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7772456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卷(总分120分 共4面 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3分)一、积累与运用(33分)1、按要求填空。(以回答正确的5道题计分。)(10分)(1)唐代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对离别表达出一种旷达的胸襟。苏轼的水调歌头有句表意与之相当的名句是:_ _ _,_ 。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3)秋水描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_,_。(4)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5)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 , ,对抗着西北风。(6)自古以来,劝诫人们读书的诗句有很多,请你写出连续的句子: , 。2、

2、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论点 , , 。(2分)3、书信的开头要有_,结尾要有_结尾最好有敬祝语。(2分)4、戏剧,是四大文学样式之一,它是运用 、 、美术、舞蹈、等艺术要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艺术。(2分)5、口语交际:根据对话情境,完成三个小问题。(7分)在自习课上,刘刚只顾埋头发手机短信,同桌方洋很反感。放学后,方洋劝刘刚说:“我觉得中学生使用手机不好,既会影响自己的学习,也会干扰周围的同学。”刘刚却不以为然地说:“科技的发展就是为人类服务的,中学生也需要沟通,有手机方便了与家长、朋友的联系。中学生使用手机我看挺好的。”(1)方洋和刘刚争论的焦点是( )(2分) A. 中学生学

3、习好不好无所谓 B. 中学生带手机到底好不好 C.科技是否发展(2)刘刚要表达的观点是( ) (2分)A. 科技的发展就是为人类服务 B. 中学生使用手机便于沟通 C. 中学生可以使用手机(3)假如你是方洋,你会怎么说服刘刚?请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3分) 6、名著阅读。读施耐庵水浒,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5分)(1)绰号被称为“及时雨”的人物是( )(2分)A、柴进 B、晁盖 C、宋江(2)梁山众好汉有勇有谋,各显神威,“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吴用智取生辰纲”“武松 醉打蒋门神”,这些故事都很吸引人。从这几则故事中任选一则,按原著内容简述其主要情节。(不少于50字)(3分) 7、综合实践。(7

4、分)漳州江东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称虎渡桥,又名通济桥,是一座多孔梁式石桥,位于福建漳州龙文区与龙海市交界处,横跨于九龙江北溪下游。这里地处九龙江北溪与西溪交汇入海处,两岸峻山夹峙,江宽流急,地势险要,古称“三省通衢”。相传初建桥时,桥墩屡建不稳,偶有猛虎负子过江,遂依虎道勘得水中礁石,乃就石垒墩,桥墩遂固,故名虎渡桥。【活动一:识桥】在中国的的桥名资料中,你会发现我国桥梁的命名十分有趣,你能从以下桥的名字上看出我国桥梁命名的方式吗?如:以地名命名:赵州桥。以抒发情感命名:忘情桥。请至少说出二种。(2分) 备选桥名:放生桥 忘情桥 漳州大桥 石拱桥独木桥 答:【活动二:赏桥】下图是漳州江

5、东桥。请你观赏此桥,展开合理想象,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来描绘你对江东桥的感受。(3分)第二部分 阅读能力(47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2题。(15分)(甲)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

6、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

7、!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8请各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事件。(2分)(甲)_ (乙)_9孔乙已和范进都是的热衷功名的读书人。二人境况不同,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酒店的人对孔乙已的态度是_ 众邻居对范进的态度

8、是:_ _ (2分) 10孔乙己被摧残的直接原因是:_ ,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_,造成二人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_ 。(3分)11甲段文字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表明作者对孔乙已的态度是:_乙段文字创设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场景,表明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 (2分)12甲、乙两段文字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请从上边两段文字中摘抄三例你最为欣赏的动作.语言.外貌描写的句子进行赏析。(任选2题共6分)动作描写摘抄1._ (1分) 赏析1. (2分)语言描写摘抄2._ (1分)赏析2._ (2分)外貌描写摘抄3._ (1分)赏析3._ (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1

9、3分)海啸是怎么形成的智利发生的8.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上个月海地地震的500倍,其引发的一股海啸冲击波目前正在以大约每小时五百英里的飞机速度冲向夏威夷海岸。智利地震引发海啸让我们不禁想起了当年印尼海啸的惨剧,不过,今天已经建立了海啸预警机制,人们已经尽量将海啸的威海降低到最低点。那么到底海啸是怎么形成的呢?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像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

10、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时所形成的破坏性的大浪称为海啸。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只在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当海底地震导致海底变形时,变形地区附近的水体产生巨大波动,海啸就产生了。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在太平洋,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两三百公里到1000多公里。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可达20至30米,这种巨浪可带来毁灭性灾害。海啸来袭之前,海潮为什么先是突

11、然退到离沙滩很远的地方,一段时间之后海水才重新上涨?大多数情况下,出现海面下落的现象都是因为海啸冲击波的波谷先抵达海岸。波谷就是波浪中最低的部分,它如果先登陆,海面势必下降。同时,海啸冲击波不同于一般的海浪,其波长很大,因此波谷登陆后,要隔开相当一段时间,波峰才能抵达。另外,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震中附近,那可能是另一个原因造成的:地震发生时,海底地面有一个大面积的抬升和下降。这时,地震区附近海域的海水也随之抬升和下降,然后就形成了海啸。13、第一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14、纵观全文,产生海啸的原因有哪些?(2分)15、为什么说“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2分)16、“另外,这种情

12、况如果发生在震中附近,那可能是另一个原因造成的”请分析加点词“可能”的表达效果。(3分)17、近来,世界各地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请你谈谈在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该如何应对。(4分)四、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第1823题。(19分)【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

13、:“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选自韩非子)【乙】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hung)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左传) 注释公:晋景公。秦伯:秦国国君。缓:秦国医生的名字。竖子:小儿,童仆18、解释加点词。(4分)(1)不治将益深 (2)望桓侯而还走 (3)秦伯使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