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早期症状有哪些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761237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肠癌早期症状有哪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肠癌早期症状有哪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肠癌早期症状有哪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肠癌早期症状有哪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肠癌早期症状有哪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肠癌早期症状有哪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肠癌早期症状有哪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肠癌早期症状有哪些?早期大肠癌多数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癌前病变的症状。但随着病变的进 展,可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与体征可归纳如下:1. 肿瘤出血引起的症状(1) 便血:肿瘤表面与正常黏膜不同,在与大便摩擦后甚易出血。低位大肠中大便干硬,故便血最常见。因病变距肛门较近,血色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且 往往是血、便分离。据相关报道,如 直肠癌病人中88.5%有便血,左半结肠癌病 人中74.8%有便血。但右半结肠中大便尚处于半流体状,故右半结肠癌出血量相 对较少,又加血混于大便中后色泽改变,因此不易为病人察觉,大多为隐血阳性, 只在出血量较多时才可见大便呈棕红色、果酱样。(2) 贫

2、血:当长期慢性失血超过机体造血的代偿功能时, 病人即可出现 贫血。 一般来说,病期越晚,出现贫血的频率越高,贫血程度越严重。复旦大学附属肿 瘤医院收治的左、右半结肠癌病人分别有 38% 58.8%血红蛋白低于100g/L,最 低者甚至在30g/L以下。但贫血并非一定属于晚期表现,如该院治疗的 I、U期 结肠癌病人中分别有34.9%及50.9%血红蛋白低于100g/L。尤其是右半结肠癌常 以贫血为首发症状,故临床 医师绝不能因为单纯贫血而放弃积极的 手术治疗。2. 肿瘤阻塞引起的症状当肿瘤长至相当体积或浸润肠壁肌层时,可引起肠管狭窄,肠腔变小,肠内容通过受阻。此时可出现 肠鸣、腹痛、腹胀、便秘、

3、排 便困难等症状。病灶位于直肠时,可出现大便变形、变细,大便费力,不易一次 排净,大便次数增加或里急后重的感觉,进一步发展即可出现部分性甚至完全性 肠梗阻。左半结肠中肠内容物比右半结肠中干稠,故阻塞症状往往较常见,发生肠梗阻的机会比右半结肠癌多1倍左右。有2%-16%勺大肠癌病人在发生完全性 肠梗阻时始发现为本病。有时,印戒细胞癌等高度恶性大肠癌浸润肠管整周的肠 壁肌层,肌层破坏失去蠕动能力,此时虽肠腔尚未被肿瘤堵塞,但由于肿瘤段肠 管失去蠕动功能而“麻痹”,临床也可出现梗阻症状。大肠癌引起肠梗阻时预后将明显受影响。 如有作者报道,有梗阻者5年生存 率为31%而无梗阻者可达72%完全性肠梗阻时

4、,肿瘤近侧扩张的结肠或盲肠 处可发生穿孔。在急诊手术的大肠癌病人中约3/4为肠梗阻,1/4为穿孔(其中约75%穿孔于肿瘤所在的肠壁,约 25%发生于肿瘤近侧的结肠或盲肠)。3. 其他原发灶引起的症状(1) 黏液便:绒毛状腺瘤常分泌较多的黏液,由其演变而来的大肠癌,常有 大便黏液的症状。(2) 腹块:20%-30%的结肠癌病人在确定诊断时可触及腹块。腹块是右半结肠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报道占就诊时症状的79.1%。值得注意的是右半结肠癌出现的腹块并不完全是肿瘤本身, 常常是肿瘤合并感染,甚至穿孔引起的粘连 团块,有时是由于肿瘤引起的 肠套叠,后一种情况常表现为时隐时现的腹部包块。由于结肠癌的生物

5、学恶性行为一般比 胃癌、胰腺癌等为低,因此往往肿瘤可长至 相当体积而尚未出现远处转移。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触及腹块的结肠 癌病人中,63.9%在手术时发现还可作根治性切除,20.1%的病人肿瘤还未穿透肠 壁而属第I期病例。(3) 穿孔:当癌灶呈深溃疡穿透肠壁时可发生穿孔。其中一半穿孔进入腹膜 腔可造成腹膜炎,其余的则局部形成脓肿或蜂窝组织炎。有穿孔的病人预后差, 癌细胞播散种植,日后局部复发多见,死于癌的危险性为无穿孔者的3.4倍。4. 肿瘤外侵、转移引起的临床表现(1) 局部浸润引起的症状:直肠癌扩散出肠壁在 盆腔内有较广泛浸润 时(或手 术后盆腔内复发时),可引起腰、骶部酸痛、胀坠

