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21届历史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 6页)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7606470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2021届历史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 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无锡市2021届历史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 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无锡市2021届历史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 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无锡市2021届历史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 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无锡市2021届历史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 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2021届历史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 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2021届历史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 6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无锡市2021届历史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中国近代史上最先进行反帝反封建侵略斗争的阶级是A农民阶级B地主阶级C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2“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能够印证“始而言技”的史实是( )A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3下图是流行于1916年一副对联,说明了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样说的理由是袁世凯 A公然复辟帝制B发动“二次革命”C掀起护国运动D出卖维新派4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

2、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52017年是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104周年,孙中山等发动“二次革命”是为了维护( )A辛亥革命的成果B新文化运动的成果C维新变法的成果D国共合作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这句诗词歌颂的是(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井冈山会师D红军长征7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导致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五四运

3、动的胜利,使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8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如果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近代重庆”一词,显示的信息可能有马关条约增开重庆为通商口岸日军占领上海后,国民政府由南京迁至重庆日本在重庆向国民政府递交投降书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ABCD9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开办的民用工业是A安庆内军械所B湖北织布局C江南制造总局D福州船政局10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轮船招商局,仅3年时间,就为清政府回收了1300多万两银子,还将业务发展到外国,打破了外国航运公司的垄断局面。这说明A洋务运动实现了“求富”的目的B中国能够独立自主发展

4、近代工业C清政府改变以农立国政策转向发展商业D洋务运动对外国的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11在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使中国开始沦为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分别是A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B北京条约马关条约C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马关条约1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刊物,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这里的“刊物”指的是( )A民报B青年杂志C时务报D国闻报13在中共七大中,确立的指导思想是( )A马克思主义B毛泽东思想C列宁主义D邓小平理论14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那么,“十

5、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15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反响巨大,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和建设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不忘的“初心”是( )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追求“三民主义”的资产阶级革命目标 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赤胆忠心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梦想ABCD16从1936年起,中国共产党提倡与各党派、团体和军队结成一个反日大同盟,中共倡导下,“全国抗日解放联盟”“全国救亡社”等民间组织应运而生。一些颇有说服力的口号如“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立即对日开战,停止剿共”等

6、广为流传。该材料表明(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中共主张得到各个阶层的支持C国共开始酝酿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7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进化论B民主和科学C三民主义D“自强”“求富”18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他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事迹有创办每周评论发表庶民的胜利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创办大公报ABCD19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社会主义 B自强求富 C马克思主义 D三民主义20孙中山于1925年在北京逝世,按照民国纪年的方法计算,1925年应该

7、是民国哪一年A民国12年B民国13年C民国14年D民国15年二、综合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争夺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李鸿章等坚决抵制,李鸿章上奏说,此事(列强在中国修铁路)大有利于彼(列强),洋人贪利无厌,若再议及,只有仍执前说(以前所说的理由),(修筑铁路)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战拆毁,致激民变。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等力矫众说,要求自建铁路)李鸿章上奏说,若火车盛行,则有驾驶之人,有修路之工,故有铁路一二千里,而民之依以谋生者当不下数十万人铁路所经不过丈余之地,于田庐坟墓尚不相妨。即遇官

8、道稍窄之处,亦必买地优给价值(多给钱拆迁百姓的田庐);其坟墓当道者,不难稍纡折(多给钱拆迁老百姓的坟墓)以避之。光绪六年十二月初一直隶总督李鸿章奏材料三 1881年,为例解决开平煤矿的运输问题,李鸿章下令修筑了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后来,清政府还自行设计施工修筑了铁路。摘编自近代史资料汇编(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李鸿章反对修筑铁路的目的和理由。(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归纳李鸿章主张修筑铁路的目的和理由。(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以来,清朝铁路发展的主要原因。22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23

9、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图一 图二(1)图一和图二的历史人物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请问这二位人物分别是谁?并列举出他们在抗战过程中领导的著名战役的名称。(2)日寇的疯狂进攻,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标志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从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3)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快侵华步伐,挑起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揭开中华全民族抗战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4)中国的抗日战争经历了艰难曲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10、。请问:我们能够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4(百年五四)2019年五月四日是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将历史的时钟拨回到百年前,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燃爆的热血青春。材料一: 材料二: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发表讲话指出: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1)针对“领土不争 国家必亡”的民族危机,青年学生们喊出了哪些口号? (2)五四运动中,“大江南北 长城内外 群起响应”的表现是什么? (3)五四运动点起的爱国救亡“火种”是怎样“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的? (

11、4)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我们青年应如何“接续奋斗、凯歌前行”?25 图1黄海之战中的致远舰 图2上海会址 图3嘉兴南湖游船会址(1)根据图1,黄海之战发生在那次战争中?图中的民族英雄是谁?清政府战败后被迫与侵略者签订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2)请写出在图2、图3所示地点召开的会议名称、召开的时间。(3)该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党的成立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ABABADDABDABBABACA题号1920答案DC二、综合题21(1)目的:排斥(拒绝、抵制)列强对中国铁路建设的染指。原因:列强贪利,危害财

12、政;毁坏田地房屋;破坏风水;破坏老百姓的生计;容易激起民变。(2)目的:中国自建铁路(或解决运输问题)原因:增加老百姓的就业机会;增加老百姓的谋生手段;老百姓的田庐(坟墓)不妨碍铁路的建设;拆迁百姓房屋(或坟墓)可多给补偿。(3)洋务运动的推动;政府的重视和投入;铁路建设(或设计)者的努力;西方科技(铁路修筑技术)的引进。22二者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前者是列强侵华的表现,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后者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在中国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对双方互利互惠的平等交易行为,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23(1)图一是李宗仁,图二是彭德怀;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2)西安事变。(3)卢沟桥事变。(4)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4(1)言之有理即可(2)商人罢市、工人罢工,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阶级,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3)马克思主义被系统介绍;出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先进知识分子走向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等(4)言之有理即可25(1)中日甲午战争 邓世昌 马关条约(2)中共一大 1921年7月(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