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虚词“以”字复习黄蕾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7772261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虚词“以”字复习黄蕾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考文言虚词“以”字复习黄蕾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虚词“以”字复习黄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虚词“以”字复习黄蕾(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 “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微课背景近年来,长沙市中考语文考试的古文部分是考查课外古文,出题的原则是“考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这就需要我们初三学生在复习时系统地梳理课文总出现过的文言知识。微课教学目标掌握中考常见文言虚词“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微课教学过程一、 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梳理中考常见文言虚词“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二、“以”字意义和用法 (一)“以”用作介词 ,有三种情况: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本句中前一个“以”表原因,“因为”,后一个“以”表目的,“用来”。)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根据”等。 如: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 屠惧,投以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二)“以”用作连词,有三种情况: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用来”、“来”。如: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三)“以”用作动词,可译为

3、“认为”。如: 一儿以日初远(两小儿辩日)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以”用作副词,表示时间,译为:“已”、“已经”。如: 固以怪之矣。(作副词,通“已”,译为“已经”)陈涉世家三、中考典型例题(一)解释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1.策之不以其道 (介词 按照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连词 来)3.可以为师矣 (介词 凭借) 4.先帝不以臣卑鄙 (介词 因为)(二)下列句中“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A皆以美于徐公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答案: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句中第一个“以”表示原因,译作“因为”,“以是”译作“因此”;第二个“以” 译作介词“把”)。四、小结今天这次课解释了“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希望能给大家的文言虚词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