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760246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 沈宋体、上官体、初唐四杰、王孟、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 花间词派、沉郁顿挫、郊寒岛瘦、韩孟诗派、元白诗派、通江唱和、无题诗、唐传奇、变 文、俗讲、诗豪、诗史、诗圣、诗仙、诗囚、五言长城、七绝圣手、晩唐体、西昆体、六 一风神一、沈宋体“沈宋”,是初唐武后暑期的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他们所创作的五七言 近体诗标志着五七言律体已趋于定型。所谓“沈宋体”,在当时是指经沈宋诗为规范的、 内容多为奉和应制、侍从游宴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谐调、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代 表作如沈的仙萼亭初成侍宴应制(五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七律),宋的麟 趾殿侍宴应制(五律)

2、、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七律)等等。是律诗的别称。初唐诗人在诗律方面有很大进展,他们主要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 个工作,一是把四声二元化,二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 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 诗。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 立了律诗的形式,因此又称律诗为“沈宋体”。如果说“回忌声病”还只是对沈约“四声八病”说的继承的话,那么,“约句准篇” 则属于他们的发展、创造了。沈宋在当时唱一代宗师,但其所作律诗,在内容上多无可取, 即使是写于贬谪途中那些颇具真情实感的作品,也无

3、非叹老嗟贫而已。在艺术上,除了声 律精严、属对工巧之外,他们也只以词采的富艳精丽见长,不足以开一代新风。二、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 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 声辞之美。上官仪,初唐贞观诗坛的新秀。因长于南方寺院中,受南朝文化的熏陶和宫体诗影响, “文并绮艳”。擅五言,格律工整,内容多为应制奉命之作,歌功颂德,粉饰升平,形式 上追求程式化。词藻华丽,绮错婉媚。因其位显,时人多仿效,世称上官体。旧唐书上 官仪传:“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显贵,故当时多有学其体者,时人谓 为上官

4、体。”上官体的“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 上官仪归纳了六朝以后诗歌的对偶方法,提出六对、八对之说,以音义以对称效果来区分 偶句形式,已从一般的词性字音研究,扩展到联句的整体意象的配置。“六对”一是正名对,如天地对日月;二是同类对,如花叶对草芽;三是连珠对,如 萧萧对赫赫;四是双声对,如黄槐对绿柳;五是叠韵对,如彷徨对放旷;六是双拟对,如 春树对秋池。“八对”也大抵类此。他代表了当时宫廷诗人的形式主义倾向,对律诗的定型有促进作用。它为诗歌的趋于 格律化提供了新的范式,正是齐梁以来新体诗过度到沈、宋律诗的一座桥梁。三、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我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

5、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 “王杨卢骆”。旧唐书杨炯传说:“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 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他们力图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 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 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 着健康的道路发展。首先,表现在作品题材与内容上,其中包括有咏史诗和咏物诗,还有 山水诗,像王勃的滕王阁;或为抒发登临送别的感慨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以及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有歌唱征人赴边远戍

6、的,描写征夫思妇 的,与表达对不幸妇女的同情的。四人均才高而位卑,使他们比较接近社会现实,所以常 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揭露。其次,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 诗发展成熟。五言律在“四杰”之前已有出现,唐初诗人王绩(王勃系王绩侄孙)曾作过 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到了“四杰”的时候,五律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他 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四杰”以多数量、高质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佺期、 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 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诗歌,

7、从宫 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 ,气势稍壮;王、 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 镜总论说“王勃高华 ,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 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代表作品: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骈文滕王阁序着有王子安集。杨炯 ,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卢升之集、幽忧子集。 骆宾王, 在 狱咏蝉另有着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世人皆知咏鹅。特别是他的帝 京篇,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被称为“姊妹篇”。四、王孟王维与孟浩然并称为“王孟”。 两人均为盛唐时期杰出

8、的田园山水派诗人。孟浩然唐 代诗人。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着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 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 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 。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他 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或写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或写家乡自然风光。其中往往在 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娱中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如宿 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 雅情怀和闲情逸致。如过故人庄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9、等。特点孟浩然的山 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语淡而味 浓,他的诗歌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 拔俗的艺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诗歌情致韵味。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 人口的佳篇。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 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 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如渭 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鸟鸣涧、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或 写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逸,或写自

10、然景物的清幽秀美。特点: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诗情 与画意的高度统一。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宗 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 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凝练,是朴素平淡 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而且语言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 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着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 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 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

11、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 孟浩然,也称为“王孟”。五、山水田园诗派中国唐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了 陶渊明 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 羲、常建等,中 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想 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他们在发掘自然美 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 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在 自然景物的观察上别有会心,能够巧妙地 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 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 步。其中以王维成就

12、为高,他是 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于李杜之外,别立一 宗,对后世影响很大。特点:具体风格 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感情丰富。山水田园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 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 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 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 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

13、融。六、边塞诗派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 将士生活为主。汉魏六朝时已 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 , 到盛唐则 全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其他如 王之涣、王翰、崔颢、刘湾、张谓等也较着名。这些诗人大都有边塞生活体验,他们从各 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艺术上也有所创新。他们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彩的边塞 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对战争的态度,有歌颂、 有批评,也有诅咒和谴责,思想上往往达到一定深度。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 、意境 雄浑 ,多采用七言歌

14、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杰出作品如高适燕歌行、 岑参走马川 行奉送出师西征等。另外,中唐卢纶、李益也有些格调苍凉的边塞绝句。盛唐的边塞诗具有美学风格,它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等各个方面。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 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 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 题材。(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 感。(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

15、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边境战争十分频繁,给诗人 们提供了丰厚的创作素材。边塞诗歌的表现内容与盛世的时代精神之吻合,因此尤为 适合表达时代的主流情绪。盛唐边塞诗是对我国古代边塞诗创作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七、大历诗风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欲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通过描写自然山水的 恬静、幽远、清冷甚至孤寂来表现人生的感叹及个人内心的惆怅。诗歌幽隽、闲雅, 重清丽的韵致。遂露出中唐面目。大历年间是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期。大 历诗风指的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 这批诗人的 生活由开元盛世转向安史之乱的后的惨痛, 因此

16、他们的诗不再有李白那种非凡的自信 和磅礴的气势。也没有杜甫那种反映战乱社会现实的激愤和深广情怀,大量的作品表 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理,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 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作,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 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八、大历十才子唐朝大历年间。“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 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十才子”齐名的重要 原因是,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 他们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升平、吟咏山水和称道隐逸成为基本主题;擅长写送别诗和隐 居的诗歌。诗歌艺术:讲究格律辞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