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477823700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江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江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江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江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第二至三单元及古诗词诵读。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伴随着姓氏起源与发展而积淀下来的中华姓氏文化,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承载着中华儿女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是全世界人民了解中华文化的入口,极大地推动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分析姓氏文化的起源、发展,是新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姓氏既是一个家族血缘关系和族群关系的标志,也是维系一个族群、一个姓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础。在原始社会,姓与氏有所不同,“姓”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母系氏族社会,是以女性为祖先的家族共同所有的符号标志,且同姓之间往往拥有共同的祖先。而除

3、母系血缘关系外,以“国”为姓也较为常见,比如春秋时期的齐、鲁、宋、秦等。据国语周语记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即古人常说的“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因此,古代姓氏既是一个族群血脉延续的标志,同时也承载着各个族群共同的文化记忆和历史情感。“氏”则起源于原始父系氏族社会,是从“姓”中衍生出的分支,既是区分不同部落和族群的称号,也是区分身份贵贱的标志。直至秦汉之后,由于秦帝国对贵族的压制,使“氏”的贵族色彩逐渐消失,渐渐与“姓”合二为一。综上所述,从姓氏起源角度出发,其始终带有共同体意识的深刻烙印,无论是族群之间共有的血缘意识和宗族意识,还是与国相系的姓氏,无不彰

4、显着对祖先和族群的归属和认同。从古至今,中国人常常自称“炎黄子孙”,追根溯源,诸多姓氏都以炎帝和黄帝为共同祖先,既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同一文化渊源的认同意识,也展现出中华各民族亲如一家的文化根基,由此奠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载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着姓氏文化的演变、延续和传承,而姓氏文化的发展、演变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民族关系的变化,见证着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进程,并推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是在二者相互促进、交流互动中日益牢固的。从魏晋时期至明清时期,民族迁徙十分频繁。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大

5、规模进入汉族居住区,汉族统治者则通过赐姓、改姓等方式使得少数民族姓氏逐渐“汉化”,其中部分少数民族在汉文化影响下主动将姓氏改为汉姓,这一举动为后续隋朝统一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充分展现出各族人民强烈的民族归属感与共存共荣的意识。唐朝时期是民族融合和对外交流的高峰时期,大量来自西域地区的商人往返于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文化的密切交流,而且在长期经商过程中逐渐改为汉姓。尤其是明清时期,各宗族为维持稳定与延续,在建立自身血脉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广泛的文化认同。纵观姓氏文化发展,从因血缘产生的姓氏,到因区分部落形成的家族,再到多元一体格局的民族,皆是各民族之间文化认同和民族归属的历史见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

6、同体意识的有形载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数典不忘祖,落叶要归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姓氏是每个人身份的象征,联结着一个家族,甚至整个民族。中华姓氏文化承载的民族记忆和民族情感,是千千万万炎黄子孙凝聚力量的精神纽带,使其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找到民族身份的归属感。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寻根溯源,以姓氏文化为基础,以寻根活动为载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今年,山西洪洞举行大槐树寻根问祖旅游季系列活动,该活动以“走遍天涯,洪洞是家”为主题,组织寻根祭祀大典、中国姓氏文化研讨会等,吸引大槐树后裔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为姓氏寻根、为血脉延续,并邀请文

7、化名人参与寻根活动,以“同宗共祖”的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常盛不衰,是因为各民族具有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各民族之所以能够持续焕发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因为中华各民族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姓氏文化作为维系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不仅是各民族之间文化认同和民族归属的历史见证,而且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基础。(摘编自王忠田姓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原始社会的姓与氏是完全独立的,“姓”是以女性为祖先的家族共同所有的符

8、号标志,而“氏”则起源于原始父系氏族社会。B. “氏”最初是区分身份贵贱的标志,秦帝国时期“氏”所带有的贵族色彩开始慢慢被瓦解,“姓”与“氏”也逐渐合为一体。C. 历史上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与姓氏文化的发展和演变相互促进、交流互动,这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牢固。D. 少数民族的姓氏在魏晋时期不断“汉化”,甚至有少数民族主动将姓氏改为汉姓,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关系的变化。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姓氏起源的角度来看,姓氏彰显着对祖先和族群的归属和认同,因而其始终带有共同体意识的深刻烙印。B. 少数民族姓氏的“汉化”为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群众基础,由此可见姓氏文化

9、的融合对国家统一起决定作用。C. 各民族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使得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常盛不衰,姓氏文化在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D. 文章综合运用举例、对比、引用等论证方法,如举春秋时期齐、鲁、宋、秦等国的例子,说明以“国”为姓也较为常见。3.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核心观点一项是( )A. 中国的姓氏文化与百家姓的出现紧密相连,这部著作收录了五百多个常见姓氏,对于研究古代社会和人口迁徙具有重要的价值。B. 2023年10月20日,海峡两岸共祭松山妈祖行宫千年庆典活动在福建举办,两岸千余名来宾同谒妈祖,彰显两岸一家亲,共祈两岸和平。C. 央视推出钱文忠解读百家姓节目,以姓

10、氏文化中504个姓氏的先后顺序为线索进行逐一讲解,为各个姓氏追根溯源,找到族群认同感。D.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被誉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是目前在黄河流域中华文明形成初期所发现的规格最高、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4.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5. 如何传承发展中华姓氏文化?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月球特派记者发自地球的第一个报告【意大利】莫拉维亚这是一个奇怪的国家。这儿居住着两个种族,他们不论在精神方面,或者就某种意义来说,在肉体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一个种族叫富人,另一个种族叫穷人。“富人”和“穷人”这两个字眼的涵义颇为

