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读后感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7796015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读后感(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读后感如同著作的书名 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 :金融体系在中国的一种比较研究。刚读完这本书的导言,觉得书中内容妙不可言。体系非常系统,逻辑非常清晰,给人一种高屋建瓴的感觉。才寥寥几页,已经给我补了不少的金融学常识。导言主要是讲了中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金融体系。作者显示回顾了中国金融体系从建立、改革到完善的历程。新中国金融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 、 1983 年之前;2 、1983-1990年;3 、 1990 年之后。这其中金融发展的大趋势总结为:机构多元化和金融活动市场化。机构多元化发展最猛的是城市信用合作社和信托投资公司;而市场化则比较不完善,表现在微观结构的脱节,这扭曲

2、了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功能,这种功能的错位导致货币市场的混乱。而后作者分析了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形成的原因。这包括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其中,内在原因包括源生动力,主要有经济规模发展水平、产业成长模式、收入水平及其受其影响的投资偏好,外在动力有信息技术的发展;外在原因主要是指外在的环境,主要包括民族文化、法律制度等。之后作者有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组成。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其中,作者提出,资本市场主要并且应该是优化存量资源而不是大家错认为的优化增量资源,提出存量调整、风险流动和分散、经济增长的财富分享机制是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原动力;而相对于资本市场的资产管

3、理功能,货币市场主要的功能应该是流动性的管理,并指出我国目前金融市场发展的问题,微观结构不衔接,短期融资长期化,货币流动性被迫成为资产管理功能,除此之外,品种单一,货币市场交易主体收到严格限制也迫使资本市场承担了部分货币市场流动性功能的职能。在商业银行方面,作者针对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制度变革,核心是股份制改造和证券化;业务重组,扩大金融创新业务,彻底改变从银行利润过度依靠传统业务;建立风险流动和释放机制。提出商业银行将来的发展将彻底拜托以存款储蓄利润率的衡量标准而将迎来竞争基础上市场化的基准收益率。其他金融中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流动性、过滤风险、创造产品并

4、通过市场机制发现价格、提供风险组合资产增值的服务等;在此基础之上,作者还深入一步,进一步思考了有关市场主导性金融体系中德货币与货币政策、金融波动和金融危机、中国与其他国家金融体系的对比等问题。在市场主导性金融体系中,货币的含义因之范围而进一步延伸,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实施的基础也将发生改变;也提出了我们应当创造流动性,防范金融危机。最后,在与西方国家对比时,作者认为中国选择的市场主导性金融体系将在微观层面与美英模式类似,在金融中介的组织结构和形态上与德法日有更多的共同点,这也算是作者的预测吧。第一章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道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5、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983 年之前;19831990年, 1990至今。转型初期(1983 1990)逐渐多元化阶段,主要是建立了多元化的金融体系,建立中央银行体制,金融市场逐步兴起;后转型时期( 1990 至今)主要是市场化逐渐发展,其中,1990 1993 是资本市场起步阶段,1993 1997 是市场化改革深入阶段, 1998 至今是金融改革的调整和全面改革时期;值得说的是这里有一个界限问题, 1983 年中国着手金融改革, 1986 年中国股票市场起步,但是只是区域性的,真正比较规范的股票市场的形成是1990 年和 1991 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 1992 年中央

6、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年,中央批准上市公司在两个交易所上市,由此地方股票市场转向全国股票市场,由此,中国资本市场正式拉开帷幕。第二章作者写的是经济结构与金融体系,一种关于金融功能升级的解释。作者首先回顾了产业结构演进的历史回顾,从三次产业革命出发基于产业特性和生命周期的分析。得出三个小结:1 、高风险高研发风险即高性能技术新行业在市场主导性金融体系中发展的 最好;2、产业发展的初期需要市场主导性金融体系的支持;3、高风险行业在初期需要市场性金融市场的支持,而在后期几乎可以不需 要外部金融支持,而传统产业需要外部融资和权益融资支持的时间短,成熟期 间有限仍然需要支持以扩大生产规模。而后

7、基于风险管理分析经济结构与金融 体系。在这里我知道了传统的对金融体系的管理机制为:通过投资组合分散风险;通过衍生品交易套期保值;通过购买保险进行保险。而经济主体面临的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个别风险和系统风险。个别风险主要 是市场主导性金融体系的优势,可以为个体提供横向风险的化解方式,而系统风险主要是银行主导性金融体系,可以提供跨期分担功能;因而两种金融体系分别具有不同的优势;银行主导型主要是风险内部化,而市场主导性主要是风 险流量化、分散化;之后作者再基于国民收入水平来分析经济结构与金融体系。提出:经济增长时,股票市场规模扩大,表现活跃更有效率;金融体系会更加倾 向于市场主导型。第三章作者主要是从金

8、融功能的角度来比较金融体系。先是提出了一个分析的框架,指出虽然金融机构的形式在各地变化多样,但是就其发挥的功能而 言大同小异。其六个核心功能大抵是:清算和支付的功能;提供资源聚集和企业所有权分散机制;为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主体进行转移提供服务;为金融管理部门提供风险管 理;为经济部门的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提供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或者激励机制的方法等;之后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分别比较:2 、风险管理,总的来说,金融体系分为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这两者 在分散个人的风险方面截然不同,以美英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的优势主要是体现在横向分散机制,这源于他们金融市场有力的竞争;而以德法日为代表的银行主导

9、型的优势主要是体现在银行可以为投资者进行跨期平滑,这源于金融中介可以积累风险低、流动性强的资产来减少跨期风险,但是这是在不遭受金融市场竞争的前提下实现的,来自金融市场的竞争会弱化这种优势。3 、在信息处理方面,在新古典经济学中,Allen and Gale 考察了金融价格在资源配置方面起得三中作用,分别是价值和稀缺性的指示器,在统计上可以利用价格分析风险估计资产定价关系,信息集成器;但是这是假定市场参与者拥有产品和完全信息,但是信息经济学的创始人莫里斯打破了了这一假定,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信息不对称是经常存在的,由此会导致搭便车问题和逆向选择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H.Leland and D.

