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人教)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7772332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移》(人教)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平移》(人教)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平移》(人教)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平移》(人教)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平移》(人教)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移》(人教)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移》(人教)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移教材分析从课程标准看,图形的变换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和相似.通过图形变换,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发现图形的不变性,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教材在不同阶段安排了图形变换的内容.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本套教材中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教材将“平移”安排在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最后一节,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是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尝试利用平移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平移的内容,教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在本章主要探讨平移变换的基

2、本性质,在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学习用坐标表示平移,在第19章“四边形”中,将对平移的性质作理论推导,在第23章“旋转”中,将综合应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本章只要求学生对平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学目标、J【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平移的特征,能发现特殊图形的共同特点,并能根据这个特点绘制图形;2 .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过程与方法目标】1 .在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直觉思维。2 .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等过程,总结平移的基本特征,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

3、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教学难点】认识图形平移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引入新课观察一组运动现象(课件动态演示),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运动特征.(1)竹排在江中沿一直线移动;(2)一只鸟从右下角分别沿水平向左、竖直向上、斜向上的方向运动由此引入课题,并板书.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学生归纳出平移的定义,教师进行引导、规范,用课件展示出平移的定义,教师将定义的要点板书,学生进行理解记忆.1.下面这几种物体的运动中,哪些是在平移?(动态图片)教师展示课件,学生观察、思考,给出答案。说一说:请举出现实生活中平移的一些例子 梯、推

4、拉窗的移动,楼房的整体平移。(二)探究交流再用课件展示一些例子,如缆车、升降电2.下面的五幅画中,(2)(3)(4)(5)中的哪个图案可以通过平移图案得到?(2)(3)(4)把事先按照教材第28页图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如图的小雪人进行展示,并用课件再展示几种不同的情形,让学生体会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只要是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一定一定距离都是平移(1)观察新图形与原图形,比较它们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跟踪练习3.下列移动属于平移的有哪些?用一用yf观察发现: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学生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思考形状、大

5、小相同的两个图形不一定可以由平移得到。(2)找出几组对应点(例如A与A,B与B,C与C,D与D等),连接这些对应点,观察得出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同伴互助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师板书要点)。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三)例题解析经过平移,三角形ABC勺顶点A移到了点D,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DEFABC沿着线XY的方向平移XY长后成为乙DEF.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找出图中平行且相等的三条线段教师根据情况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归纳作图步骤,并板书要点.(四)延伸拓展某宾馆在

6、重新装修后考虑在大厅内的主楼梯上铺设地毯,其剖面图如图所示,请计算一下,仅此楼梯,需要购买地毯的长为多少米?学生先独立思考,老师进行必要的引导,以及可(五)归纳小结学生相互交流在本堂课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体验与感受、经验与教训能存在的困惑,师生合作共同完成课后小结.(六)布置作业必做:1 .课本P30-31习题5.43,4.2 .自己设计一幅由平移组成的漂亮图形.(课件动态演示一例)选做:3 .课本P31习题5.46.教学反思在实际情景中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的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中去。创设问题情境,不仅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教学中的情景,使原有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