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论语读后感500字6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7610917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论语读后感500字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论语读后感500字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年论语读后感500字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年论语读后感500字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年论语读后感500字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论语读后感500字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论语读后感500字6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论语读后感500字6篇 2022年论语读后感500字1 这周,同学们学习了(论语)十则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二千多年前的伟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篇语录。这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前一则是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那么他们之中必定有人是我的老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要以老实为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二千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是同样具有教育意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

2、触到许多人,而每个人都有许多长处,值得学习,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拿我们的班来说吧,在这个60人的集体里,就有许多小“能人”:有的擅长绘画,有的写着一手好字,有的是篮球场上的闯将,有的是象棋盘上的英雄,有的富有数学家般敏捷的思维,有的具有歌唱家的天赋多向他们学习学习,多向他们的长处靠拢,正所谓“扬长避短”。这样不就可以使我这株置身于万顷细田中的小苗增添一些知识的养分吗? 假如你想具有大海般渊博的知识,就应善于从生活中查找良师益友,吸取他们的点滴长处。假如说拜能者为师是理所当然的话,那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容易做到了。首先,你得放下自己那份强烈的虚荣心,不要为了一时渴望得到荣耀,而不

3、懂装懂,其结果只是无聊而又可笑的。 朋友们,让我们拜能者为师,且不要不懂装懂。这样,成功的大门才会时刻向我们放开! 2022年论语读后感500字2 我读完论语译注,也算是对论语译注有了些了解,还有了些兴趣,感到孔老夫子既有学问又有思想,一部论语注释流传至今好几千年,被人们捧若圣经,怪不得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 都说孔子弟子三千,贤士七十二,孔子最喜爱的莫过于德行优异的颜回了。而我和孔子的品味就偏偏不一样。我喜爱的既不是以德行见长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也不是以一言语见长宰我、自贡,更不是大政治家冉有、季路和文学家老挨批判的的子游、子夏。我印象最深刻的除孔子外,也就是公西华了。别看他的笔墨不

4、多,但他绝对是最受欢迎的一位了。孔子对他的评价是: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来宾言也,不知其仁也。 就是说公西华很善言辞,假如他生活在现代,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官弄不好当上外交部长了。据说他当年白净的脸上长着有型好看的络腮胡子,比现在的电影明星还帅啊。像他这样仪表堂堂能说会道的男人,即使没有得到孔子的重用,在当时,怎么着也算得上是特别得体的了吧。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 与之釜。 请益。曰: 与之庚。 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子活齐也,乘胖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从这段故事里可看出,当年公西华在那个大家庭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了吧。受欢迎,那是不用说的。不然分米的人怎

5、么主动要求给他家那么多米富贵,那更是显而易见的。既然他已经到了 乘胖马,衣轻裘 的程度,在那时还有几个比他更富的 现在又有多少人开着宝马穿着裘皮大衣的在史书上,似乎没有记载公西华家世的。也就是说,他绝对不是 富二代 。公西华的富贵,应该与他的能力与才能是分不开的吧。 自贡问曰: 乡下皆好之,何如 子曰 未可也。 乡下皆恶之,何如 子曰: 未可也。不如乡下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这是我在这本论语译注中最喜爱的一段话。像颜渊那样,唯唯诺诺,谁都喜爱的弟子虽然缺乏争议,但是过得很是不爽。倒是公西华,淋漓尽致地享受了自己的人生。在生活中,我更像公西华,反正也是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 ,何必那样束缚自己

6、呢。 2022年论语读后感500字3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答复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究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因为世间万物的客

7、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呈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

8、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定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假如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适合。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备着各种谋生技能、又具备着对于生命意义有深隧洞见的哲学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备着各种礼、乐、射、御、书、数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着经营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对教育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引,因

9、着他的众多的知能,他成为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当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话语之时,每一句话都发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久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2022年论语读后感500字4 今年假期,我就有幸拜读了一下。说它是薄薄的一本小书,实在不假。虽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注释,翻译,总共也不过_页。想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此的一本小书。若是摆在那些厚似馒头,重

