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纸卷圆柱设计意图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7792227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方形纸卷圆柱设计意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长方形纸卷圆柱设计意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长方形纸卷圆柱设计意图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长方形纸卷圆柱设计意图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长方形纸卷圆柱设计意图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方形纸卷圆柱设计意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形纸卷圆柱设计意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及意图课题:“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实践活动课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17页的数学实践活动。活动目的:通过“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形”的探索活动,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并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动口表达交流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情感目标:积极参与活动、与人沟通、合作精神。学具:四张长1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剪刀、胶水、计算器、实验记录单。设计理念: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2、,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活动性是数学活动课的突出特征,活动性表现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思维,动口表达交流,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追求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学生获得终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生存与发展能力打好基础。活动流程:一、 谈话引入:孩子们,知道刘谦吗?(知道)他是干什么的?(魔术师)路老师也非常喜欢魔术,今天我给你们变个小魔术好吗?(教师拿出两张同样的色卡纸,一张横着卷成圆柱,另一张竖着卷成圆柱。)路老师的魔术变得怎么样?(不怎么样),是啊,要是你你也会变,看来我还得好好学学,再来表演。唉?孩子们,这是两个什么图形?(圆柱体)我是用两张同

3、样的色卡纸变得,怎么形状不一样啊,两个圆柱的体积一样大吗?谁来大胆猜测一下。(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通过一个不是魔术的魔术即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又顺其自然的引出了新课,让课堂一开始就充满活力;接着让学生猜测两个圆柱体积的大小,给下面的探究活动指明了方向,使操作更具有方向性。)生: 两个圆柱的体积一样大。生: 两个圆柱的体积不一样大, 我认为粗短的圆柱体积大。生: 老师, 我也认为两个圆柱的体积不一样大, 但我觉得细长的圆柱体积大。师: 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 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结果呢?生: 我们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分别求出两个不同圆柱的体积, 再进行比较。师: 在操作的过程中, 你

4、打算怎样做呢?你认为需要用到学过的哪些知识呢?生: 先要测量卷成圆柱的有关数据, 再根据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师:你能说说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吗?生:V=SH 或者 V=R H师: 下面请大家小组合作完成验证活动, 将纸围成不同的圆柱, 把测量和计算的数据填在下面的表格中。可使用透明胶带进行对接,接口处尽量不要重叠,实际计算中接口处忽略不计。(设计意图:圆柱体积计算的复习,有助于学生下一步的计算,将知识形成连贯体系,提高计算的效率。也在此基础上初步感知圆柱体积与它的底面半径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学法上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数据,对下一步的探索学习做好铺垫。)二、实践活动活动一:初露锋芒

5、 用两张长16厘米,宽4厘米的纸张卷成圆柱形。验证猜测,动手实践操作,并把数据记录在表1中。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底面半径cm底面周长cm高cm侧面积cm2体积cm3师: 我通过仔细观察, 发现有的小组是先进行分工,然后操作。有的小组是直接进行操作, 可是他们却完成得较晚, 这是为什么呢?生:分工明确, 大家都在干事情, 所以快。 分工不明确, 就会乱套, 有的人干不过来, 有的人没事干, 所以慢。师:看来只有分工明确, 合作起来才有效率啊!师:下面请一个小组到前面来展示他们的成果。(教师要求学生把两个不同形状的圆柱粘到黑板上, 用手指着来说明各种数据, 最后把体积写在对应的圆柱下面。 )生

6、: 我们组的结论是粗短的圆柱体积大, 细长的圆柱体积小。师: 其他组的结论呢?生: 都和他们组一样。 但我们组的数据与他们相比, 出入比较大。师: 我给同学们发的纸都是一样大的, 你们认为问题是出在哪里呢?生: 只有可能在测量和计算上。 但因为我们都是用计算器算的,而且刚才计算公式也复习过了, 错的可能性很小, 我们认为问题主要出现在测量上。师: 把你们的测量方法展示一下好吗?组1: 我们先把长方形围成圆柱,然后用尺子测量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 再计算。组2: 我们也先把长方形围成圆柱,然后用尺子测量圆柱的高, 再用线围一下底面, 抻直后量出底面周长, 最后计算。组3:我们首先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

7、, 因为长方形就是卷成圆柱的侧面。 第一种情况: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粗短的圆柱的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宽就相当于粗短的圆柱的高; 第二种情况: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细长的圆柱的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长就相当于粗短的圆柱的高。然后我们才计算的。师: 大家最喜欢哪组的做法呢?为什么?(设计意图:在动手实践之前,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对于活动结果进行猜测;再通过动手实践操作,验证所猜想;把实践结果与猜测进行比较,找到自己猜测时思维的“误点”;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找到规律:发现:侧面积一直不变;底面半径越小,高越大;底面半径越大,体积越大等,这些发现都是建立在孩子们操作的基础上,所谓实践出真知也就是如此吧

