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给学生自由的创作空间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7602932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作文给学生自由的创作空间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作文给学生自由的创作空间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作文给学生自由的创作空间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作文给学生自由的创作空间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作文给学生自由的创作空间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作文给学生自由的创作空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作文给学生自由的创作空间(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学生自由的创作空间语文教学难,作文教学更难。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如同陷入重围的孤军,左冲右突,却没能找到突破口走向更开阔的地带。当然成功者有,但毕竟凤毛麟角,而且方法也多有不可操作性,一旦位移,则要么走样,要么变味,与“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颇相类似。在我自己的作文教学中,常常是我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准备一堂作文课,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也听的兴趣盎然,但实际作文交上来,却不尽如人意。不是千篇一律,内容雷同,就是泛泛而谈,言之无物。很少有充实、新颖的个人体验之作。这种教与学的巨大差异使得作文不仅成了我的心头之恨,也成了很多学生的眼中钉,从某种程度上讲,身为语文教

2、师,面对这样的尴尬,着实赧颜。怎样才能找到一个教与学的平衡点呢?我相信很多同道者都在思索这个问题,半壁江山的地位让我们所有语文教师都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通过长时间的摸索和探究,我得出一点认识,与诸位同道者交流,仅以抛砖引玉。课标已经指出,写作的真正源头在生活。或者说,学生的思想和感情源自其朴素而意蕴颇丰的日常生活,因此,课标进一步要求学生“参与生活、发现生活”。语文教师的使命就是创造条件、提供机遇。在一次听公开课上,授课老师已经开始要准备上课时候,发现有几名学生还在窃窃私语,他就叫起了其中一个学生询问还在讲什么,学生怯生生地说:“我们在看雪。”一听此言,我除了下意识地往窗外瞧了一眼外,没有多想

3、。这个时候,这位老师发话了:“同学们,每人用一句诗来描写眼前的景物好吗?”一语击起千层浪,安静的课堂立即沸腾起来,学生纷纷举手以诗来咏雪。学生由雪想到了梅花,想到了青松。接下来,老师又发话了:“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此情此景更好了。”学生的兴致更高了。快到下课时,这位老师又发话了:同学们,下节课我们要大显身手写一篇以“雪”为话题的作文,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好吗?“好”“太好了”孩子们的回答带着自信,带着甜蜜,带着成功的感觉。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极力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作文教学应该有所启发。如陶老所说,生活就应该是我们学校教育的大课堂,那么生活也应该是

4、我们作文教学的源泉,作文教学应该走进生活,把孩子的视野引向学校、家庭、社会及大自然,让他们去发现、去感悟、去体验。这堂课本不是一堂作文指导课,可这位老师在当时的情景下,适时的改变教学计划,抓住了一个写作契机,将学生带入了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看到了真景,快乐的去书写真情,成了一堂非常生动成功的作文指导课。对于苦于作文教学出路在何方的教师来说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通常我们一堂作文指导课有很强的针对性,常固定好了题目或话题,然后老师围绕着这个范围指导学生怎么完成这一篇作文,其实,这是一种很狭隘的针对性。这种针对题目的作文指导我以为仅仅是一个作文审题过程。而审题仅是写作的第一步而

5、已。只完成这一个目标,是无法让学生上交佳作的。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语言和生活积累就是作文的根本,也是作文的泉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从前教人作文,别的不讲,只教把若干篇文章读得烂熟”,“这读得烂熟的办法并不能算坏。读熟就是把一些成例化为习惯。”叶老这种对传统经验的正视态度,也说明了阅读对于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意义。要提高写作水平,首先必须加大阅读量,广泛涉猎,从书本中去汲取营养,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古人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许多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最大障碍是,一则无物可写;二则无话可说或语言干瘪,甚

6、至病句连篇。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平时读书少。针对这种情况,我以为要将作文教学由课内的课时教授转向课外的无限拓展,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我认为,对于精美的范文佳作要精读。最好能默记时诵。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地感受文本,要“切己体验,不可只作文字看”,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确有道理。老作家巴金十来岁就能背诵包括古文观止在内的许多佳作,后来他在写作生活的回顾中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海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是怎么一回事了。”这种传统的阅读容易在具体的