11、含糊,由于记者不太精通这个国家的语言,因而无法加以考证。我们的情报绝大部分是从富人那里获得的,因为跟穷人比较起来,富人更善于交际,喜欢闲谈,并且以殷勤著称。据富人说,谁也不清楚,穷人这个种族究竟是打什么地方来的,至于他们定居在这里的年代,或许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从此,他们不干别的什么事情,只是一个劲儿地繁衍生殖,而且始终不肯改变他们那种不讨人喜欢的习惯。凡是了解穷人这种习惯的人,或许都会加以责备,并且认为富人是有道理的。首先,穷人不喜欢整洁和美观。他们身穿的衣服总是打满了补丁,龌龊不堪。他们的住房阴暗简陋,家具不但十分破旧,而且式样难看得很。可是,由于一种古怪的毛病作祟,他们似乎都宁愿身穿破烂

12、的衣服,却不肯穿戴时新的服装;宁愿住在破旧的平房里,却不肯搬进别墅和华屋大厦;宁愿使用价格便宜的家具,不肯要富丽堂皇的陈设。事情确实如此。富人说,事实上,谁敢断言自己曾经见过一个打扮漂亮、身居豪华府邸和过着奢侈生活的穷人呢?事情不止于此。穷人还不喜爱文化。很难看到有什么穷人阅读书籍、参观博物馆或者去音乐厅欣赏音乐。至于说艺术,穷人更是茫然无知,他们可以毫不在意地把石印油画当作艺术大师的作品,把卢卡的半身雕像跟普剌克斯忒利的雕像混为一谈,把庸俗的小调当成巴赫的前奏曲。富人告诉我们,穷人的娱乐是最粗俗低级不过的:酗酒,跳不堪入目的舞蹈,玩木球或者踢足球,拳斗以及其他同样庸俗的消遣。富人异口同声地说

13、,可以肯定,穷人是更喜欢愚昧,而不要文明的。还有,穷人讨厌大自然。每当美好的季节来临的时候,富人总是离开城市,到海边、乡村,或者到山区去度假,在碧蓝的大海里洗海水澡,呼吸新鲜的空气,欣赏阿尔卑斯山幽静的风光,以休养生息。然而,穷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离开他们那个散发着难闻的臭气的住宅区。他们不去享受田野风光,却宁愿去令人生厌的郊区草场;他们甘愿待在自家的阳台上,也不去欣赏山区的美丽景色。富人不禁问道,在我们这个时代,怎么能够不喜爱大自然呢?那么,穷人留在城市里,至少是为了进行社交活动吧。情况完全不是这样。除了那些叫作工厂的地方以外,他们似乎不晓得其他的交际场所。简直难以想象这些工厂的景象是多么令人

14、可悲:在用混凝土和玻璃造成的房子里,阴森森的,到处污秽不堪,烟雾弥漫,机器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冬天,室内冷得滴水成冰,夏天炎热炙人。坦率地说,有些穷人不肯住在城市里,却极愿在荒僻的乡村落户。他们只热衷于一件事,请相信,这也是他们唯一的嗜好,就是用一把笨重的铁家伙,整天翻弄土地。一年四季,日日夜夜,不管是骄阳似火,还是大雨倾盆,都是如此。富人说,请你们想想看,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比这更需要智慧、更富有乐趣的事情要做啊!另外还有一些更为古怪的穷人,他们喜欢深深的黑暗,而不要明媚的阳光,宁愿待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洞穴里,也不喜欢明朗的蓝天。他们蜷曲在深邃、漆黑的地道里,埋头开采一种什么石头,仿佛从中获得无

15、穷的乐趣。据说,这种地方叫作矿井。不过,从来没有一个富人异想天开,想下矿井去的。穷人用一个很特别的字眼来称呼这一切:劳动。这个字眼的涵义,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难以捉摸和神秘莫测的。穷人极其喜爱他们的这种劳动,由于某些我们无法弄清的原因,当工厂关门、矿井瘫痪的时候,穷人就提出抗议,高声呼喊什么口号,并且以骚乱和暴动相威胁。富人说,他们对此实在感到莫名其妙,因为,在他们看来,在某个舒适的大厅里;或者在某个颇为体面的俱乐部里集会,不是轻松得多,更能赏心悦目些吗?穷人还有一种令人奇怪的表现:他们对健康漠不关心。事实上当人们看到他们对待恶劣气候的那种漫不经心的神情,他们生病时那满不在乎的态度,还有什么好

16、说的呢?他们从来不进药铺买药,不去疗养院休养,甚至在必须卧床休息几天、几周或者几个月的时候,他们也根本不愿意躺在家里。富人解释说,穷人之所以对健康持满不在乎的态度,是这样一种荒唐的癖好在作祟的缘故:他们无论在工厂、矿山或者是田间,都不愿意旷一天工。这真是难以理解的咄咄怪事,然而事情确实如此,原因就在这里。关于穷人,关于他们留恋那些有害的、粗野的和古怪的癖好的情形,那是永远也讲不完的。不过,探讨这种反常行为的根源,倒是更有趣的事儿。富人告诉我们说,自古以来,人们就对穷人这个种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者们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学者认为,穷人的反常行为不妨说是由于性格乖戾造成的,是自觉自愿的,因此可以帮助他们纠正恶习,把他们改造过来。相反,另一派学者却断言,穷人的性格是从娘胎里带来的,所以无可救药。前一种学者主张对穷人采取积极开导和说服教育的办法。后一种学者颇为悲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