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导学系统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7613657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导学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导学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导学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导学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导学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导学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导学系统(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导学系统导语10 杨氏之子11 晏子使楚阅读本组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1.参考注释,理解每个句子,再流利的朗读课文。2.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和同学交流阅读心得。3.背诵课文。1.先讨论怎样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再分角色朗读课文。2.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把晏子说的话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儿?通过综合性学习,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以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综合性学习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关键是善于发现。请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发现、积累并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汉语中有一些在表达上很有特点

2、的熟语,如,歇后语、谚语;也有一些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短文,如,幽默故事、古今笑话。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借以搜集,并积累下来,想想它们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和同学交流。在公共场所,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提示语和广告词。就拿提示语来说,有的比较生硬,如,“严禁践踏草坪”;有的则富有情趣,如,“别踩我,我怕疼”。搜集提示语和广告词,比较表达的效果,再试着写一写有情趣、能打动人的提示语或广告词。搜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体会语言的艺术魅力,并试着演一演。3.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4.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导语12 * 半截蜡烛13 * 打电话阅读本组课文,感受语言表达

3、的艺术。先读读下面的剧本,想想剧本中讲的是件什么事,说说你最欣赏谁的语言;浏览下面这个相声,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故事里的那个人说话有什么特点;再说说这个相声对自己有什么启发。通过综合性学习,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以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分角色演一演;还可以讨论一下剧本和一段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如果有兴趣,可以和童学试着说一说,或者再找几个相声听一听。导语交流平台阅读本组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小林:本组课文,我最喜欢晏子使楚,因为我很佩服晏子的机智应答。你呢?小东:我更喜欢剧本半截蜡烛,那个小女孩很机智,说话也很巧妙。这组课文给我启发最大的还是相声打电话,那

4、个人因为说话太罗嗦而耽误了事情,我们平时说话可不能学他。小林:是啊。我还听说过一个请客的笑话,讲有个人因为说话不得体,把客人都气跑了。通过综合性学习,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以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小东:看来,我们平时说话还真得注意点儿,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这样才能更号地和别人进行沟通。小林:剧本和相声这两种形式,我在课本里还是第一次见到。通过学习,我对它们的特点有了一些了解5.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积累并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美好。6.拓展阅读相关文言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

5、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感受语言的艺术。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2读题,解题。( “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二、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

6、文。 2检查读通情况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为应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3)反复熟读设计意思:这是小学生初次学习文言文,因此把文章读正确是学习的重点。三、理解文意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以下字词比较陌生或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

7、提出: (1)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2)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3)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4)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5)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6)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 设计意图:以上问题,可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学生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四、体会语言精妙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在

8、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九岁孩童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3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表达,进一步体会孩子所答言语的妙处。

9、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五、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讲一讲杨氏之子的故事。2.检查背诵。二、课外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活动要求,自选活动方式,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设计意图:本次任务布置后,教师要及时掌握信息,适时调控指导,并且要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可与“回顾拓展”中的“展示台”相配合,也可结合语文课、语文活动积极创造展示

10、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4.我们可以从几方面开展活动?(学生交流)5.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组成活动小组,并且分工,制定活动计划,开展活动,一周后交流展示。板书设计: 10 杨氏之子 (聪明 有礼貌) 孔雀 夫子家禽 妙 (幽默、机智)杨梅 君家果孔君平11 晏子使楚教材简析: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本文写作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

11、对答;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围绕“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经历思考、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感受到晏子机智巧妙的应答,有所感悟和生成。学习目标: 1

12、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4.朗读课文,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5.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晏子对国家的忠诚。6.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教学重点: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

13、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 “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2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i 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

14、df”,是官职的称呼。) (2)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三、研读楚王,感受前后变化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2(屏幕出示这几句话)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楚王对晏子侮辱到了极点。挖狗洞让晏子钻,讽刺他身材矮小。说齐国没有人,就是说晏子无能。故意在晏子面前审问盗贼,嘲笑齐国人没出息。而且从“瞅”、“冷笑”、“笑嘻嘻”等词也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及齐国的侮辱。楚王的用意很明显,侮辱晏子,侮辱齐国,以达到长楚国威风的目的。) 3有感情地朗读。 4他的目的达到了吗?请浏览课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画出来。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5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三句话中都有“只好”一词,说明楚王不得不甘拜下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