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44讲中国区域地理学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7718584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44讲中国区域地理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44讲中国区域地理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44讲中国区域地理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44讲中国区域地理学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44讲中国区域地理学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44讲中国区域地理学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44讲中国区域地理学案新人教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44讲中国区域地理学案新人教版考纲解读1.识记:我国不同尺度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特征。2.理解:掌握我国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主要地理特征,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3.应用:结合区域图,学会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区域差异。考点一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划分依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不同。2界线及主导因素(1)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a秦岭b淮河为界,其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接近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其主导因素是降

2、水。(3)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其主导因素是地势高低。二、北方地区1位置:北方地区位于A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B渤海和黄海。2地形区:C三江平原、D松嫩平原、E黄土高原、F华北平原。3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主要温度带有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从干湿状况上看,三江平原和长白山属于湿润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以半湿润区为主。4植被:以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5河流:黄河、松花江、辽河、汾河、渭河。6资源:以煤、铁、石油为主。7农业东北地区一年一熟,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等

3、,产品的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华北地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黄淮海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产地;主要水果有苹果、梨、桃、葡萄等8工业主要有东北重工业基地(辽中南)、京津唐工业基地和山西能源基地;其他重要的工业中心如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9城市:北京、天津、哈尔滨、济南、太原、西安。拓展提升1.地理分界线大兴安岭大兴安岭也是我国很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大兴安岭是以下地理事象的分界线:(1)400mm年等降水量线。(2)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3)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的分界线。(4)畜牧区与农耕区的分

4、界线。(5)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6)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7)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界线。(8)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2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主要地理差异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0河流封冻状况封冻不封冻年降水量800毫米植被类型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作物熟制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经济林木苹果、柿、枣柑橘、茶叶、油桐主要运输方式公路、铁路公路、铁路、水运3.其他可以作为地理分界线的山脉(1)横断山脉: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青藏高寒气

5、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2)阴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分界线;内、外流区的分界线。(3)祁连山: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的分界线;青藏高寒气候区与暖温带的分界线;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分界线;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三、南方地区1位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A黄海、B东海,南临南海。2地形区:C四川盆地、D云贵高原、E长江中下游平原、F东南丘陵。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主要气象灾害:夏季多洪

6、涝,夏秋季节多台风,冬季多寒潮、冻害4资源:以有色金属为主,水能资源丰富。林地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区;水资源不足;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充足,铁矿丰富5农业主要为水田农业,一年两熟到三熟,农产品主要有水稻、小麦、油菜籽、棉花、甘蔗、淡水鱼、桑蚕丝等;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有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盛产各种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如柑橘、荔枝、桂圆、菠萝、香蕉、椰子等;经济林木种类多,如东南丘陵地区的茶树,云南、海南等地的橡胶林等。6工业长江中下游工业地带(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武汉等地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西南

7、地区(重庆、成都、攀枝花等)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7城市:上海、广州、武汉、南京、苏州、杭州、厦门。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在自然与人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分析时可以以气候方面的差异为切入点,逐步展开分析。如图所示:读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对照图,回答(1)(2)题。(1)下列有关图中内容,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B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C人均耕地面积南方多于北方D南方的人均水资源为北方的4倍(2)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A雨季长短导致降水量差异较大B耕地面

8、积差异较大C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D纬度差异导致蒸发量差异大答案:(1)B(2)A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南方地区人口比重大,人口重心在南方地区;耕地面积是北方多于南方;由图中所占比例可计算出南方地区的人均耕地不到北方地区的1/2。南方的人均水资源为北方的3倍多。第(2)题,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多、北方降水少,这是造成南北方水资源总量差异的最主要原因。考点二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一、西北地区1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图中地形区:A内蒙古高原、B塔里木盆地、C准噶尔盆地。2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年降水量小,温差大,从干湿状况上看,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3河流:稀少,多

