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语学生的汉语语序偏误现象分析-状语语序偏误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7822571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萨克语学生的汉语语序偏误现象分析-状语语序偏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哈萨克语学生的汉语语序偏误现象分析-状语语序偏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哈萨克语学生的汉语语序偏误现象分析-状语语序偏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哈萨克语学生的汉语语序偏误现象分析-状语语序偏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哈萨克语学生的汉语语序偏误现象分析-状语语序偏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萨克语学生的汉语语序偏误现象分析-状语语序偏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萨克语学生的汉语语序偏误现象分析-状语语序偏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萨克语学生的汉语语序偏误现象分析|状语语序偏误 摘 要:语序是母语为哈萨克语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从汉语和哈萨克语语序各自的特点出发,利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的方法,分析哈萨克斯坦学生学习汉语初级阶段发生的语序偏误,探讨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降低偏误现象的教学对策。关键词:母语;哈萨克语;语序;偏误分析本文所说的语序指的是单句句子成份的排列次序。语序是汉语最主要的语法手段之一。这是因为汉语没有形态改变,常借助语序、虚词等语法手段表示语法关系、表现语法意义。语序的改变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着重大的影响。和汉语不一样,哈萨克语属于黏着语,富形态改变,词语内部、词语之间、句子全部有表示多种语法关系的形

2、态标志。如,名词有主格、领格、和格、宾格、位格、从格、助格七个格。这些形式被用来表示和其它实词相结合时的多种结构关系。从名词的格的形态标志上我们就能判定该名词在句中担任何种成份。即使变换一下次序,也不影响读者了解句意。又如,动词有肯定、否定,人称、数、时、态、式等语法范围。从动词的形态标志上我们就知道该动词蕴涵的语法意义。动词通常在句末,语序比较固定。笔者曾教过哈萨克斯坦学生汉语强化班。学生中86%为该国高中毕业生,14%为大学毕业生,年纪在1624岁不等。在我国,她们没学过汉语,汉语基础为零。73%的学生要求在中国读大学。在进入本科学习之前,她们必需接收一学年的汉语强化训练,而且经过HSK考

3、试六级。汉语和哈萨克语分别属于完全不一样的两个语系,前者属于汉藏语系,后者属于阿尔泰语系,二者的差异很大,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语序的差异尤为突出。学生在学习汉语语序的过程中,肯定存在着很多困难。带着这种思索,笔者曾在所教的班级中进行过初步的测验。测试内容为排序题。一共六道题:1、我 去书店 买 了 书 今天下午 跟 我好友2、开 了 一 书店 新 家 学校后门3、我 了 三百块钱 在 超市 差不多 昨天 用4、我 二十号 是 妹妹 的 生日 下个月5、教 语法 和 我们 张老师 口语6、我 去 的 明天 买 超市 吃 一点儿 准备测试的结果以下:学生犯错的情况以下:1、完全错误。如:“了一酒吧

4、家学校后门开。”“语法我们张老师和教口语。”“妹妹二十号是的生日下个月我。”2、部分错误。如:“我一点去超市买准备吃的。/我我准备去超市买吃的一点。/我去超市买一点吃的准备。“我今天下午跟我好友了去书店。”经过测试笔者发觉,汉语句子语序习得确实是一个难点。处于初级阶段的学生还未形成用汉语思维的习惯,她们对汉语句子语序的掌握还不牢靠,经常先用母语造句,再逐词进行汉译。我们分析总结了教学过程中的偏误现象。哈萨克学生的偏误关键有以下四个方面:一、宾语前置哈萨克语属于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是SOV型语言,句子的基础语序为SOV。主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主语以后,谓语之前,即“主宾谓”。比如:有

5、关宾语的位置,汉语和哈萨克语完全不一样。汉语中,宾语在谓语后;哈萨克语中,宾语则在主语后、谓语前。这种差异反应了两种不一样的语言习惯。一个语言的习惯是由说该语言的人约定俗成的。哈萨克学生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SOV这种语言习惯。所以,当她们接触汉语这种SVO型语言时,不能摆脱母语的影响。语言学上称这种现象为迁移。哈萨克学生受母语影响,在造汉语句子的时候,常常把宾语提前,出现偏误,这是负迁移。比如: 她中餐最喜爱吃。 我们晚上电视不看。 她的自行车没有。二、谓语后置于句末哈萨克语中,谓语通常在主语、宾语以后,居句末。比如:同宾语的位置一样,汉语谓语的位置和哈萨克语谓语的位置也完全不一样。

