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习题辅导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7743950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习题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病理学习题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病理学习题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病理学习题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病理学习题辅导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学习题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习题辅导(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疾病概论重点提示疾病、病理过程及死亡的概念,疾病发展的因果转化规律,死亡过程的分期及特点。问题解答1.1 何谓疾病?何谓病理过程?疾病是指机体在病因作用下,因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表现为组织、细胞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并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的异常,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病理过程不同于疾病,它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的具有共性的、特异联系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综合过程。病理过程本身并无特异性,但它是特异性疾病的基本组成成分,即相同的病理过程可以出现在多种不同的疾病中,如炎症可以发生在小叶性肺炎、风湿病、结核病等疾病中;而一种疾病

2、也可以包含多种病理过程,如小叶性肺炎时可出现炎症、发热、缺氧等病理过程。所谓病理状态是指相对稳定的、或发展极慢的局部形态变化,常是病理过程的后果,如皮肤损伤形成的瘢痕;而有些病理状态的稳定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转变为病理过程,如当心瓣膜病患者心脏负荷过度增加时可转变为心力衰竭。1.2 何谓病因?何谓诱因?病因包括致病原因和条件:致病原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它与疾病的发生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条件是指在致病原因的作用下,能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它与疾病的发生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致病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致病原因常在一定的条件下发挥致病

3、作用;若只具备条件而没有致病原因的作用则相应的疾病也不可能发生。应该指出,同一因素对某一疾病可能是致病原因,而对另一种疾病则可能是条件,如寒冷是冻伤的原因,但也可以是肺炎发生的条件。所谓诱因是指能够加强致病原因的作用,从而促进疾病或病理过程发生的因素,如受寒、过度劳累、醉酒等因素因可降低呼吸道粘膜的防御功能而成为大叶性肺炎的诱因。诱因实际上属于条件的范畴。1.3 简述病因的常见类型。(1)外界致病因素(外因):生物性因;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等,其特点是它们都是生命,所致疾病可以传播。物理性因素,包括机械力、高温或低温、电流等,其致病特点是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或持续一定的时间。化学性因素,包括强

4、酸、强碱、有机磷农药及生物性毒物等,其致病特点是必须达到一定的浓度。营养性因素,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多均可致病。(2)机体的内部因素(内因):包括免疫性、神经内分泌性、遗传性、先天性、心理性和年龄性别等因素。其中遗传性因素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遗传性疾病)或使后代具有容易发生某种疾病的倾向(遗传易感性);而先天性因素是指能够损害正在发育的胎儿的有害因素,与遗传物质无关。二者不应混淆。内因中有些因素可直接致病,有些因素则可作为条件而促进疾病的发生。(3)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季节、气候、气温及地理环境等因素,可以通过对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的影响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社会因素包括社

5、会环境和生活、劳动、卫生条件等,负相关的社会因素(如战争、贫困、人口过剩、大气和水源的严重污染等)不仅不利于健康,而且有的可以直接致病,或通过自然、生物因素间接致病。1.4 简述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和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是指在原始病因作用下,机体发生的某些变化(结果)又可作为新的原因而引起新的变化,如此因果交替和转化,形成一个螺旋式的过程而促使疾病得以不断发展。如外伤造成血管破裂可引起急性大出血,继而出现血容量减少和血压下降,血压下降又可使组织血供减少和组织缺氧,中枢神经系统缺氧又可导致呼吸及循环功能下降,进一步加重缺氧,以致病情不断恶化;如果及时采取止血、输血等措施

6、则可防止病情恶化和有利于机体的康复。因果转化规律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若因果转化的结果使病情更趋恶化称为恶性循环,反之为良性循环。促进良性循环,可使疾病向好的方向发展而康复。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变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致病原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损害性变化,称为损伤;另一类是机体为对抗这些损害而调动的各种防御适应反应和代偿措施,统称为抗损伤反应。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当损伤占优势时,疾病就逐渐恶化,甚至导致死亡;当抗损伤占优势时,病情则渐趋缓解或痊愈。应该指出,损伤与抗损伤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发生转化的。正确区分损伤与抗损伤反应,力求减轻损

