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宪章(勒柯布西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7600868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雅典宪章(勒柯布西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雅典宪章(勒柯布西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雅典宪章(勒柯布西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雅典宪章(勒柯布西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雅典宪章(勒柯布西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雅典宪章(勒柯布西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雅典宪章(勒柯布西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雅典宪章一一勒柯布西耶摘要1973年版摘要如下:“1943 年,在纳粹统治的鼎盛时期,雅典宪章首次在巴黎秘密出版,作者是匿名的,只有一篇Jea Girandoux作的序。直到1957年第二次印刷,雅典宪章才署上 了柯布的名字。这份著名的现代主义宣言、城市规划史上的里程碑,是1933年在蒸汽船Partris II上召开的CIAM (国际现代建筑师协会)第四次会议提出的,该船从雅典巡航至马赛,又 再度返回。宪章的 95 条条款在我们今天为城市的隐疾寻求解药的探索中看来,仍是如此卓 越,如此意味深长,如此的恰如其分,一如50 年前那个历史性会议之后柯布提出它们时那 样,振聋发聩。 ”关键字城市 密度

2、 健康 传统规划 居住 工业区 开放空间 身心恢复 交通 城市化1. 城市只是构成其地域的经济、社会、政治复合体中的一个元素。行政意义上的城市单元很少能与其地理单元完全一致。城市的行政版图与实际地域从来就不 相吻合,因为较大的城市板块在扩展过程中逐渐连为一体,终将吞噬其他的镇区。这时候, 人为定义的版图就开始阻碍人们对新城市聚合体进行良好的管理。于是人们任由某些郊区城 镇主动或被动地发展成豪华住宅区、重工业中心,显出出人意料的重要性,把社会底层的工 人阶级挤到一起。在这些例子中,行政边界把城市复合体分割得支离破碎,几近瘫痪。实际 上,城市建成区块才是地域的真正核心,而地域的边界仅取决于另一建成

3、区块的影响范围。 要形成这种区块,最重要的条件是要有确保它与所在区域进行交换和保持紧密联系的通道。 要研究城市的问题,我们只需坚持关注该地区的组成元素,主要是地势,因为地势天生就是 这个问题的决定因素。分水岭的走向和周边的山峰描绘出自然的轮廓,突显出大地上自然流 通循环所镌刻的轨迹。我们永远不能脱离整个地区的和谐统一来孤立地看待城市问题,城市 规划仅是组成区域规划的诸多元素之一。2. 经济、社会、政治、生理、心理等因素共同对人类产生影响,它们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联系。并且,只有当个体与整体这两个人类属性中的对立面达到和谐时,社会才能够繁 荣发展。孤立的人会感到缺乏保护的危机感,于是自然而然地加

4、入群体之中。凭个体的能力, 一个人最多只能建造起小小的棚屋,过着危险、疲于奔命而又寂寞的生活。而在群体之中, 个体虽然会感到社会规则的束缚力,然而作为回报,他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免受暴力、疾 病和饥饿之苦。他可以有余力追求更高质量的居住条件和更深层次的社会需求。一旦个体成 为社会的一分子,他必然直接或间接地为不计其数的社会事业做出贡献,而正是这些社会事 业为他提供了物质生活的和精神生活的保障。他所做出的努力得到更丰厚的回报,他的自由 得到更充分的保护只有当他的自由威胁到别人的自由时才会受到限制。假如团体能作出 明智的决策,那么其中个体的生活质量会因此得以提升和扩展。然而假如懒惰、愚昧和自私 占

5、了上风,群体就将变得衰败而混乱,其成员陷入敌对、仇恨的状态,一事无成。良好的企 划能在群体内部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同时又给个人自由以最大限度的保障,让个人在城市 义务的范围内焕发出最眩目的光彩。3. 生物和心理上的稳定性受地理、地形条件和政治经济形势等环境的影响,首先是地 理地形条件、元素的构成方式、水陆、自然、土壤、气候等等。地理与地形对人类的命运至关重要。太阳主宰一切,所有旨在维护人类利益的事业都必须服 从它的法则。平原、山丘、山脉也是促进意识与心态形成的媒介。例如,山丘上的居民乐于 下到平原,然而平原居民却很少去攀越山谷、探寻山中隘口。在山脉分水岭的影响下,人类 渐渐按照各自的风俗习性分

6、类聚合成不同的部落、宗氏,这就形成了“聚类区”。陆地与水这 两种元素的组成比例,也是人们在行为活动和住宅、村庄、城市中所展现的心态的塑造因素 之一,无论这比例是在地表形成河湖与草原的对比景象,还是以相对降水量的形式造就了繁 茂牧场和荒地沙漠的并置画面。太阳的高度角决定了季节变化是突然的转变还是和缓的过 渡;而在地球连续的圆形表面,地块与地块之间虽然没有突变,却形成了无数各具特色的不 同组合。最后,不同宗教与观念形成的各个种族也增进了人类活动的多样性,他们在地球上 演绎着各自对世界的不同理解及其自身存在的理由。4. 其次,生物和心理的稳定性还受到经济环境、地区内资源及地区与外界自然或人为 的接触