9、为内流河,最长的内流河为D塔里木河。4植被:受降水影响,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5资源:具有全国意义的资源有煤、石油、稀土。6城市: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归纳总结1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的异同点2.天山南北自然带的垂直差异及原因南坡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南坡为阳坡,温度高;北坡雪线低,有森林分布北坡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且为迎风坡,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形成地形雨,降水多,湿度大。3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分析西北地区的突出特征是“干旱”,在分析区域地理特征时要抓住该点,围绕该点展开。二、青藏地区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 000米以上。2气候:以高山气候为主

10、。3河流: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等的发源地。4植被:高原南侧垂直地带性分异明显,北侧以高山草甸为主,藏北有大片高寒荒漠。5城市:拉萨、西宁、格尔木。拓展提升1青藏地区“高寒”气候对农业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严寒,对农、牧业生产影响很大,这种影响既有不利方面,也有有利方面。(1)不利方面:气温较低,无霜期短,农作物一年只能一熟,这种气候仅适于喜温凉、生长期短的作物生长,如青稞、小麦、豌豆;畜牧业只适于放牧耐寒的牲畜,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2)有利方面: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物质多;夜晚气温低,农作物呼吸作用弱,消耗营养物质少,

11、农作物生长期长,积累营养物质多。因此,本区麦类和牧草属于“低消耗,高积累,高产优质”类型。2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分析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并因此形成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分析时要特抓住“高”“寒”两个方面。3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对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酒泉、武威、兰州等地自古是重要的粮食、棉花及优质瓜果产区。近年来,酒泉等地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的产量和质量,这就是“压砂技术”。(1)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分布规律,并指出其成因。(2)简述酒泉附近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说明“压砂技术”能够提高瓜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原因。(3)指出A河河水的主要来源,并简述其

12、水文特征。(4)针对B湖日趋缩小的现状,有专家提出“治湖的关键是治河,治河的关键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治理思路。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并提出治理措施。答案:(1)东部:由东南向西北增加。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减少。西部:由西南向东北增加。气流遇山地(祁连山)抬升,降水由西南向东北减少。(2)条件: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原因: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肥力),增大瓜田日温差。(3)高山冰雪融水。汛期短且集中于夏季,冬季断流(下游为季节河);含沙量较大;流量小。(4)B 湖面积缩小主要与A河水量减小、断流期延长密切相关,A河水量减小、断流期延长又与上游人类扩大耕地面积

13、、生产生活用水增加有关。措施:退耕还草(恢复天然植被)、恢复下游供水;节约用水;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广耐旱作物,发展特色高效农业。解析:第(1)题,读图可以看到,东部等干燥度线数值由东南向西北增加。西部等干燥度数值由西南向东北增加。我国气候受夏季风影响明显,东部夏季风的影响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减小,所以降水也减少。西部是因气流遇祁连山山地抬升,迎风坡降水多,所以降水由西南向东北减少。第(2)题,读图可以看到,酒泉位于西部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所以光照强。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效应差,所以气温日较差大。“压砂技术”可以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土壤,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

14、、肥力。石头的温度变化幅度大,可以增大瓜田日温差,有利于养分的积累。第(3)题,A河位于西北内陆,降水少。据图判断是弱水,河水主要是由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气温高,冰雪融化得多,河流水量大,所以A河汛期短且集中于夏季,冬季断流。根据图中符号,河流下游是虚线,说明为季节河。流经干旱区,含沙量较大,流量小。第(4)题,读图可以看到,B湖的水源补给只有A河,所以B湖面积缩小主要与从A河来水量减小、A河断流期延长密切相关。A河水量减小、断流期延长是上游人类扩大耕地面积、生产生活用水增加的结果。所以治理的措施要针对人类的不合理活动进行。区域要素综合图的判读1从区域图提供的信息中提炼出构成该区域地理环境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包括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的特征。其方法一般为:通过对图中等高线、河流流向、等温线分布的判读,了解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通过气候分布规律,或对其气候资料进行分析,判断该区域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在了解该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征的基础上,了解该区域的水文、植被、土壤和自然带等特征;通过对各自然要素特征的了解,进一步了解该区域的人文地理要素特征,如工农业生产特征,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交通特征及形成这些特征的自然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