7、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更有意义的是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了语感。多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指导,让学生养成了这个好习惯,我想作文自会流畅许多了。所以,作文教学应该是给学生一个很大的空间,应该是由单纯的课内教学延伸到丰富的课外空间拓展。最后,也是我在作文教学中体会最深,也最重要的一点认识就是作文的批改。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重指导,重行文,也重讲评,但对于批改这一环节则不够重视,使得作文教学系统前后脱节,讲评变得形同虚设,我以为这也是导致学生写作兴趣下降,写作水平不高的相当重要的因素。作文批改是验收、提高学生写作成果的重要环节。就目前中学作文评改情况看,我以为其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在我们的教

8、师中,确有不少的人,工作很负责,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把“改好”学生作文的重任揽到了自己一边,为了达到通过自己的修改,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目的,他们精批细改、一丝不苟,乐此不疲。殊不知,学生的文章的质量虽然被你我们改“高”了,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往往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还是叶圣陶先生批评的中肯:“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改,你改了也没有用,有的根本不认真看,真叫做劳而无功,至多也是劳而不得”。学生的作文基本上是由单一的教师评改,教师付出的太多了,可是收效甚微。学生接到经老师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时,最急于看到的是分数,有一部分学生或许看看评语,相当一部分学生什么都不看就丢在一边。这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师背着学生改

9、作文是“徒劳无功”。这种批改方式总是以教师为主角,“一言堂”。教师的一支笔,一张嘴,势必有很大的局限性。事实上批改是对作文的一次鉴赏与修改的过程,作者的参与应是必然的,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把学生置于事外,单凭教师的批改去代替学生的自批自改,错失了学生自我修正的大好机会,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教师还错误地认为满纸红批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而还要长期坚持下去。我认为这一错误的做法应当给予及时的纠正,按照写作的规律办事,发挥批改在作文教学中的反馈、调控作用,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批改是必要的,不过它必须是一种示范,是培养学生学习修改、提高修改能力的过程,而非一个越俎代庖

10、的过程。有人说过:“一个教师是交给学生已经猎取的猎物好,还是交给学打猎的猎枪并授之以方法呢?”我以为给学生的猎物不管多少,总是要吃尽的;而把猎枪交给学生并授之以打猎的方法,他就永远取不尽,用不完了。” 的确,满纸红批的代批仅是给学生以“猎物”,而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才是交给学生“猎枪”。这样看来学生批改作文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和作文能力的重要手段,那么这种作文批改又有哪些方式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一种是自改。这是最基本最直接的批改方式,在完成作文后由学生进行自批自评。学生自改的方法能将批改的权力最大限度的下放给学生,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批改的主人。叶圣陶十分重

11、视学生的自改,他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叶老还曾一再强调:“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作了文又能自己改,不用请别人改,这就经常处于主动地位,岂不是好?”的确自改能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头脑,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方式去体会批改的乐趣,从而在快乐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不过要指出的是在批改前,我们老师要根据训练的要求规定一定的修改内容,以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自批习惯。另外一种是互改。这是一种同学间交

12、换批改的方式。作文批改是一种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交流,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提高。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以为戒,也是好事,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容忽视。把学生推到写作的另一前沿阵地修改,使其在互相批改中认真切磋,取长补短。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起学生“为师”的欲望,引发作文批改的兴趣,并出示自己创作中的部分手稿,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氛。同时,在批改作文时,学生站在批改者的角度,进入教师的角色思考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平衡能力、角色互换

13、能力,促进学生心理走向成熟。久而久之,“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学生在互相批改中肯定会渐渐涌起浓厚的作文兴趣,悟出一些作文之道来,会获得出人意料的效果。这种角色互换,还可以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批改文章的甘苦,进而更加尊重教师的劳动。同时,也把教师从令人头晕的“劳役”中解脱出来。“教是为了不教”,这是现代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这个目标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应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修改习惯,使他们在今后的学生工作中,自觉做到每文必改。 我们不少教师作文教学中有这样的做法:即要求学生先打草稿,再誊写正稿,如果以这种做法为基础,变机械誊写为精心修改,明确作出一文两稿(草稿与正稿)的

14、规定,就能促进学生良好修改习惯的养成。人是有成就需要的,学生也总想把学习搞好,包括希望自己能写好每一次作文,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肯定。原来的那种一文一稿定成绩的做法,却常常使他们感到这一稿写糟了,这一次作文也就只是“糟”的记载而无法挽回了。如果要求学生写好草稿,再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自己的认真修改而形成正稿。使他们认真吸取老师对草稿的阅批意见,按老师为他们指出的更为具体明确的要求,努力改好写作文。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一次次地获得成功喜悦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修改习惯的养成。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更大的空间让给学生。而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归纳为这样几点,希望能就此抛砖引玉,让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在作文教学这条路上走的更为顺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