10、pyle给出了一个模型 LP模型首先,中介通过自身的财富投资于各种资产来获得可信的生产信息,这些信息是有价值的,这就解决了可信度也就是逆向选择的问题;其次,金融中介主要是发放私人贷款而不是购买公共的证券,这就不存在信息外溢的情况,其他投资者无法采取协同性的行为也就不能搭便车,这也就解决了搭便车问题。而至于由于信息不对称发生的道德风险解决法办法之一就是加强金融监管。那么谁来监督金融监督者本身呢? Diamond 提出的结论是金融中介与客户的长期承诺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3、在监控激励机制方面。在内部约束方面,以市场为主导的国家,他们可以成立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来监督,这源于他们的经理层更换较

11、为容易,上层有权利选择和更换他们;在银行为主导的国家,银行系统非常发达,主要是通过银行系统来实现银行的监控主要是通过一是债权人的身份二是直接作为公司的大股东来实现;在外部约束方面,以市场主导的国家主要是公司治理模式为主导,这是因为他们金融市场竞争性非常强,公司兼并经常发生,经理层为了自身的考虑会很好的经营公司;而在银行为主导的国家,公司的外部约束比较弱,只有等到公司债务危机或即将破产银行才会直接控制公司财产,因而银行主导的治理机制有很严重的缺陷;近年来,在市场为主导的国家里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投资;4、激励机制方面。在以市场为主导的公司治理模式中,公司的激励机制主要通过综合来表现,比如基础

12、工资、奖金、股价等;而在银行主导的公司治理中,激励机制主要是职位晋升、荣誉等得奖励。从第四章开始,作者开始从微观角度研究各个层面不同的金融体系的比较。在一开始作者又再一次强调了那个观点,即金融体系正在朝着市场主导的方向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在这一过程中,制定良好的法律对于保护促进其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我在这一章学到的主要是美国股票市场层次的划分,这也 是常识性的知识吧。主要包括:主板(纽交所)、创业板(NASDAQ)、OTCBB Pinksheet粉单市场、券商之间不确定的交易市场这五个层次;之后 作者再从债券市场、票据市场、期货市场分别加以分析;最后再从交易制度与 法律的关系阐述了多层次金融体

13、系发展与法律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提出了金融 监管法律制度完善的建议;第五章,作者花了比较小的篇幅介绍了一下不同文化对于金融体系的影响。作者先是介绍了西方金融体系的两个文化基石:一个是建立在社会契约和法律基础之上的产权所属关系、信用关系和禁止性原则;另外一个是马科维兹开创的资产选择理论即风险-收益配比基础上的资产选择和资产配置理论;之后作者把中国金融的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了对比;指出这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于契约性的理解上;最后笔者分析了西方金融文化的发展史,阐述了金融文化对于金融发展的作用。第六章作者主要是从金融市场的微观角度之一股票市场来分析的。笔者先是介绍了金融体系的演变史。然后在分析了 19

14、70 年到 2000 年这三十年间金 融变革与创新进程中的股票市场。从发达国家、新兴国家和地区、转轨经济国家的股票市场的差异;之后进一步考察了金融创新中的股票市场,包括股票市场的结构创新、股票市场运行环境的创新,包括交易方式、投资者、市场自由化以及监管,之后再详细分析了股票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最后笔者落脚点在于详细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的状况,提出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功能定位和失效性,并且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剖析;得出这是由于中国的特殊制度和人为行政安排即股权分置所导致的资本流动性差导致,最后也为这种改革提出了自己的 建议。第七章作者主要是写了市场主导性金融体系中的债券市场,作者首先介绍了找全市场的功

15、能,即:提高金融体系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防范金融危机;债券市场提供的收益曲线为其他资产定价提供基准;中央银行成功的实施货币政策也需要完善的债券市场。接下来主要是分别详细阐述了这些债券市场所具有的功能;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与银行相比,发展债券市场对于防范金融危机功能更强大。体现在,银行能提供跨时风险,而债券具有分散横截面风险的功能,所以,当银行发生危机时,这家银行带来的分系统性风险很容易引发整个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而债券由于的风险是在多个投资者之间分担,因此发生危机时,风险得到分散,对于金融体系冲击较小。此外,债券市场还有能够解决风险偏好的问题。给风险排序: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银行系统。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的是银行系统,股票市场发展也较为迅速,但是风险居于中间的债券市场却规模很小,因此,造成了很多投资者为了规避股票市场的高风险而选择把大量存款放进银行,由此造成了我国很高的储蓄率,而冒险者则把银行存款放进股票市场,这样就造成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然后,作者指出了中国国债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1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债券市场主要由相互分割、互相独立的银行间债券 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