.30亿元、林 业产值为1.89亿元,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极低,可以忽略不 7 计,

12、可见林业是南通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南通的绿化 虽达到一定水平, 但远未能满足本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 要。(三) 生态环境南通地处江海交汇处,沿江沿海开发必须处理好环境与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加强港口、工业等专项开发建设的同时, 要兼顾生态环境安全, 确保长江岸线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根据南通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 规划,南通沿江地区工业布局以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含生物制 药) 及船舶制造业、纺织服装业、新材料和造纸业、冶金工业等 为主,这些工业给水土气带来的污染不可小视,且湿地极有可能 与长江隔离。生态林业可以无声无息地担纲起减轻工业污染的重 任。

13、以森林绿地为例,一是能吸附大气中尘埃和有毒气体;二是 能过滤地表径流, 减少有毒有害物质流入江海; 三是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此外,绿化会产生丰富的负氧离子,在提高人体免疫 能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南通地区需要具有“绿肺”功能的大 片森林绿地, 包括休闲林、经济林、苗木基地等。(四) 土地利用到2010年实现倍增森林资源总量目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21%, 需净增森林与林木覆盖面积131.5万亩, 主要宜林土地资 源来自沿江沿海滩地、农田林网、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城市森 林、村镇绿化等。 8 二、林业现状南通人多地少,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近几年来,在市委、市 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

14、关心支持和全市上下的共 同努力下,紧紧围绕高效生态林业的发展目标,加快造林绿化步 伐, 林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一) 森林资源稳步增长。截止2004年, 全市成片林面积达134.4万亩(其中用材防护 林25. 14万亩,桑园43万亩,果园9.31万亩,苗圃11.76万亩, 四 旁植树折实面积45. 19万亩) ,林木覆盖率达11.23%。(二) 生态体系初步形成。通过实施沿江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高标准农田林网化 工程、平原绿化完善提高工程以及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构筑了全 市生态林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了以江海河防护林带为骨 干, 农田防护林为网络, 四旁绿化相配套的平原农区林业体系。(三

15、) 林业产业显现特色。全市各地大力发展种苗产业、经济林产业,逐步形成区域特 色。全市苗木面积已有11.76万亩, 湖桑43万亩, 果树面积超过 9万亩, 市区及周边地区板材加工基地也已有了新突破。林业产 业的发展,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的重要产业之一。(四) 城市(镇) 绿化水平大幅提高。各地积极争创园林城市,把增加绿量、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民 心工程,狠抓规划设计和施工质量,一大批上规模、上水平、有 9 影响的市民广场、游园绿地、园林道路和环城林带建成使用。三、发展潜力南通市优越的自然条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政府的高度 重视和群众的热情参与,为我市林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南通林业在总体上还处于现代林业发展的初级阶 段,无论是森林资源总量的扩张,还是森林生态质量的提高方面; 无论是林业产业规模的扩张,还是林业产业结构升级方面,都具 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据 调 查 , 我 市 2005 2010 年 造 林 绿 化 潜 力 合 计 可 造 林 139. 14万亩,其中:“三荒”面积6.55万亩,“四沿”面积35.25 万亩, 农田林网折合面积29.7万亩, 镇村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