7、伤,增强抗损伤能力,可促进机体尽快恢复健康。1.5 疾病的转归有哪几种?疾病的转归有三种:完全恢复健康(痊愈),指患者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各器官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完全恢复正常,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劳动能力也完全恢复正常。不完全恢复健康:指患者的主要症状消失,但有关器官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并未完全恢复,可遗留某些病理状态或后遗症,有时可因负荷过重引起代偿失调而致疾病再发。死亡:系疾病的最不幸结局(见题解16)。1.6 何谓死亡? 简述死亡过程的三期及其特点。死亡是指机体生命活动的终止。死亡可分为生理性死亡(或称老死、自然死亡)和病理性死亡两种。病理性死亡是由于生命重要器官的严重损伤、慢性消耗性

8、疾病引起的全身极度衰竭和失血、窒息、电击等引起呼吸、循环功能急剧障碍所致。目前我国临床上判定死亡的标志仍然是心跳和呼吸停止,反射消失。传统上将死亡过程分为三期:濒死期(濒死状态或临终状态),其特点是脑干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深度抑制,机体各种功能、代谢严重障碍而处于维持生命活动的最低水平。临床死亡期,其特点是心跳和呼吸停止,反射消失。生物学死亡期:其特点是死者逐渐出现尸冷、尸斑、尸僵终至腐败。应该指出,濒死期和临床死亡期是死亡过程的可逆阶段,在某些情况下如能采取恰当的紧急抢救措施,有可能复苏成功;生物学死亡期则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和不可逆阶段。1.7 何谓脑死亡?判断脑死亡的指征有哪些?脑死亡

9、是指全脑(包括大脑、间脑、脑干等)功能发生不可逆性的永久性停止。判断脑死亡的指征有:不可逆性昏迷和对外界刺激的无反应性,颅神经反射消失,无自动呼吸,瞳孔放大、固定,脑电波消失,脑血管造影证明脑血流停止。当患者出现上述变化无逆转倾向而又排除体温过低或中枢神经抑制药物中毒等因素的影响时,即可宣告死亡。(陈振发)2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重点提示适应、肥大、化生、萎缩、变性、坏死,坏疽、溃疡、空洞、机化、修复,再生和肉芽组织的概念,坏死的病变特点和类型,肉芽组织的病变特点和功能。问题解答2.1 何谓适应? 适应性反应的形式有几种?适应是指当细胞的内环境发生改变时,或在轻微的各种致损伤因素持久作

10、用下,通过改变其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而加以调整的过程。适应性反应的形式主要有三种:肥大和增生: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肥大;实质细胞的数目增多而致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肥大主要指细胞体积的增大,其基础是细胞器的增多,而增生主要指细胞数量的增多,基础是细胞的有丝分裂增强。萎缩: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转化为另一种细胞或组织的过程。化生常发生于上皮和结缔组织,但只能在同类组织之间发生,如支气管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可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结缔组织可化生为骨,软骨,脂肪等组织。2.2 何谓代偿? 代偿的形式有哪几种?代偿是指机体通过调整相关器官的功能,结构和代谢来

11、代替、补偿病变器官的功能的过程。代偿过程实质上是一种适应现象。代偿形式主要有功能,代谢和结构代偿三种,其中功能代偿发生快,结构代偿发生较晚,而代谢变化则是功能和结构变化的基础。结构代偿主要表现为肥大和增生。机体的代偿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器官的病变超过了机体的代偿能力,而不能通过代偿达到新的平衡或协调时,称为失代偿或代偿失调。2.3 何谓萎缩? 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哪几类?正常发育的器官和组织因其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或数量减少而致体积缩小称为萎缩。萎缩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萎缩。常见的病理性萎缩类型有:营养不良萎缩,包括全身性和局部性营养不良性萎缩两种,前者常见于长期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后者见于局部缺血,

