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种海水盾纤虫图谱及形态描述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7792695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种海水盾纤虫图谱及形态描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1种海水盾纤虫图谱及形态描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1种海水盾纤虫图谱及形态描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1种海水盾纤虫图谱及形态描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1种海水盾纤虫图谱及形态描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种海水盾纤虫图谱及形态描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种海水盾纤虫图谱及形态描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种海水盾纤虫图谱及形态描述 1、海洋尾丝虫(Uronema marinum Dujardin,1841) 自由生活于各类养殖和育苗水体,极为常见。 A、C为活体观,B、D、E为蛋白银染色后的纤毛图式。比例尺=15m http:/ 形态学描述:活体大小约为 25-3510-15m,腹面观为椭圆形,侧面观呈细长的肾形,胞口位于腹面约1/2处,顶端平截区显著。体表光滑,无明显的缺刻或脊突。体纤毛约12-13列,每列约由20个毛基粒(或毛基粒对)构成。尾纤毛单一,长约15-20m。伸缩泡于尾端,伸缩频繁。大核单一,卵圆形,长约10-20m。第1小膜由约5-7个毛基粒构成,第2小膜较第1小膜稍长,第

2、3小膜极短小;盾片由3对毛基粒彼此紧靠而成“Y”字形排布。在附底时运动较缓,未受惊扰时常可较长时间地处于静息态,此时纤毛散开而静止;在水中游动时无特征,速度较快,摇摆状直线前行。本种为沿岸的一极常见种。2、双核平腹虫 (Homalogastra binucleata Song,1993) 异名:双核小尾丝虫(Uronemella binucleata)。偶见于对虾育苗水体中。 A为活体观,B为蛋白银染色后的纤毛图式。比例尺=15m http:/ 形态学描述: 活体约25-4015-20m,典型的倒梨形;顶部为一平截的裸毛区。胞口位于体后2/5处;表膜薄,稍有缺刻。大核由两个片段组成,位于体中部

3、。单一伸缩泡,尾端分布。16-17列体纤毛,体纤毛长约12-15m,尾毛长约20-25m。第1小膜近顶位;第2小膜与第1小膜等长,由2-3列毛基粒构成;第3小膜近扁方形。盾片由4对毛基粒组成。运动具典型的属之特征:在未受惊扰的情况下,借尾端的粘丝而趋附于底质上,虫体常借此做缓缓圆锥状旋转运动,当受到惊扰时会迅速逃离。3、弗州拟尾丝虫(Parauronema virginiaum Thompson,1967) 形态描述 活体大小2535m1015m,外形稳定。体前部具多个结晶体,内质颗粒少。虫体顶端AP略尖,呈小的截面。口区约占体长的1/2,体纤毛长约8m,单一尾纤毛长约18m。单一伸缩泡位于体

4、后端位(上图A)。 体动基列10-11列,混合式(上图B ,C )。口狭长,M1由89个毛基粒组成;M2为平行的2竖列,由6对毛基粒组成;M3为2横排的毛基粒。PM起始于M2中部,终止于Cs后。Sc由约7个毛基粒构成。大小核各1枚,Ma近椭球形,Mi球形。徐奎栋,宋微波(1999).海洋贝类几种危害性纤毛虫的研究.中国水产科学,1999年第6卷第2期4、长拟尾丝虫(Parauronema longum Song,1996) A为活体观,B、C为蛋白银染色后的纤毛图式。比例尺=15m http:/ 兼性寄生于濒死幼虾之表浅部位或自由生活于各类养殖与育苗水体。形态学描述:虫体长柱状,活体大小约30

5、-5512-20m。侧面观略似长肾形并在胞口区明显凹入。虫体顶端有一较大的裸毛平截区。口区占体长的3/5。纤毛约14-16列,静止时呈散乱无序排列,单一尾纤毛长约15-20m。表膜光滑,其下可见棒状射出体。内质无色透明至暗灰色,常充满油滴状颗粒。结晶体哑铃形,于体前后部。大核椭圆形,位于体中部;小核紧挨着大核。伸缩泡单一,尾部端位。体动基列为典型的混合式。口区狭长,其中第1小膜约由7-11对毛基粒组成;第2小膜含3列约18个毛基粒;第3小膜小而不明显。盾片由4对毛基粒组成。运动活跃,无明显特征,附底时可长时间地静息不动,水中游动时呈直线运动。5、贪食迈阿密虫(Miamiensis avidus

6、 Thompson Moewus,1964) 外寄生于牙鲆体表(造成宿主溃疡病)。 A、C为活体观,B、D、E为蛋白银染色后的纤毛图式。比例尺=15m http:/ 形态学描述:外形活体特征见图。虫体长约30-40m。饥饿或快速分裂时较为瘦削,但在处于饱食或寄生状态下明显粗壮(可为近球形),但前端恒为一尖顶状。表膜较软,无缺刻,射出体弱小。体纤毛13-14列。体内在饱食状态(尤其寄生时)因充满大的内储食物颗粒而呈黑灰色。自由生活时可清亮透明无色。口器结构如属,第1小膜由2纵列组成,每列约含5个毛基粒;第2小膜明显大于小膜1,有4-5纵列,每列含6-7个毛基粒;第3小膜含2-3横列。运动不活跃,

7、表现为不停歇地向前游动。6、巨大拟阿脑虫(Paranophrys magna Borror,1972) A为活体观,B、C为蛋白银染色后的纤毛图式。比例尺=15m http:/ 形态学描述:活体大小约为50-8020-30m,长袋状或柱状,前端尖削,无平截的顶区。口区形成一窄长而浅的凹陷,胞口位于腹面体前2/5处。表膜下具(不明显的)短棒状射出体。内质常由于充满大的颗粒而呈深灰色甚至黑灰色。在食物不足时通常通体透明仅在某些部位(如前部)有若干黑斑区域。体内普遍充有散布的短棒状结晶体(长约2m),并常在胞口后形成一花瓣状的聚合区(数个至10数个聚集在一起)。伸缩泡小,尾端分布。大核单一,位于虫体