8、。)活动二:再战江湖再拿出两张一样的长方形纸,横或纵向沿中间线剪开,再把两张纸换个方向粘在一起,卷成圆柱形。(教师出示图示,但没有直接给出最后一步的形状, 而是鼓励学生先根据前面两步先想像可能卷成的结果。 ) 结合第一次操作,说说你在这次操作中会注意些什么? 验证猜测:得到的两个圆柱的体积一样大吗?侧面积呢?并做好数据记录。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底面半径cm底面周长cm高cm侧面积cm2体积cm3师: 你认为以上两种情况, 哪种围成的圆柱体积大?同意第一种的请举手。师: 同意第二种的请举手。师: 还有其他情况吗?师: 请大家动手进行验证。把数据填入上表。(设计意图:第二次操作前,先组织学生反

9、思第一次操作中的利和弊,为准确的进行第二次实践操作作好准备;再次的猜测,是让学生基于前面操作的结果上进行,主要是教会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准确的操作和填写实践记录单做好铺垫。)(小组展示,其结果与猜测产生矛盾。教师把围成的圆柱粘到黑板上, 写上对应的体积。 )师: 验证的结果与你的猜想一样吗?生: 不一样, 因为您没有要求粘贴后的长方形,是横着围还是竖着围。生: 每种长方形都有2种围成圆柱的方法, 所以2个不同的长方形能围成4种不同的圆柱, 不能比较。师: 第一关的结论还成立吗?生: 成立!不论怎样围, 还是粗短圆柱的体积大于细长圆柱的体积!师: 是不是只要是粗短圆柱, 它的体积都大于细长

10、圆柱的体积呢?生: 不是, 只有用面积相同的长方形, 它们围成的圆柱进行比较, 才符合这个规律。师: 围成的这些圆柱有什么共同点吗?(学生思考后)生: 这些长方形纸的面积都相等, 也就是说圆柱的侧面积都相等。师: 你发现的规律怎样说才更准确呢?生: 在侧面积相等时, 粗短圆柱的体积大于细长圆柱的体积!活动三:拨云见日这些表格看起来很乱,你能不能把他们按一定的顺序整理一下?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写在表3里。学生把表格按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重新整理数据,填写表格。师找一张比较好的表格展台上展示。师:请仔细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吗?生:侧面积相等时, 圆柱越细长, 它的体积就越小; 圆柱越粗短, 它

11、的体积就越大。师: 粗短与细长, 前面我们都是从圆柱的外观上说的, 你能否用科学的数据来描述一下这个规律。(学生思考。 )生:在侧面积相等时,圆柱的高越大,它的体积就越小;圆柱的高越小,它的体积就越大。生:在侧面积相等时,圆柱的底面半径越小,它的体积就越小;圆柱的底面半径越大,它的体积就越大。生:在侧面积相等时,圆柱的底面直径越小,它的体积就越小;圆柱的底面直径越大,它的体积就越大。生:在侧面积相等时,圆柱的底面周长越小,它的体积就越小;圆柱的底面周长越大,它的体积就越大。生:在侧面积相等时,圆柱的底面积越小,它的体积就越小;圆柱的底面积越大,它的体积就越大。(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几组数据的变化,

12、并说一说它们是怎样变化的。 从数据获得的信息是: 侧面积没有变化;底面半径越大,高越小;底面半径越小,体积越小)生:侧面积没有变化;底面半径扩大几倍,体积也扩大几倍,高反而缩小;底面半径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体积也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高反而扩大。(设计意图:通过对数据的再次整理,把规律明显的呈现在孩子们的眼中,更深一步的发现侧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柱的底面半径与体积之间存在的倍数关系,从科学的角度体会结论的正确性,同时也把探究活动提高到理论层面,另外也对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对他们用科学的眼光和语言来探索数学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内化。)三、总结全课师:孩子们, 刚才的活动过程,就是一个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我们根据一些实例得出了一个规律,这样的方法在数学上称为不完全归纳法。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有关加法、 乘法的运算定律等规律就是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师:同学们, 希望你们熟练掌握这节课上研究规律时所用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它会使我们受益终身!底面半径cm底面周长cm高cm侧面积cm2体积cm3表1表2底面半径cm底面周长cm高cm侧面积cm2体积cm3表3底面半径cm底面周长cm高cm侧面积cm2体积c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