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6册古诗整理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779331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7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到6册古诗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1到6册古诗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1到6册古诗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1到6册古诗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1到6册古诗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到6册古诗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到6册古诗整理(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上古诗整理:1江 南 汉乐府江 南 可 采 莲, 莲 叶 何 田 田! 鱼 戏 莲 叶 间。 鱼 戏 莲 叶 东, 鱼 戏 莲 叶 西, 鱼 戏 莲 叶 南, 鱼 戏 莲 叶 北。 【解读】:(1)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2)重点句:鱼 戏 莲 叶 东,鱼 戏 莲 叶 西,鱼 戏 莲 叶 南,鱼 戏 莲 叶 北。 这几句描写了鱼在莲叶间穿梭时的自由和欢乐,表现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3)诗意:江南的池塘清凌凌,繁茂的荷叶碧绿绿;一条条可爱的小鱼,蹦蹦跳跳地做游戏。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向北, 无拘无束,怡然自得.。一年级下古诗整理:悯农(一)唐李绅春种一粒粟

2、,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走近诗人】李绅(772846),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之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导读入诗】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

3、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字词宝典】 悯:怜悯、同情。 粟:(s)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 犹:仍然。 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闲田:无用,不耕种的田。【直译诗意】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趣解古诗】诗的第一首一开头,

4、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

5、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诗歌故事】李绅自幼好学,二十七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搏,才学悯农诗 锄禾出众,招官翰林学士。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台这样快就好了。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感动了

6、。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吟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怀禅微刻:李绅诗锄禾李逢吉听了,连说:“好,好!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饭得来都不易呀!”李绅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又吟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逢吉一听,天呀,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吗?这小子好大胆,回到书房,李逢吉对李绅说:“老兄能否将刚才吟的两首诗抄下来赠我,也不枉我二人同游一场。”李绅沉吟一下说:“小诗不过三四十字,为兄听过,自然记得,何必抄录?若一定落笔,不如另写一首相赠。”李逢吉只得说:“也好,也好。”于是,李绅又提笔写下一首: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7、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写好,递与李逢吉斧正。李逢吉看了,觉得这首诗在指责朝廷方面,比上两首更为具体。第二天,李逢吉便辞别李绅,离亳进京了。李逢吉表面上对李绅很好,可内心里却想拿他作垫脚石,再高升一级。他回到朝中,立即向皇上进谗说:“启禀万岁,今有翰林院学士李绅,写反诗发泄私愤。”武宗皇帝大吃一惊,忙问:“何以见得?”李逢吉连忙将李绅诗奉上。武宗皇帝召李绅上金殿,拿出那首诗来,李绅看看,说道:“这是微臣回乡后,看到民生疾苦,即情写下的,望陛下体察!”武宗说:“久居高堂,忘却民情,朕之过也,亏卿提醒。今朕封你尚书右仆射,以便共商朝事,治国安民。”李

8、绅叩头道:“谢皇上!”武宗又道:“此事多亏李逢吉举荐。”李绅则对李逢吉感激不尽。而李逢吉呢,听说李绅反而升了官,又惊又怕,正胆颤心惊,李绅却登门向他表示谢意。李逢吉更是蒙在鼓里,只好哼之哈之。不久,李逢吉被调任为云南观察使,降了官。这时他才感到自己是偷鸡不着蚀把米。李绅的三首悯农诗,千百年来人们只见到前两首。这第三首悯农诗被传到皇宫,后来哪里去了呢?只到近代,人们才在敦煌石窟中的唐人诗卷中发现。【读有所用】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了总人口的绝大部分,农民和农村需要城市的认知、接纳和反哺,生活在钢筋水泥和高楼大厦中的城市孩子,不仅需要了解农村,更需要“悯农”及其教育。通过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很自然就

9、知道了为什么“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也就能够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的不很深奥的道理。善于“悯农”的城市孩子不仅富有同情心,更是有情商的表现,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人文素养,最大教育和培养。锄 禾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字词宝典】 悯:怜悯。 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当午:中午。 皆:都,全。【直译诗意】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趣解古诗】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

10、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读有所用】悯农二首不是通过对个别的人物、事件的描写体现它的主题,而是把整个的农民生活、命运,以及那些不合理的现实作为抒写的对象。诗人选择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那个畸形社会的矛盾,说

11、出了人们想要说的话。所以,它亲切感人,概括而不抽象。 诗人还用虚实结合、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因此它虽然是那么通俗明白,却无单调浅薄之弊,能使人常读常新。在声韵方面诗人也很讲究,他采用不拘平仄的古绝形式,这一方面便于自由地抒写;另一方面也使诗具有一种和内容相称的简朴厚重的风格。两首诗都选用短促的仄声韵,读来给人一种急切悲愤而又郁结难伸的感觉,更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村居清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走近诗人】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

12、861),其人无甚事迹,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导读入诗】春天到了,草长莺飞,杨柳拂堤,一切都是那么的欣欣然。趁着如此大好春意,就让我们跟随着诗人高鼎的脚步来到乡村,共同欣赏这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吧。【字词宝典】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东风:春风。【直译诗意】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

13、,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诗中故事】清咸丰年间,鸦片战争爆发,政府腐败无能。一心想通过科举考试踏上仕途的高鼎却怀才不遇,和众多的心高志远却失意人生的读书人一样苦闷彷徨。一天,在朋友的邀请下,郁郁寡欢的高鼎去村郊散心解闷。乡村的二月是一年中最充满生机的时候,地上的草儿在旺盛地生长,天上的黄莺在自由自在地飞翔,它们争着“报信”:“春天来了!春天来了!”高鼎信步迈上村头的河堤,欣赏迷人的春色,心情不由得舒畅起来。弯弯曲曲的小河宛如一条明净的绸带伸向了远方。河水碧澄澄的,微波泛起,河面上,鸭子轻松自在地畅游着,享受着春风姑娘带来

14、的无限乐趣。堤岸上,一排排碧玉般的杨柳树,正忙着舒展开绿丝带般的长发,随着春风姑娘的节奏,飘拂摇曳,翩翩起舞呢!“放得高些,再高些!”一群孩子们的嬉闹声唤醒了陶醉于景色之中的高鼎。看,天高云淡、一碧如洗,“蜻蜓”、“老鹰”、“蝴蝶”全都飞上了天空。原来是几个刚放学回家的孩子趁着和煦的春风,迫不及待地放风筝来了。小孩们左手拽着绳,右手举着风筝,在草地间肆意的跑着、叫着、笑着。高鼎被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感染了,禁不住诗兴大发:“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照在天边,高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村郊。只是此刻,他的心少了一份沉重,多了一份超然【学有所用】

15、村居宋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 带得寒鸦两两归。1.同样是写乡村生活,聪明的你能看出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有什么不同吗?2.你体验过乡村生活吗?试着写写你心目中的“村居”吧,可以是一篇小散文,也可以是一首小诗。咏 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 红掌拨清波。【走近诗人】骆宾王,(约640-684以后),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初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他天资聪慧,幼而能诗,号称“神童”。在高宗时做过侍御史,因为上书谈论政事而获罪入狱,后贬为临海县丞。武则天称帝后,徐敬业起兵反对。骆宾王投在徐敬业幕下,曾为他写下著名的讨武檄文。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一说投水而死,一说出家为僧。【字词宝典】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曲项:弯曲着脖子。项,颈的后部。 拨:划动。【直译诗意】鹅,鹅,鹅,弯着长长的脖子对着天空唱歌。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鲜红的脚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巧解古诗】相传这首诗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全诗共四句,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