8、中部。口器结构中第2片小膜较第1小膜稍长,第3小膜很小。盾片由5-6对毛基粒组成,纵列成近直线状。体纤毛约23-27列,纤毛排列密集,在虫体的前后极区均不形成明显的裸毛区;尾纤毛仅略长于体纤毛。运动较缓慢而无特征,在受到惊扰时不停地于水中迅速游动(摇摆曲线状前行)。7、海洋拟阿脑虫(Paranophrys marina Thompson Berger,1965) 对虾育苗及贝类养殖水体中。 A为活体观,B、C为蛋白银染色后的纤毛图式。比例尺=30m http:/ 形态学描述:活体大小约为30-4510-15m,纺锤状,前端尖削, 后部稍钝圆。口区不明显,占体长的2/5。表膜光滑无缺刻,无射出体

9、。内质透明无色至浅灰色,含许多折光储颗粒和多个棒状结晶体。单一伸缩泡位于虫体尾端。大、小核各一枚,大核椭球形,小核近球形,紧附大核之上。体纤毛长约8m,尾毛一根,长约15m。10列体纤毛为典型的混合式动基系结构,其中双动基系部分可伸达全长的6/7处。第1小膜十分窄长,约由10-12对毛基粒组成;第2和第3小膜均较短,分别由2竖排和3横排毛基粒构成。盾片含6个散布成单列的毛基粒。虫体运动迅速,无明显特征;或安静地在基质上爬行。8、蟹栖异阿脑虫Mesanophrys carcini (Groliere Leglise,1977) 异名:蟹栖拟阿脑虫Paranophrys carcini 内寄生于越

10、冬亲虾血腔中或兼性寄生于养殖动物体内。 A为活体观,B、C为蛋白银染色后的纤毛图式。比例尺=15m http:/ 形态学描述:虫体大小约为30-5510-15m,但大型个体可长达75 m;细长纺锤状,前端尖削并常向背面弯曲;后端稍钝圆。胞口于前1/3-1/4处的凹陷内。表膜薄而光滑,射出体不可见。内质无色至浅灰色,含少量折光颗粒。大核球形,中央位。伸缩泡小,于尾端。约11列体纤毛,在虫体前端几乎不形成裸毛区。体纤毛长约8-10m,尾毛长约15-20 m。第1小膜由两纵列组成,每列含7-9个毛基粒;第2小膜由5-6纵列组成,每列含7-9个毛基粒;第3小膜由3短的横列组成。盾片含3对毛基粒,排成“

11、Y”形。 运动较活跃但无特征,在高密度的培养状态下可以长时间地悬浮于水体中。 9、中国后阿脑虫(Metanophrys sinensis Song Wilbert,1999) 自由生或临时性栖生于刚死亡幼虾之体表浅部位。A为活体观,B、C为蛋白银染色后的纤毛图式。比例尺=15m http:/ 形态学描述:虫体大小约为25-5010-20m,长卵圆形至纺锤形,前端尖而后端圆,腹面直而背面隆起。口区为体长的1/3-1/2。表膜薄而光滑,无射出体。胞质无色至浅灰色,含数个油滴状颗粒。单一卵圆形大核位于体中部,一枚小核附于大核。伸缩泡小,尾端分布;开口于第2动基列末端。10列体纤毛,长约8-10m;尾

12、毛长约15-20m。第1小膜长于第2小膜,两者均由两纵列毛基粒组成;第3小膜含2短横列毛基粒。运动不十分敏捷,水中游泳或底质上滑行。10、指形拟舟虫(Paralembus digitiformis Kahl,1931) 自由生活及内栖于贝类外套腔内,也兼性寄生于动物组织内。B、C为活体观,A、D、E为蛋白银染色后的纤毛图式。比例尺=15mhttp:/ 形态学描述:活体长约25-65m,外形为水滴状、细长卵圆形或宽卵圆形,前端尖呈吻状,后端宽圆。口区宽大,约占体长的1/2-3/5。皮膜薄稍有缺刻,其下分布短棒状的射出体。胞质无色至深灰色。体纤毛长约8-10m,单一尾纤毛长约20m。单一椭球形大核

13、位于体中部,一枚球形小核紧挨着大核。单一伸缩泡小,后端分布,近背方。体纤毛22-25列。三片小膜为典型的属之模式,其中第1小膜三角状;第2小膜发达,长约10-16m,由3-4纵列毛基粒组成;第3小膜短小,约由2-3列毛基粒组成。盾片约由4-10对毛基粒构成。运动不活跃,表现为缓慢爬行或长时间保持静息或围绕体长轴连续游动。11、水滴伪康纤虫(Pseudocohnilembus persalinus Evans Thompson,1964) 自由生活于对虾育苗水体及菲律宾蛤仔外套腔内。A为活体观,B为蛋白银染色后的纤毛图式。比例尺=15m http:/ 形态学描述:活体长约25-5015-25m, 外形为饱满的水滴状,皮膜薄而无缺刻。体内具多个直径约2-4m的内储颗粒,中央区为较透亮的大核。口区约占体长的1/2。体纤毛排列稀疏, 长约7-10m, 单一尾纤毛长约15m。单一大核近球形, 位于体中部。单一伸缩泡小,后端分布,在第3动基列后端有个伸缩泡开口。体纤毛10-11列。三片小膜为典型的属之模式,其中第2小膜为口区长的4/5,第3小膜约由3列毛基粒组成。口侧膜起始于第1小膜下方。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