6、汉语中,谓语在宾语前;哈萨克语中,谓语通常在句末。这也是不一样的思维心理在语言上的反应。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尤其是初级阶段,常受母语的影响,比较轻易犯谓语语序偏误。如: 她的自行车没有。 老师,能够吗出去? 她中餐最喜爱吃。 我们晚上电视不看。三、补语位置不妥汉语中,“动词以后能够有表示结果或情态的词语,用助词得引进,称为补语。”“形容词后边的数量词也是一个补语。”补语通常在谓语中心词的后面,补充说明中心词。哈萨克语中没有补语,汉语中的补语在哈萨克语中通常全部译为状语。所以,在用汉语造句时,学生常把汉语中的补语当成状语,造成语序偏误。如:*高华轻松地回复了。*她很好地做饭。*皮鞋亮亮地擦了

7、。*她很快地跑了。哈萨克语的谓语通常居于句末,其它成份全部在谓语前面。上述四个句子的谓语全部是动词,受母语哈萨克语的影响,学生很轻易了解和接收在谓语前用状语,却不太习惯在谓语后面使用补语,所以常见状语替代补语。另外,学生对汉语补语和状语语用功效的区分认识不清、不了解状动结构的重心和动补结构的重心不一样,这也是偏误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如“高华轻松地回复了”一句, “轻松”语义是指向动词“回复”的,而“高华回复得很轻松”中的“轻松”语义是指向施事“我”的。一样,“她很好地做饭”中的“很好地” 语义是指向“做饭”的,而“她做饭做得很好。”中的“很好” 语义是指向施事“她”的。“皮鞋亮亮地擦了。”中的

8、“亮亮地”语义指向动词“擦”,而“皮鞋擦得很亮。”中的“很亮”指的是因为擦这个动作,皮鞋变亮了,语义指向皮鞋。“她很快地跑了。”中“很快地”语义指向动词“跑”,而“她跑得很快。”中“很快”语义指向“她”。汉语的词序变了,语义通常也会变。汉语结构的复杂性和语义指向的多样性,几个原因交叉使哈萨克学生难免出现偏误。四、状语位置不妥汉语中,状语通常在主语和谓语中间,起修饰限制谓语的作用。只有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能够放在句首。最常见的状语是副词和介词短语,副词总是在动词的前边,介词短语的关键位置也是在动词的前边,不过给、在、向等介词引进的短语也能够在动词的后边。状语是汉语和哈萨克语中全部有的句子成份,全部

9、在其修饰的中心语前,比如:从汉语和哈萨克语的对比能够看出,两种语言中状语的位置全部在谓语之前。按理说学生不会出现偏误。然而,从搜集的偏误资料来看,学生在这方面的偏误很多。她们常常把时间和地点状语放在谓语以后或句尾。比如:她起床八点。她交明天学费。我写了汉字天天,不过忘记了。以上三例中,学生分别将用作状语的时间名词“八点”、“明天”、和“天天”放在了谓语动词后面,跟英语中的表示一样。又如:我男好友读书在大学。我和李奇学在一般班。李亚买电脑在上海。我们吃饭在我们的宿舍。艾丝喜爱学习汉语跟马老师。你开玩笑跟我们。“在+处所”用作状语时,通常在动词前或在主语前,说明动作发生或状态连续的处所。介词结构“

10、在+处所”和介词结构“跟+名词”在句中充当状语,应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修饰限制谓语。上面六例中,学生分别将介词“在”和“跟”引导的介词结构放在了句尾,跟英语的表示一样。笔者推测,学生可能是受了英语的影响。英语是她们的第二语言,她们在我国已经学过。来中国学习汉语过程中,她们会借助英语来沟通交流。另外,教材中有英文翻译和注释,教学过程中偶然也用到英语。学生自然会把英语知识带进来,用英语的表示方法来翻译汉语句子,造成偏误。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老师应尽可能多地用汉语进行教学,忌用英语讲解。总的来说,有关偏误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关键有以下三个原因:1、母语结构的干扰。在初学阶段,母语的干扰是偏误产生

11、的关键原因。哈萨克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有一个“内译”的过程,母语对汉语学习有迁移作用。受母语的影响,学生常常出现述宾倒置、将谓语后置、把补语用作状语、状语语序不妥等偏误。针对这种现象,在教学中老师要看到汉哈语言结构的不一样之处,重视汉哈语言的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汉语特点的认识。2、教学的失误。每一个教学步骤的失误,如讲课内容、方法、深度不妥,练习方法、作业批改的失误,全部可能诱发偏误的产生。老师在教学中,“要用汉语组织教学,把媒介语的使用降低到最低程度。”3、错误的学习策略。在初学阶段,学生常常因为学习方法不妥,或心态不对,对汉语怀有畏惧心理,因为怕犯错而有意识地回避。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主动看待学生的偏误,激励学生大胆表示。学习了部分目标语规律后,学生又会采取联想、类推、过分概括、强化等学习策略。这时因学习策略所造成的偏误会增多。老师应合适地提供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少走弯路,提升学习效率。注释:文中加符号的为错误的句子,括号里面的为正确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