6、感;当肿瘤浸润或压迫坐骨神经 或闭孔神经根(腰骶丛)时还可出现坐骨神经痛或闭孔神经痛;肿瘤向前侵及阴道 及膀胱黏膜时可出现阴道流血或血尿等;结肠癌如侵及与之接触、粘连的 小肠形 成内痿时可出现餐后 腹泻,排出尚未完全消化食物的症状;肿瘤累及输尿管时可 出现肾盂积水,如双侧输尿管受累时则可引起尿闭、尿毒症,为直肠癌术后盆腔 复发而致死亡的常见原因。(2) 血道播散引起的症状:大肠癌发生血道转移的情况常见,根据血道转移的部位不同而可以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肝脏为最常见的血道转移部位,文献 报道有8%-25%勺病人在确定诊断时已有 肝转移,而大肠癌手术切除后的病人在 随访中又有20%-30滋生肝转

7、移。除此之外,肺、骨、卵巢、脑等也是容易出 现转移的部位。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直肠癌病人术后5年内有14.4%发生血道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为肝、肺、骨,分别占36.5%、34.6%、19.2%。 女性病人中4%-8%可发生卵巢转移。偶尔大肠癌病人原发灶症状不明显,却以 血道转移如肝转移、骨转移、卵巢转移等为首见临床症状。(3) 种植播散引起的临床表现:当癌侵及浆膜层时癌细胞可脱落进入游离腹 膜腔,种植于腹膜面。膀胱-直肠凹(或子宫-直肠凹)为腹膜腔最低的部位,癌细 胞易集积种植于此。直肠指检(或阴道-直肠指检)可触及该处有种植 结节。当腹 膜面广泛种植播散时可出现腹水或种植灶浸润压迫

8、肠管而致的肠梗阻。有时癌细 胞可随肠腔中的大便下行而种植于 肛痿或误将直肠癌诊断为“痔出血”而作痔 切除的手术创面上,并形成一种植性转移灶。(4) 淋巴道转移的临床症状: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为大肠癌的晚期表现。 结、 直肠癌发生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时,淋巴可逆流至腹股沟而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 移,亦属晚期表现。但肛管癌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时,如病变局限则仍可行腹 股沟淋巴结清除而有根治的可能。当腹膜后淋巴结广泛转移,肿大的淋巴结团块 压迫下腔静脉、髂静脉时可出现两侧或一侧 下肢水肿、阴囊或阴唇水肿等。5. 临床特点(1) 不同部位的大肠癌临床表现的差异:虽然大肠癌临床表现可以出现便血、 黏液血便、排

9、便习惯改变、腹痛、腹部包块、腹水、肠梗阻、贫血等多种症状和体征,但不同部位的大肠癌的临床表现可有较大的差异。如右半结肠癌,由于肠腔较宽、粪便稀,临床较少见到肠梗阻,便血也不多见,而腹部包块、贫血、消瘦、乏力相对较多见。左半结肠癌,特别是乙状结肠癌,由于肠腔迂曲,且相对 较窄,而此时粪便已成形,故较易引起肠梗阻,同时便血也较多见。若为直肠癌, 还可以出现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大便形状改变等。(2) 大肠癌发病的年龄分布特点:由于大肠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 升(如上海市区居民从4575岁,年龄每增加10岁,大肠癌的发病率增加一倍 以上),因此大肠癌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但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在

10、大肠癌低发 区青年人大肠癌十分常见。研究资料显示,20世纪70年代时我国大肠癌患者的 中位年龄50岁左右,较欧美报道的提前15年左右。欧美的大肠癌病人中40岁 以下已属少见,一般只占2.2%4.5%;30岁以下者更罕见,一般只占0.005% 2%但国内在20世纪70年代文献中40岁以下者一般占35流右,30岁以下者 也占10%左右。可见当时大肠癌发病年龄提前,青年人常见大肠癌成为我国大肠癌流行病学特点之一。但随着大肠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 这种情况已在逐渐发生 变化。如上海市区19721974年共有2312例新发病大肠癌患者,其中30岁以 下者114例,占4.9%,全部病人的中位年龄为58岁。但

