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0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7789491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2010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海市2010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上海市2010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上海市2010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上海市2010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2010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2010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2010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8分)从“周庄模式”看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大发展之时,在“要想富、先修路”、“汽车一响、黄金万两“的热潮下,江南河网平原上的大小村镇都鼓足了破旧立新的干劲,纷纷拆桥拓街、填河筑路,以期筑巢引风。一大批具有鲜明水乡特色的古镇在这场城乡运动中遭受了风貌格局上的巨大破坏,如前州、偃桥、芦墟等。而周庄则因为与外界交通过于闭塞,发展较慢,才得以幸免。1986年同济大学为周庄制定的保护规划中明确提出“保护古镇,开发新区,发展旅游,振兴经济”的十六字方针,这在当时俨然是与热火朝天的乡镇改革反其道而行之

2、,顶着前所未有的反对和质疑压力,开创了江南古镇保护的先河。根据规划要求的严格实施,周庄古镇的保护在实践中取得了突出成效:保存完整且丰富多变的街河空间、小桥人家的玲珑闲适、清朴秀丽的民风民俗对这些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精心保护,为周庄赢来了旅游观光的发展先机。更为可贵的是,1995年周庄古镇在旅游业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时,还及时建立了“古镇保护基金”,将每年古镇旅游门票收入的10用于古镇保护,包括修缮历史建筑,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古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等。这种用旅游收入反哺古镇发展的做法,为古镇的良性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也获得了古镇居民的拥护,“古镇要发展、保护不能忘”的观念不仅是政府管理部门的点金石,更是

3、取得了深入人心、全民参与的效果。这种 , 开展城镇旅游,并将旅游收入回馈于古镇保护的做法,被人们简称为城镇发展的“周庄模式”。一时间成为全国上下拥有历史遗存的城镇争相效仿的对象。尤其是江南地区的水乡城镇更是纷纷以“周庄第二”、“小周庄”、“可与周庄媲美”之名自居。遍布江南地区的水乡古镇是我国传统城镇中的一种独特类群。从聚落的空间构成上看,它们枕河而居、因河设市、夹岸为街、水陆两宜,构筑了人们心中小桥流水人家的闲适意境;从建筑特征上看粉墙黛瓦、水巷幽仄、山墙起伏、宅院四合,既不失传统中正的封建家族伦理秩序,又捎带着文人墨客的清寡、商贾小宦的偏适、衣食百姓的厚朴;而那乡里乡间土生土长、生生不息的稻

4、米、桑蚕、纺织、印染等活动,则成就了共同地域文化背景下因地制宜的传统小农经济类型,并在历史的长河中为这些水乡古镇构筑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共同语。继周庄保护取得初步成功之后,西塘、乌镇、同里、甪直、南浔等古镇相继编制了总体规划和保护规划,并开始投身于积极的保护实践。这些古镇的保护,在把握江南水乡共性的基础上抓住各自特点,形成独特韵味:周庄是前街后河的商业市镇,同里是恬静的水乡居家小镇,西塘是廊棚数里的黄酒之乡,乌镇是水阁楼枕河卧波,角直以庙兴市、民风古朴,南浔的丝商留下了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杰作正是这每一个古镇、每一处细微的不同,才使得江南水乡有着百看不厌、多姿多彩的魅力。古镇保护的重点也正是在于这种

5、共性把握之下的特质挖掘。2000年,在联合国遗产中心专家的提议下,江苏的周庄、同里、甪直,浙江的乌镇、南浔、西塘,开始正式以“江南水乡古镇”的名义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此“江南六镇”开始作为江南水乡古镇这一群体的突出代表,为人们所逐渐熟知。2003年12月,“江南六镇”由于在规划和保护上“对整个城市发展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留存了文化遗产,很好地处理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让人们看到了古代人的生活,同时很好地让今人生活在其中”,而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以“江南六镇”为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作为一种典型地域的城镇遗产类型的整体保护模式,已取得突出成就,影响和

6、带动了江南乃至更大地域众多吉镇的保护与合理发展,上海的朱家角、枫泾、新场,苏州的木渎,宁海的前童,富阳的龙门等一大批古韵犹存的水乡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江南水乡古镇”作为一种遗产类群,也将最终成为祖国优秀文化宝库中的重要成员。 阮仪三教授在“首届古镇保护与发展周庄论坛”上的讲演l文章前两段分别讲述了“周庄模式”的 和 两方面内容。(4分)2根据文义,在文章第二段的横线上填空。(4分)3下列分析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周庄与外界交通过于闭塞,所以发展较慢,从而得以幸免。B水乡古镇在聚落的空间构成上,构筑了人们心中小桥流水人家的闲适意境。C古镇保护的重点就是挖掘古镇的各自特点,形

7、成独特韵味。D“江南六镇”因为在规划和保护上的成就,而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4作者认为“遍布江南地区的水乡古镇是我国传统城镇中的一种独特类群”的依据是什么(3分)5根据全文的意思,把题目补充完整。(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611题。(20分)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 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一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做小说编辑,业

8、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菁两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

9、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20090320 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奖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

10、也很快作了转载。 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不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比利时。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座。我特别注

11、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称生的临时“武装”。 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槽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了戴着套袖的孙犁,见多了他写给我发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是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

12、报”字样的那种。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是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铁凝从梦想出发)6我们学过孙犁的小说 ,从内容看,它是题材的小说。(2分)7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写的人是:大作家孙犁,记的事是: 。(用一句话概括)(2分)。8文章开头部分“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我差不多可以背诵”等句想表达什么意思?从全文看有怎样的作用?(3分)9对本文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6分)A“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中的“妄想”一词是贬词褒用。B“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中的“亮”字表现出作者的欣赏之情。C“终于走

13、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中的“高墙大院”一语双关。D“不料有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中“路子”的引号起到强调的作用。E文章以“带袖套”作为抒情的“线索”,抒发了作者对孙犁由衷的钦佩。F“带袖套”不仅仅是劳作的需要,它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这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10文章末段写道“多年以后”的一件小事,这件事与孙犁“带袖套”有怎样的联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用意?(4分)11请从选材和立意的关系上,阐述本文的写作特色。(3分)(三)默写(任选6空)。(6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12(1)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2)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4、 (3)故 ,多久不砺则利。(荀子劝学) (4) ,不成器;人不学, 。(礼记学记) (5)阳春布德泽, 。(长歌行) (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7) ,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5题。(8/分)踏莎行 宋贺铸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注:回塘:意即曲折回环的池塘。别浦:即江河支流的水口。13从诗句的字面内容看,这首词吟咏的对象是( )(填入一种花卉名)(1分)14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中用“杨柳”、“鸳鸯”来渲染,岸上、水中,一绿一红,色彩鲜艳。B因为“绿萍”,所以“莲舟”不能来,美丽不能被人发现。诗人以此暗指自己之不被用是由于被人阻碍。C“骚人”,即可指屈原,也可指历史上屈原似的文人墨客。D诗歌借景抒情,寄托个人身世的感情,抒写怀才不遇的苦闷。15“断无蜂蝶慕幽香,线衣脱尽芳心苦”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16分)范子因王稽入秦,献书昭王曰:“臣闻明主莅正,有功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众者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