10、似砖头,印刷精美似绣花枕头的大部头巨着之中。实在是不起眼之极了。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个薄薄的小书,却统治了中国近二十个世纪,是中国的立世的历史呢?可见论语是一本应百读、细读的好书。 其中灵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第一篇:“学而实习之,不意乐呼,有朋自远方来,不意乐呼,人不知而不蕴,不亦君子呼?”这句话的意思是:意思为学习之后经常去温习,不也是欢乐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值得快乐么?别人不理解你,而你不生气这不是君子么? 我认为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把学习同样当成一件欢乐的事情,好好学习。而当朋友来到你家里,你也应当非常快乐,该热情招待才成。当别人不理解你的时候,你不能生气,而应该耐心的对别人讲明

11、你的理解,这样你才是个君子。 论语这本书非常好,他告诉我们许多人事间的道理,它能让你品德高尚,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一般人把论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但以文学眼光看来,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很高。 2022年论语读后感500字5 论语读后感论语是孔子智慧凝成的结晶,它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博大与精深,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之美。五年级时候,我开始读论语。论语中的经典句子让我受益匪浅。 写作时,我常常把在论语中诵读过的经典句子运用到我的作文中来。比方要写珍惜时间的句子时,我马上想到了这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描绘学习的欢乐时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马上出现

12、在我的脑海里。而在整本论语当中,孔子对“孝”阐述最使我难忘。孔子非常重视父母子女间的感情交流,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和赡养。孔子认为孝不能停留在物质奉养上,他认为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是不够的,还得在感情上对父母表示真诚的尊敬和爱戴。在论语中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是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假如对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爱戴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否则与动物有什么区别?古代的黄香就做得很好,他小小年纪就会在严寒的冬天里,为父亲温暖被子。这看似一个一般的行为,其实包含着黄香对父亲深深的爱。 不过,孔子对“孝”的最高的要求是立身。孔子认为:“父在观其志,父没观

13、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子女在父母生前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在父母死后继承他们的遗志,这才是真正的孝道。而周武王和周公旦继承文王的遗志讨灭了商纣王,因此孔子赞扬他们的行为是真正的孝道。孔子对孝顺的要求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平常的所作所为,与古人比起来,我差远了。虽然我还没有到赡养父母的年龄,但是我在精神上也没有做到孝顺父母。许多时候我都会耍性子,因为一点小事情和爸爸顶嘴。学了论语后,我进一步认识到这真是很不孝顺的行为,自己的行为也有所改变。父母都说我变乖了,看来论语的力量真大哦!让我们热爱经典吧!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2022年论语读后感500字

14、6 关于论语的译注,从古至今有多个版本,流传最为广泛的有宋代朱熹的论语集注、清代儒生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还有现代杨伯俊先生的论语译注等等。 最近我在读论语的时候按自己的理解译了一下,以杨伯俊先生的论语译注为蓝本,加之本人读论语时的感受和想法,盼望对那些和我一样想通过学习古圣先贤的典籍对自己有所裨益的人们有所关心。 起初我在编译的时候可以说只字不敢有违杨先生的想法,原本抄录。()但今天,摘录到第三天,我有个感悟:这距今数千年的典籍能够流传到如今,时代背景完全不同,孔夫子如置身当下,必要曰上一句:此乃星宿外空者也。既然他和他的思想得以保存,我认为,正是为人所用的结果。 但是,朱熹、杨先生,也包括杨先

15、生的弟子易中天先生,他们对于论语乃至诸子百家的经典的理解都遵循了夫子们那年那时的本意了吗我说未必。毕竟那个擂鼓震震、战马齐鸣的年代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仍去诵读经史子集,只因为它能够为时代所用,为人的行为做向导。可见,真理亦或信仰,一定是不受时空局限的,更不受人们的身份地位所限。虽然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级、不同人群对它的理解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经典教与大家要仁爱,要宽容,要讲孝悌,仍是我们如今的为人之本。子曰:本立而道生。 所以,不要拘泥于某种解释中,按自己觉得舒服合理的解释去看它们,其实越是典籍离我们就越近,因为真理应该是最浅显易懂的,晦涩的不能清晰明白地说出来的,必定是伪真理。 千人读论语必有千种解释。不要为了解释而解释,而是要用其中的思想去教化和提升我们的灵魂。否则,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