11、19901992年新发病 大肠癌患者数上升到6069例,其中30岁以下者仅有51例,占0.8%,全部病人 的中位年龄已达65岁。时间虽仅间隔20年,但随着大肠癌发病率的迅速上升, 其年龄构成已与欧美相近。显然这是与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相关。目前,在我 国大部分内陆地区及农村贫困地区大肠癌仍较低发。但临床医师不能以病人年轻 而忽视患大肠癌的可能。而在上海、东南沿海地区及城市等大肠癌发病率上升较 快的地区,临床医师对老年人大肠癌日趋增多的情况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以上海市为例,19721974年间上海大肠癌新发病例中 70岁以上者只占20.4%,但 19901992年时已占32.9%,即大约每3例大肠

12、癌中有1例为70岁以上的老人。 因此如老年人出现有关症状时必须尽早做有关检查,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3) 大肠癌发病部位的变化特点:在我国大肠癌低发区,直肠癌远比结肠癌多见,可达80%右。但在发病率较高的上海 2000年时大肠癌中结肠癌已达 61.8%。在美国1997年时69.9%的大肠癌位于结肠。结肠癌所占比例的增加主要 是由于右半结肠癌的增多。以英国的 Belfast市为例,19761978年时右半结 肠癌占23.5%,直肠癌占44.4%。但1990年时右半结肠癌比例已上升至 48.7%, 而直肠癌已减至26.9%。上海市19871989年男、女性结肠癌的发病率比1972 1974年上升了

13、 80%左右。但同时期男、女性胃癌的发病率却已分别下降了19.2%与2.9%。这种发病率一升一降的情况对临床鉴别诊断有重要影响。因为结肠癌 尤其是右半结肠癌与胃癌的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如均可有贫血、腹痛、黑粪、大便隐血阳性。19721974年时上海胃癌、结肠癌之新发病例分别为 7140例与 1014例,二者之比为7: 1。当时如遇有上述症状之病人时,临床医师如考虑肿 瘤,大多重视胃癌的可能而较少想到结肠癌的可能。但随着结肠癌发病率的迅速 上升和胃癌发病率的逐渐下降,2000年时胃癌、结肠癌的新发病例分别为 2 838 例与1593例,二者之比已减至1.78 : 1。因此临床医师遇到有上述症状的

14、病人 时,就不可忽视结肠癌之可能了。至少在胃镜或GI检查结果不能满意解释病人的症状时,必须及时作纤维全结肠镜检查或钡灌肠检查了解有无结肠肿瘤的可另外,虽然在我国大肠癌低发地区,50%勺大肠癌可通过简单易行的直肠指 检发现,75%- 80%勺大肠癌可通过普通的硬管 乙状结肠镜检查 发现的概念依然应 予以反复强调,但随着大肠癌发病率的上升,对发病部位趋向近侧大肠的规律也 必须有所认识。因此用纤维结肠镜对全大肠进行检查也日趋重要。(4) 大肠癌的多原发特点:如前所述 大肠腺瘤具多发倾向,因此由其恶变而 来的大肠癌也具较其他器官为常见的多原发倾向,临床医师应该引起足够的重 视。近几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

15、断推广应用,在大肠癌的诊断上有了一定的发展。 电子纤维结肠镜的逐渐普及,腔内超声波、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螺旋CT模拟肠镜技术等的临床应用,使得大肠癌的诊断越来越准确和完善。 但详细的病 史米集和体格检查仍是正确诊断大肠癌的起点,尤其是直肠指检是直肠癌诊断不 可忽视的检查。此外,粪便隐血试验及癌胚抗原 (CEA)或大肠癌单克隆抗体的应 用等也均有助于进一步的诊断和复发转移的随访。而不断开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具有遗传倾向的大肠癌高危人群更具有监测和诊断的价值。1. 临床表现。2. 试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3. 高危人群临床医师对大肠癌高危人群的了解将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而对高危人群进行监

16、测、普查则可有利于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大 肠癌高危人群包括:(1) 大肠腺瘤患者。(2) 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患者及其家族成员。(3)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患者及其家族成员。(4)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 Crohn病患者。(6) 盆腔受过放射治疗者。(7) 有肠道症状的人群:由于研究发现无症状者普查中检出的大肠癌约有 40%属川、W期病人,因此在大肠癌日趋常见的情况下,临床医师切不可对已有便血、大便频数、黏液便、腹痛等肠道症状的病人掉以轻心,轻率地诊断为痔、 肠炎等。1993年Neugut对有便血、腹痛或 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的1172例病人 做结肠镜检查,发现8.6%的病人患大肠癌,25%勺病人患大肠腺瘤。而一般欧美 国家无症状的成人大肠癌普查中,大肠癌的检出率为 0.2%0.4%。无症状与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