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猫导学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7610095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猫导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猫导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猫导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猫导学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猫导学案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猫一、预习案1、预习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2、预习要点 (1)预习重点生词并做好标记。(2)阅读课文,能够简要概括文章各段段意。3、达标练习(1)全文用 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 、 、等不同的感受。(2)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第一次养猫难过、酸辛 第二次养猫怅然、愤恨 第三次养猫受伤、愧疚2、问题展示故事中一共出现了

2、几只猫?如果说它们是在给我们演出,哪只是主角,哪只是配角,哪只是跑龙套的? 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读第 17-29段)“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3、方法总结小组间讨论预习的收获,选一名同学课上做总结汇报。4、拓展交流童年讲述的是作者 以自身经历为原型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 和 。小说写的是 (主人公)三岁到十三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

3、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参考答案达标练习(1)第一快乐辛酸、愤恨悔恨(2)总领全文 (3)作品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既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的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问题展示一共出现了四只猫,主要写了前三只,重点写第三只。这篇文章就是写的郑振铎先生家里三次养猫的经历。(阅读要仔细,不能粗心)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 饥饿所杀。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 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 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拓展交流高尔基 在人间 我的大学 阿廖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