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例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原因分析及预防【医学论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7606631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9例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原因分析及预防【医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09例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原因分析及预防【医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09例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原因分析及预防【医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09例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原因分析及预防【医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09例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原因分析及预防【医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9例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原因分析及预防【医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9例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原因分析及预防【医学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论文-例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原因分析及预防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产后出血原因,及时有效迅速抢救的方法,并掌握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09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做产前、产时、产后的预防与监测,做好产后出血的抢救与护理。结果:109例产后出血患者通过临床抢救、护理,预后良好。结论:产后出血重在预防,认真仔细的临床观察,及时的发现与处理。 关键词产后出血;急救;护理;原因分析;预防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后出血的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及产妇体质而异,其预后直接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和产后恢复,故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尤为

2、重要。现对我院产科2005年9月2021年7月109例产妇产后出血的抢救监测、护理、原因分析及预防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产科2005年9月2021年7月共出现产后大出血病人109例,年龄2138岁,平均29.5岁,孕周3842周,平均40周,产后出血5004000ml,平均2250ml,初产妇102例,经产妇7例,自然产84例,占77.1%,剖宫产25例,占22.9%,产后2h内出血者98例,占89.9%,产后24h内出血者11例占10.1%。 1.2产后出血的三个阶段 在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后至产后2h,产后24h。产后出血多发生在前2个阶段,其发生率占分娩总

3、数的2%3%。 1.3产后出血的原因分类 子宫收缩乏力92例,占84.4%;胎盘因素11例,占10.1%;软产道损伤6例,占5.5%。无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产后出血者。 1.4预后及转归 109例均在紧急情况下得到正确诊断和处理,全部痊愈出院。 2抢救 抢救原那么为针对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防止感染。应迅速有效地给产妇补充血容量,保持静脉信道通畅,必要时建立双静脉通道,用留置套管针穿刺,维持循环,保证液体、血液及晶体平衡液、药物的供应使用,必要时行静脉切开迅速纠正循环血量缺乏。病人取平卧位,必要时取头低足高位,有利于静脉回流,并把头偏向一侧,注意保暖,积极预防并发症,密切监测血压、脉

4、搏、呼吸、体温、神志、尿量、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有异常立即告知医生,视病情正确掌握输液速度,快速输液的同时,注意产妇的自觉病症,以免输液过多、过快而发生肺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因失血过多,流经肺的血量减少,应及时给予吸氧,吸氧可加大肺泡血液的氧化作用,使机体缺氧得以改善。采用双鼻导管,流量16L/min,密切观察吸氧的效果,如面色、唇周、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恢复顺畅。行心电监护。迅速协助医生边抢救边查找原因,及时有效地给予止血,抽血查各种检查,交叉配血,必要时输血,并做好术前准备。我院产房内张贴了各种抢救流程图,放置了抢救车,工作人员均经过严格培训,并且经常进行抢救配合演

5、练,熟知各种抢救流程,因此每次抢救都能有条不紊,得心应手。 3原因及处理 3.1原因 根据出血发生的时间、量与胎盘娩出之间的关系可初步判断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胎儿娩出后胎盘尚未娩出,首先检查胎盘是否有剥离征象,然后考虑是否有软产道损伤;胎儿胎盘均已娩出,首先检查是否存在胎盘剥离不全,再行软产道常规检查;如出现大量不凝固出血,应考虑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针对引起产后出血的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3.2处理 3.2.1胎盘因素性出血假设胎盘已剥离未排出,膀胱过度膨胀,应导尿排空膀胱,用手按摩子宫使其收缩,助产士轻轻牵拉脐带协助胎盘娩出,胎盘剥离不全或粘连伴阴道流血,应人工徒手剥离胎盘。 3.

6、2.2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按摩子宫,按压时间以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并能保持收缩状态为止;应用宫缩剂,以维持子宫处于良好收缩状态;艾灸治疗。 3.2.3软产道裂伤性出血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裂伤可有效地止血。 3.2.4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如患者所患的全身性疾病。在分娩期已有出血的产妇,除积极止血外,还应注意对病因治疗,尽力抢救。 4护理 4.1一般护理 产后少量且持续不断性出血,容易让人无视,尤其要注意警惕,因此更加需要严密观察病情。胎儿娩出后立即在产妇臀部下垫上有刻度的计血器收集阴道出血,准确计算出血量,包括纱布、产单、治疗巾、一次性垫巾。采用计量、测量、面积、称重等各种方法计算阴道出血量;同时密切观

7、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发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手足湿冷等及时通知医生。产后出血控制、病情稳定后,要鼓励产妇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铁质的食物,宜少量多餐,及时补充营养,促进身体康复;早期指导协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可刺激子宫收缩,以利恶露排出,建议产后定期复查,防止远期并发症。 4.2心理护理 在常人眼中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一旦发生产后大出血,对产妇是一个强烈的刺激,再加上抢救措施繁多而紧急,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使产妇产生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首先应对产妇要实行保护性医疗措施,以稳定其情绪,耐心地听取病人的表达,给予心理护理,如:对于意识清醒的产妇,告诉她小宝宝是多么可爱,利用女性天生的母爱

8、转移其注意力,从而缓解其紧张而焦虑的心理状态,使其积极配合各种抢救工作,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要求他们协助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持。 4.预防感染 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消毒;保持会阴清洁,每日行会阴擦洗次,外阴肿胀时每日给予硫酸镁湿敷12次,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5预防 5.1妊娠期产前监测 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应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对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及各种妊娠合并症的孕妇要专案管理,定期检查凝血功能,及时治疗高危妊娠或早孕时终止妊娠。 5.2分娩期产时监测 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妇情况,消除产妇紧张情绪,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停滞。如需手术或剖宫产,要做好一

9、切术前准备和预防产后出血准备,使用宫缩剂要有专人守护,严密监测胎心、宫缩情况,定时阴道检查了解子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情况,用产程图监测;第二产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指导产妇适时正确地使用腹压,按照分娩机转接生,标准接产操作,注意保护会阴,胎儿娩出后立即监测出血情况;第三产程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正确协助胎盘娩出,准确收集并测量产后出血量,如2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400ml时要积极查找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 5.3产后期的监测 因产后出血约80%发生在产后2h内,故胎盘娩出后产妇应继续在产房观察2h,如生命体征、子宫收缩、阴道出血及会阴伤口情况,催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尿潴留者予以导尿,协助早期哺乳,

10、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流血量。 6讨论 产后大出血抢救重要的一环是在于及时发现立即处理,一旦发生时,医护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保持镇静,有条不紊、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工作,正确查找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是至关重要的,做好病情观察。因此产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产科各项操作技术,严格操作规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确保产程平安,把产后出血降到最低。对产妇要严密观察子宫收缩情况,注意阴道流血量及宫底的高度,当出血少量且持续不断,出血量到达使机体不能再代偿时,病人会出现口渴、打哈欠、眩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胸闷、呼吸急促、出冷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故对小量持续

11、性出血更加需要重视。孕期一定要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重视产前监测宣教工作,将孕产期相关保健知识传授给孕产妇,注意高危筛查,及时给予恰当的预防治疗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严丽.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7,2(5):422. 2赵玉英.产后出血23例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7:92-93. 3孙华,张露萍.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7:126-127. 4王栋清,刘晓英.浅谈产后出血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75. 5杨晓辉.129例产后出血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