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九上241圆(1)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760661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九上241圆(1)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九上241圆(1)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九上241圆(1)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九上241圆(1)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九上241圆(1)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九上241圆(1)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1圆(1)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24.1.1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探索圆的两种定义,理解并掌握弧、弦、优弧、劣弧、半圆等基本概念,能够从图形中识别。 数学思考体会圆的不同定义方法,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重难点、关键重点:圆的两种定义的探索,能够解释一些生活问题难点:圆的运动式定义方法 关键:理解并掌握弧、弦、优弧、劣弧、半圆等基本概念,能够从图形中识别。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 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 教学过程一、 情境引入观察下列图形,从中找

2、出共同特点【活动方略】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图中都有圆,然后回答问题,此时学生可以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类似的图形教师演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图形,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以及探究热情二、 探索新知【探究】如图2,观察下列画圆的过程,你能由此说出圆的形成过程吗?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小组合作、分组讨论,通过动画演示,发现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就是圆教师活动设计: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圆的一些基本概念作一界定:圆: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作圆;圆心:固定的端点叫作圆心;半径:线段

3、OA的长度叫作这个圆的半径圆的表示方法: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同时从圆的定义中归纳:(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于是得到圆的第二定义:所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组成的图形叫作圆【讨论】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如果做成正方形会有什么结果?学生活动设计:学生首先根据对圆的概念的理解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最后进行交流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分析:如图4,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

4、坐车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平稳;如果做成其他图形,比如正方形,正方形的中心(对角线的交点)距离地面的距离随着正方形的滚动而改变,因此中心到地面的距离就不是保持不变,因此不稳定【探究】讨论圆中相关元素的定义如图,你能说出弦、直径、弧、半圆的定义吗?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派一名代表发言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结果教师活动设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得出上述概念的严格定义,对于学生的不准确的叙述,可以让学生讨论解决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作弦;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作直径;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作圆弧,简称弧;弧的表示方法: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AB,读作“圆弧AB”或“弧AB”

5、;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作半圆 优弧:大于半圆的弧叫作优弧,用三个字母表示,如图3中的ABC;劣弧:小于半圆的弧叫作劣弧,如图3中的BC【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形,归纳圆的定义,得到圆中的基本概念。三、 反馈练习课本P86 练习1,21如何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是5 m的圆?说出你的理由。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方法根据圆的定义可以知道,圆是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所以可以用一条长5m的绳子,将绳子的一端A固定,然后拉紧绳子的另一端B,并绕A在地上转一圈B所经过的路径就是所要的圆2从树木的年轮,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树生长的年龄

6、如果一棵20年树龄的红杉树的树干直径是23 cm,这棵红杉树平均每年半径增加多少?首先求出半径,然后除以20即可解:树干的半径是232115(cm)平均每年半径增加115200575(cm)【活动方略】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题 教师巡视、指导,并选取两名学生上台书写解答过程(或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四、 应用拓展 例:如图,城市A的正北方向50千米的B处,有一无线电信号发射塔已知,该发射塔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的有效半径为100千米,AC是一条直达C城的公路,从A城发往C城的班车速度为60千米/小时 (1)当班车从A城出发开往C城时,某人立即打开无线电收

7、音机,班车行驶了0.5小时的时候,接收信号最强此时,班车到发射塔的距离是多少千米?(离发射塔越近,信号越强)(2)班车从A城到C城共行驶2小时,请你判断到C城后还能接收到信号吗?请说明理由 【活动方略】教师活动:操作投影,将例题显示,组织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合作交流,讨论解答。【设计意图】运用圆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 小结作业1问题: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本节课应掌握:圆的两种定义,弧、弦、优弧、劣弧、半圆等基本概念。2作业:教材P94 习题24.1第1、6、13题【活动方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学生反思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批改、总结【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课外作业,使学生优化概念,内化知识。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