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9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778471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9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9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9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9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9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9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9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Word版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9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背景:二战期间,美国联邦政府的调节和管理职能深入到各主要经济部门。2表现(1)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2)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3)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3实质:经济体制仍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4影响(1)美国快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2)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概念阐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

2、对经济的控制加强。(二)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历史阶段在位总统经济理论历史影响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凯恩斯主义经济高度繁荣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福特、卡特凯恩斯主义陷入“滞胀”困境20世纪80年代里根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经济回升并增长,但赤字严重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再度繁荣特别提示如何理解“滞胀”?“滞胀”指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用以概括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现象时的专门术语。经济“滞胀”的新特点是经济衰退与物价上涨现象同时出现和存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进入了“滞胀”阶段,

3、重创了各国的经济。(三)美国的“新经济”1背景:二战后,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概念提出:20世纪90年代初。3含义:它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4特征:经济增长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基本上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5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6本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仍然存在。特别提示“新经济”的实质是信息化与全球化,其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四)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1凯恩斯主义特征(二战后)(1)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2)国

4、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3)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2货币主义(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推出经济改革政策,调整经济运行机制。3经济自由主义(20世纪90年代):向“多市场、少政府”转变。疑难问答问: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是“计划经济”吗?答:不是。资本主义国家虽然也有经济计划,但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与引导,是指导性的,是对市场经济的补充;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历史上出现于社会主义国家中,是指令性的,完全排斥市场经济。(五)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1发展方针: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2特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3措施(1)提高国

5、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2)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全面指导和调节社会经济。4结果(1)法国的政府干预模式使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法国开始了私有化浪潮。特别提示二战后,英法与美国不同,因其私人垄断资本较弱,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表现为大量企业国有化。20世纪80年代,英法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表现为将大量国有企业私有化。(六)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1建立:1949年阿登纳政府废除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2特征(1)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2)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3内容(1)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2)实行稳定的财政

6、政策和货币政策。(3)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4结果: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归纳总结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四大新变化(七)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1背景:二战后初期,实行“统制经济体制”。2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确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3特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4结果(1)1987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20世纪90年代出现“泡沫经济”,但经济强国的地位没有动摇。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显示出更大的局限

7、性。(2)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与可能。2内容领域措施结果农业方面(1)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2)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3)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农业有所好转,但冒进思想和恶劣气候使苏联农业再度出现危机工业方面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政治方面(1)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2)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未找到产生个人崇拜的真正根源,重新陷入个人崇拜的泥淖3.评价(1)积极性: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2)局限性: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未能从

8、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特别提示赫鲁晓夫改革只是有限地利用了市场机制,只能说使计划经济体制松动,不能说转向市场经济。(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改革初期(1)措施内容:重点进行工业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局限: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2)结果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成为超级大国。2改革后期(1)状况:过分追求稳定,改革步伐逐渐缓慢下来。(2)结果: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各种社会矛盾滋生,苏联陷入困境。特别提示赫鲁晓夫改革的重心在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心在工业,尤其是重工业部门。勃列日涅夫改革实际上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有限度地利用市场机

9、制,以行政手段为主、经济手段为辅来管理经济。(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内容(1)经济:制定发展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2)政治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倡导“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将苏联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2影响(1)使苏联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2)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归纳总结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资本主义(1)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

10、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无法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2)实质: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调整,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是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3)作用: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考点一全面干预经济的新时代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1时空意识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的表现(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3)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

11、进步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同时还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航空以及激光等。(4)经济全球化:由于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2唯物史观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1)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这些新变化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经济“滞胀”、财政危机等新问题。(2)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不断调整政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也是与社会主义制度接触中的借鉴。要求:分析材料,以法国为例找出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

12、济的体现。材料以政府开支或公共服务部门雇员人数来衡量,大多数西欧国家的公共部门发展得很迅速。但只有在法国,国家计划的理论热情才真正转化为实际事物。像英国一样,战后法国政府推行国有化,如航空运输、银行、保险公司、公用事业、矿产、军火工业、飞机制造业等领域。法国总体生产能力的1/5在1946年属国家所有。法国的计划从未超出“指标式”:它向来只设定目标,却不制定生产配额。在这一方面,它同苏联的计划大不一样,后者的本质特点(也是主要缺陷)是坚持按部门、按商品来武断地、严格地规定产品数字。美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旧欧洲的终结(19451953)主要信息:答案材料显示二战后法国对经济干预的方式是:大力发展政

13、府公共服务部门,制定国家的计划,推行部分经济领域国有化。但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计划与苏联的计划经济是不同的。法国的计划以指导性计划为主,政府计划与市场结合;而苏联的计划是指令性计划,排斥市场调节。(2016课标全国,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

14、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分)答题思路(1)准确审题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答案在哪里怎么答答案范围答什么答多少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现代福利制度发展(比较)7分,需答3条左右(2)规范答题确保答题要点对而全问题来源英国近代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概括比较发展(比较)材料二济贫制度无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所学知识无从性质上看,西方现代福利制度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从保障上看,西方现代福利制度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从种类上看,西方现代福利制度福利种类众多;从受惠主体上看,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答案示例发展: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考点二“减速脱轨”二战后苏联的三次改革1战后苏联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措施项目“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放权力到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经济管理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滞后赫鲁晓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勃列日涅夫将改革的重点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