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认识前4课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7602620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的认识前4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5的认识前4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5的认识前4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5的认识前4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5的认识前4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的认识前4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的认识前4课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盛 元 小 学 一年级数学 学 科 备 课 手 册课题15的认识及书写计划课时1备课人 教学内容分析学生认、读、写15各数并不困难,但初步形成这些数的概念却不容易,后者是教学的重点。为此,教材把认数教学分成四个连贯的环节,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体会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3、利用“野生动物园”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不同的物品表示1-5各数,并知道1-5的多少。难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

2、教具学具准备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教学设计思路本课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比的有关知识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为强化对比例尺的认识,设计中,通过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较,以及系列学生自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二、自主探究反馈实践三、感知数的顺序四、开放性活动1谈话: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

3、数有几个?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2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1逐次感知15的顺序。2整体感知。出示 :点子图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2猜数游戏。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1、观察、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2、汇报。1、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2、活动中有的用圆片表示数,有的用数字卡,有的

4、用手势。3同桌之间考一考。1.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2.给它们5个排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1)小组交流。指名回答通过亲自摆一摆,让学生感知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添1得到的,依次感知3、4、5的来源。通过练习,加深对15的数的掌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五、教学写数字15 六、练一练 七、全课小结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1、教师教拿笔姿势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教师示范。第21页的第14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汇报。小组活动。先书空,然后在书中描红。 做在书上各抒己见,进

5、行小结。(1)学生互评(2)集体评(3)教师评价作业设计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个人调整意见板书设计 15的认识及书写1 2 3 4 5 教学反思检查意见检查人时 间课题比大小计划课时1 备课人教学内容分析比大小(第17页的内容)完成第21页的第5、6题.在第17页,首先让学生观察“猴吃水果图”,数出猴的只数和3种水果的个数,然后按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这种排列的形式实质上就是条形统计图的雏形,我们称它为象形统计图。根据象形统计图,抽出以小猴和其中的一种水果为内容的两列进行数量上的比较,引入关系符号“=”、“”、“”,让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使

6、学生初次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和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15的数字卡片、卡片。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的互相说说图的意思。然后教师提问:“几只小猴吃几个梨、几个桃、几根香蕉?用学具摆出来。”“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等问

7、题,引导学生利用前面所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如教科书第17页的象形图。提问:“有几只猴和几个桃?每只猴能吃到一个桃吗?”让学生用学具摆出表示每只猴能吃到一个桃的图案。引入教科书第17页中的“3只猴对3个桃”的图。通过操作和思考,学生明白:“有3只猴和3个桃,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同样多,每只猴能吃到一个桃。为了防止学生对“”、“”号的混淆,教师应引入形象的比喻说明“”、“”号的含义。引导学生回顾15的点子图的排列情况,想15的排列顺序,3在2的后面,所以32,3又在4的前面,所以34。教科书第17上的思考题是一道比多少的问题。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8、一、复习旧知:二、自主学习新知讲授(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说一说。1、出示主题画(提出自学要求)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分别用数字表示出来。板书:小猴梨桃香蕉3432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板书:3332343等于33大于23小于4(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说一说。写一写。学生回答自由回答读一读想一想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引导学生利用前面所

9、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如教科书第17页的象形图。通过操作和思考,学生明白:“有3只猴和3个桃,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同样多,每只猴能吃到一个桃。”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三、练一练四全课总结(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数一数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谁会读?(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第21页的第5题第6题教师评价这节课你有什麽收获?自由看图数一数指名上台写比一比读一读 想一想自由独立完成,互评,全班集体评价独立完成,全班

10、评价。自由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两个关系符号的含义,能根据题中的图意在“”、“”号两边的括号里正确填上相应的数字。板书设计比大小小猴梨桃香蕉34323332343等于33大于23小于4作业设计个人调整意见教学反思 检查意见检查人时 间课题第几计划课时1备课人教学内容分析第几(第20页的教学内容)完成第23页的第1、2、3题。通过一幅贴近儿童生活的购票图,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外一个含义序数的含义。自然数有两方面的含义,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时,称为基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本节教学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含义。在学生了解了15的基数含义的基础上,教材通过一幅常见的排队

11、购票图,引入序数含义的教学。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是配合本节内容的练习。练习中第1题是关于序数含义的活动题。第3题是综合练习题。教学目标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教具学具准备挂图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看图

12、,说出谁排第二,小朋友后面的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并在方框中填上数,通过说图意和填数,使学生初次感知,自己填的数是表示“第几”。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对自然数的两层含义在直观的感知中加以区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序数的含义,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身边的事情,如学生的学号、操场上的跑道等,举例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第几”的含义。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让学生看一张“全家福”照片,说出小朋友和她妈妈在照片中的序号。还可利用这张照片,提出有关基数和序数含义的其它问题。如:“照片中一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各排第几?”等。练习二中第7题练习时同桌的两同学

13、可用学具卡片进行练习。第1题让学生通过圈一圈、涂涂色等活动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第1、2题是将数数和比大小这两个知识点综合起来练习。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探求新知1、 师生交流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2、 出示的书中第18页的主题图。3、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1、初步感知(提出自学要求)(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