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7607184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习目标】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活动内容】一、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 直接原因: 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 ; 根本原因: 相权过大,威胁皇权(丞相制度已经成为皇权专制加强的阻碍) 2、目的: 为了 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加强皇权。 3、措施:(1) 明太祖朱元璋 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 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2) 规定:以后不许设立丞相4、影响: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加强了皇权,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能力提升1、明朝统治者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2、

2、“丞相”职位长期沿用主要是适应: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3、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4、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由于丞相的权力过于集中,经常威胁君权6、唐朝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统治者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分散相权,加强皇权6、明朝初年对中央和地方官制进行调整的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二、内阁的创立1、背景:丞相废除后, 明太祖“躬览庶政”,全国重大政务都由他亲自处理, 政务繁多, 身心疲惫,需要辅臣帮助处理国家事务( 明太祖曾写诗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了强化君主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的需要。

3、2、 过程: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职责:作为皇帝的侍从顾问,但很少能参决政事)奠定基础明成祖:设立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职责: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标志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注:内阁的由来:由于文渊阁处在宫内,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故称“内阁”明宣宗: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即: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发展后来(明神宗):内阁地位日益提高,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特别是万历初年,首辅张居正当权时,六部几乎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全盛【思考探索】阅读史料和课本第17页的历史纵横最下面的一段大字: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

4、,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卷思考: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宰相内阁首辅权力来源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职 责(性质)一级决策者侍从咨询为主任 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权影响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由此总结出内阁的性质是什么?3、性质: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阁臣的升降、职权的大小皆由皇帝决定。阁臣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能力提升1、 我国内阁决策制度形成于 明成祖时期 2、 明朝内阁制度:在明

5、初殿阁大学士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明宣宗后地位日益提高3、明初撤销中书省及丞相一职,内阁地位提高,这主要反映了:君主专制统治加强4、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这一现象反映了:万历年间,张居正专权擅政5、“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这反映了明朝哪一机构(或官职)的权力:内阁三、军机处的设立-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分享】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努尔哈赤:八旗旗主 “共治国事”皇太极:设内阁、六部,但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大事皇权受限康熙:除原有的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另增设:南书房集权于帝 雍正:军机处:跪

6、受笔录,承旨遵办君主专制顶峰1、设立: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因军事需要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后更名军机处,以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设军机处2、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最初目的: 适应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 根本目的:加强皇帝的权力;3、军机处的职责: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商议军国大事,军机大臣拟写成文(跪受笔录),由皇帝审批后交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4、特点:机构简单;军机大臣品级低但由钦定、办事速度快,效率高;办事机密(勤、速、密)5、影响:(1)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形同虚设,内阁名存实亡(2)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上传下达

7、皇帝的命令,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2)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能力训练1、“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皇太极时期2、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在:皇帝的谕旨可以迅速传达到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3、黄宗羲在民夷待访录中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指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这话反映了黄宗羲的基本观点是:罢除丞相后君主专制制度强化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6、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

8、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首诗直接说明了: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7、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唐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坐着的;宋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站着的;明清大臣和皇帝讲话是跪着的。这种变化实质上放映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8、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放映的本质问题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9、秦、唐、明、清(鸦片战争前)四朝分别设立了哪些中央行政机构?据此分析中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的演变有哪些特点和趋势?(1)秦: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和九卿;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是吏、户、礼

9、、兵、刑、工;明: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 清: 设军机处 (2)特点和趋势:中央官僚机构日益完善并形成严密的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君权加强,相权削弱;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10、列举秦朝、唐朝、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1)史实:秦朝: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立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2)总体发展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 (3)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

10、向极端四、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消极作用:政治上: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A、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特点,难免出现失误 B、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C、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D、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在思想上:独尊一家,箝制了思想,压制了民主思想,阻碍了科技的进步 经济上: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总之:它阻碍了社会进步,使中国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