12、如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萎缩。废用性萎缩,如肢体骨折后长期固定引起的肌肉和骨组织的萎缩。神经性萎缩,如脊髓灰质炎患者,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损伤,它所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压迫性萎缩,如输尿管阻塞可引起肾盂积水,继而压迫肾实质而萎缩。2.4 何谓变性? 常见变性有哪些类型?组织和细胞因发生代谢障碍而在细胞或间质内沉积某些异物或原有的正常物质数量异常增多称为变性。变性一般以异常的沉积物来命名。常见的变性有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色素沉积和钙化等。变性大多为可复性改变,当病变消退后一般可恢复正常,但当病变严重时,可致细胞死亡。2.5 细胞水肿有何病变特点?细胞水肿是指细胞内水和

13、钠的过多积聚。系急性感染,缺氧,毒素等有害作用所致。多见于心、肝、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轻度的细胞水肿时,镜下可见细胞体积增大,在胞质内出现微小、红染的颗粒,又称为颗粒变性,肉眼可见器官体积肿大,颜色灰白,切面混浊而无光泽,又称为混浊肿胀(简称浊肿)。细胞水肿进一步发展可使细胞体积明显增大,整个胞质疏松,称为水样变性;重度肝细胞水肿,可使细胞大如气球而胞质透明,称为气球样变。2.6 何谓脂肪沉积? 其病变有何特点?除脂肪细胞外,其他细胞胞质内出现脂肪滴或脂肪滴明显增多,称为脂肪变性。脂肪变性常见于肝、心、肾等器官。镜下可见细胞质内呈现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系脂肪在制片过程中被有机溶剂溶解所致);冰

14、冻切片、苏丹染色能显示脂滴为橘红色、大小不等的球形小滴。肝脂肪变性时,肉眼可见肝均匀性肿大,包膜紧张,色浅黄,切面有油腻感。2.7 何谓玻璃样变性? 常见的玻璃样变性有几种?在细胞质或间质内出现伊红色,均匀的蛋白物质,称为玻璃样变性或透明变性。常见的玻璃样变性有三类: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常见于高血压病时的全身各处细动脉壁。病变血管壁增厚,弹性降低或消失,管腔狭窄或闭塞。系该动脉持续痉挛,使内膜通透性增加,血液内血浆蛋白渗入内膜沉积于管壁而成。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常见于瘢痕组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斑块内。病变组织呈灰白色,半透明,质坚韧,镜下可见纤维细胞明显减少,而胶原纤维则增粗、融合成均质的玻璃

15、样物质。细胞内玻璃样变,镜下可见细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圆球形的均质红染的物质。如某些肾疾病时肾小管上皮细胞质内出现的玻璃样小滴和病毒肝炎时的肝细胞质出现的圆形、红染的玻璃样物质(称为嗜酸性变)。2.8 何谓坏死? 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有哪些?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称为坏死。坏死是一种不可复性病变。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是细胞核的改变,表现为核固缩(核体积缩小,核内染色质浓缩,颜色变深),核碎裂(核膜破裂,浓缩的染色质崩解成小片,散布于细胞惯内),核溶解(染色质被DNA酶分解,细胞核淡染,甚至消失)。2.9 坏死常分为哪些类型? 各有何病变特点?坏死常分为三类:凝固性坏死,其特点是坏死组织因

16、蛋白质变质而呈凝固状态,色灰白或淡黄,质实而干燥,与周围健康组织常有明显的分界;镜下可见坏死部位的细胞结构消失,但组织结构的轮廓仍能保持较长时间。常见于因缺血而引起心、脾、肾等器官的梗死。结核病引起的干酪样坏死,是一种特殊的凝固性坏死,因其坏死比较彻底,呈淡黄色,质较松软,如干酪而故名。液化性坏死,其特点是坏死组织被溶解而呈液体状态。常见于脑组织的坏死,称为脑软化,可能与脑组织的水分和磷脂含量多,蛋白质少,不易凝固有关,也可见于化脓性炎症等。坏疽。2.10 何谓坏疽? 坏疽可分为哪几类?坏疽是指较大范围的组织坏死伴腐败菌感染而使坏死组织变成黑褐色。可分为三类:干性坏疽,常发生在因动脉阻塞而静脉回流通畅的肢体。其特点是坏死组织因缺血、水分少而干燥、皱缩、呈黑褐色,与正常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