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7610466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丽江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丽江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丽江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丽江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丽江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丽江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丽江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丽江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作者:日期:、前言当今世界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科学与技术渗透和融合于生产与经济发展之中,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经济又不断地带动着科技发展,需求更新更高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十五”期间,丽江市的科技工作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指导帮助下,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来抓,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和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十五”期间,丽江实施

2、“旅游带动”战略和“科教兴丽”战略,丽江经济社会、科技都获得较快发展,地方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科技带动下,一批具有丽江特色的植物药开发、花卉、山冷菜、青梅等比较优势的产业逐步形成,并通过新的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十五”期间全市的生物资源开发,优质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得到逐步的发展,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为“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二十一世纪伊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扩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一种全新的经济格局正在形成。它正在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带来一场革命。其主要特点是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

3、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和首要力量。知识和信息,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经济、技术进一步开放,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市场将成为科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随着新经济格局的逐步形成,给我市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通过“十五”的建设,对我市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建设和谐丽江,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十五”期间,丽江市的科技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丽江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

4、真抓实干,推动了丽江经济、科技的发展。科技产业化能力的提高,为“十一五”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五”期间,丽江市狠抓了科技与经济结合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全市组织了科技项目176项,累计新增经济效益30500万元。其中“水稻超高产研究示范”、“三低软性火腿开发”等8项成果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奖励”全市生物资源开发、优质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得到逐步的发展,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五”期间全市建立健全了以农、林、牧、水为主体的由272个中心、站、所组成的市、县、乡三级专业技术推广体系和827个农民技术研究会及63个市、县专业技术学会的技术推广与科学普及体系,形成了一支专群结合的科技队伍。“十

5、五”期间,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市累计申请专利130件,比“九五”的24件增加5.4倍,其中发明专利19件。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二、当前丽江市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一)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我市经济发展仍以传统技术为主导,生产技术和科技发展的起点较低,加之科技投入不足,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仍是制约我区科技、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未能充分显现出来。(二)由于我市山区面积大,贫困人口多,广大山区劳动者素质普遍较低,接受知识、学习技术能力差,科学普及提高难度大,依然困扰着文化知识的提高。(三)产业科技资金投入不足,难以配套先进的科学技术,产业

6、发展缺乏有力的技术保障,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工作还存在相当差距。对科技(四)思想观念认识滞后,不适应科技跨跃发展的要求。由于思想意识的差异在丽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未完全确立依靠科学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五)企业是科技工作的重要方面,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进步机制尚未形成。企业管理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低,产品科技含量缺乏。三、丽江市“十一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

7、的科技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六大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科技工作“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抓机遇、打基础、建支柱、创名牌、增效益,以人为本,依靠科技进步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绿色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改革,实施人才推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和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工作在振兴经济中的先导和促进作用,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科技发展目标1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依靠科技进步使我市GDP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快速稳定增长。2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显著,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

8、的贡献率达到8%。3加大科技成果的应用和科技推广力度,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步伐,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推广优质农产品加工技术,促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扶持农业科技型企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继续增加科技投入,到2010年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1.2%X上,力争科技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发展,科技支撑条件有明显改善,综合科技能力有较大提高。5争取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列入省和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为丽江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6全面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能力

9、,培育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新型工业化建设,走创新强市之路。7以人为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使科技人员技术水平和劳动者素质有较大提高。8扩大国际国内科技合作。面向全国开展科技合作,形成更广泛的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的科技合作局面。走联合开发优势资源的道路,建设具有丽江特色的区域性技术创新体系。(三)主要任务为实现以上的科技发展目标,必须以市委、政府确定的主导产业发展的科技领域为重点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任务:1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全市的总体科技实力,建设具有丽江特色的区域性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支撑能力。2切实抓好优质高效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强化科技推广和技

10、术普及,促进农业技术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v3努力发展与旅游业及生态保护相关的自然资源持续发展利用技术,为旅游强市提供技术支撑。4认真开展农业生物工程技术、植物生化工程技术的应用并力争取得重大突破,为未来发展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奠定基础。5加大科技成果的应用和科技推广力度,切实抓好生物制品加工和优质农产品开发技术,加强新型工业化建设,发展特色产业。6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科技人员投身于科技成果转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积极性。7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推动战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8加强

11、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建设,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四、“十一五”丽江市科技发展的主导产业坚持以发展农业产业化技术,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和生物资源深度开发,发展与旅游业相关的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技术为重点。围绕市委、政府确立的战略任务,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技术为依托,努力加强优质高效农业、生物资源开发与生物制品加工业、特色优质农产品、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科技支撑力度,加快与旅游相关的特色食品、旅游产品、花卉等绿色产业和新兴工业的发展。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应用现代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扩大技术来源,提高技术水平,实现丽江市各经济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五、

12、“十一五”丽江市科技的发展重点丽江“十一五”科技发展,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丽江的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实际出发,围绕构筑“和谐丽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需要,引导科技发展的方向,促进科技经济协调发展,重点支持一批对振兴丽江市经济发展的科技项目。(一)支持农业重大科技成果的引进推广应用,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科技项目,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绿色安全粮食、蔬菜、畜禽、花卉、林果品种的更新换代,引进优质水稻、优质蔬菜、中高档花卉、特种经济动物及水产品、加工型水果等优良新品种。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基地,实现种子加工和种苗生产工厂化。加强种子质量

13、监督检测工作,推进良种产业化。?(二)支持解决丽江市农业重大问题的研究、试验、示范,生物工程技术的引进、应用、推广,支持优化农作物品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畜禽品种的选育及技术推广。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农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提高投入产出水平为目的的节本增效技术,以提高质量为目的的优化动植物品种技术,以扩大增值为目的的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以高效节约为目的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技术,以无公害生产、生物工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三)围绕“旅游强市”、“和谐兴市”和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结合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支持林业生态保护、发展、所必

14、需的重大林业科技成果应用。推进林业生物工程技术的引进、转化、创新工作。支持与旅游业相关的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引进、开发。支持改善和优化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应用。大力推广植树造林新技术,优化造林模式。引进、驯化、试种具有丽江特色的优良树种、优质高产经济林树种、干热河谷及难造林地带适生树种,优化造林模式,加快灭荒进程。推广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火灾现代防范新技术。(四)提高装备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支持特种生态植物、特有花卉资源、野生药用植物、名贵花卉人工育种、驯化及加工技术开发。开发、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农机具配套使用率。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

15、业,示范推广使用阳光温室、滴灌设施、工厂化种植养殖设施、加工和冷储设备等。(五)采用优良新品种、先进技术、高新技术和现代农业设施,推广标准种植和加工技术,发展特色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引进、试验、示范,将成果推向广大农村,为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产业化经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在科技计划和农业产业化计划中,每年安排3-5项成熟度高、适用范围广、效益明显的科技成果进行示范推广。围绕农业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性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储备科技成果,为现代农业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六)实施科技扶贫工程。把科技扶贫作为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抓。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帮助贫困乡镇实现脱贫目标,加快全市已脱贫地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步伐。选择实施关联度大、连带性强、能带动产业化发展的种植养殖业项目,配套实施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子项目,使贫困地区在产业链的延伸中实现较大幅度的增产增收;选择组装配套、易学、易用、易见效的技术措施加以示范推广,促进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七)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支持科技型农业、科技工业园区建设。市场为导向,以优化产品结构、增加花色品种、扩大产品出口、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