7、和联系。无论是富裕还是贫困,经济条件都是决定人类生活发展进步或衰退的主要动力。经济脉动的 强弱决定了人们相应地采取粗放或集约的经济活动形式,或对自己的需求加以节制。不同的 经济条件下,村庄、城市和国家的历史轨迹也各不相同。处于耕地环绕之中的城市能够自给 自足,而拥有良好物质基础且能用于流通交换的城市将变得富裕,尤其是在便利交通网络配 合下与其周边远近地区保持密切联系时就更加富足。尽管部分环境因素是相对稳定的,但经 济动力机制的强度还是可能受到一些不可预测的随机作用力影响,而这其中人类主观能动性 的作用也时强时弱。无论是有待开发的潜在财富量还是个体的能量都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一切都在变化之中。

8、从长期的过程来看,经济所衡量的只不过是瞬间的价值。5. 再次,这种稳定性受到政治形势和体系的影响。 政治形势是最敏感易变的现象,是一个国家活力的标志,一个文明处于巅峰时期还是滑坡阶 段的象征。政治本身是不稳定的,然而作为其产物的行政管理体系却具有与生俱来的稳定性, 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并滤除过于频仍的更替。作为可变的政策的外在体现,行政管理体系由 于其自身的特质和事物本身的力量而相对稳定。它是一个系统,以一定程度刚性的限制来对 领土和社会进行管理控制,以其统一的法则施加于它们的各种控制层面,从而在整个国家范 围内规定了一致的行为模式。然而,既便这种经济政治框架结构已经在经验的支撑下稳固了 一段时

9、间,它也可能在一瞬之间就遭到部分或整体性的震动。有时一项科学发明就足以颠覆 整个平衡,突显出过时行政管理体系与当前紧张现实之间的矛盾。也许不同群体费尽心机维 护修复各自独有的构架,但这框架在全国的总体变化趋势之中却难以立足;而一国的结构也 无法抵挡世界大潮流的冲击。绝对永恒不变的政治行政体系是不存在的。6. 自有历史以来,城市的特征,均因特殊的需要而定:如军事性的防御、科学的发明、行政制度、交流手段的进步,还有水陆空等交通方式的不断发展。从城市的布局和建筑形式,我们可以看出城市的历史。过去的一系列图景就展现在现存的城 市布局、建筑和文字图形记载之中。最初建造城市的原因本身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为

10、防御 功能而造的村落往往带有石山或护城河;又比如有些城市最初的居民点是由于道路交叉口、 桥头堡或是海岸线的曲折形成的。城市的形式多为圆形或半圆形,但并无一定之规,譬如殖 民地中心通常是中轴对称、栅栏包围的矩形。所有的形式都遵从比例、等级和便利的需要。 马路以封闭城市的大门为起点,蜿蜒延伸向远方的目的地。今天,我们在城市的平面图中仍 能看出早期集市的雏形、连续的封闭围墙、和交错分岔的道路。人们挤在围墙内,创造文明, 并享受着不同程度的福乐康宁。有些地方有非常人性化的法典,而有些却是专制、独裁,毫 无公平可言。机械时代到来以后,人类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了如果把古代几乎难以察觉 的进化速度比作步行,那

11、么机械时代的速度就好比滚滚向前的车轮。7. 由此可知,影响城市发展的基本因素是经常在演变的。人口的增减、城市的兴衰、闭合沉闷的防御墙的打开、交换范围在新交通方式下的扩展、一 项抉择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机械的出现所有这些,不过只是运动而已。随着时光的 流逝,关于城市、国家或整个人类的某些价值观念被深深地根植于传统之中,而具体的建筑 和道路群体则终将归于寂灭,它们像生物一样死去。那么是谁在主宰着永生与灭亡的命运 呢?一个城市的精神是长期潜移默化而成的,而象征群体精魂的最为简单的建筑往往获得隽 永的寓意,它们是代表传统的中心元素这种传统决不意味着对整个历史洪流的限制,它 只是与气候、地形、区域、种族、

12、习俗一起,塑造着个体的形式。作为无所不容的文明发祥 地,城市与道德价值观念紧紧地联系在一起。8. 现代城市的混乱是机械时代无计划和无秩序的发展造成的。 机器的使用彻底改变了工作的条件,它颠覆了古老的平衡,给手工艺者以致命的打击,它使 得田野荒芜、城市拥塞,它破坏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和谐,扰乱了居住与工作空间的自然联系。 人类的生活节奏近乎疯狂,充满不确定性,最基本的需求也难以得到保障。家居似乎只是遮 蔽风雨,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却不断恶化。对工人物质和道德上基本需求的忽略带来了疾病、 经济衰退、暴乱等一连串恶果。灾难是普遍性的城市在拥挤中陷入一片混乱,而与此同 时,郊区却有大量农田荒草丛生。9. 城市

13、中心区的人口密度太大,甚至有些地区每英亩的居民超过四百到六百人。不仅是中心区如此,因为十九世纪工业的发展,即在广大的住宅中亦发生同样的情形。人口数与其所占地面积之比称为人口密度,在不同建筑的高度下,人口密度可以有很大跨度 的变化。然而限于今天的建筑技术水平,建筑高度多在六层左右。对于这种类型的建筑而言, 可以接受的人口密度大约在每英亩100至 200 位居民。许多地区的每英亩人口数已经上升至 240、320 甚至 400,这就是贫民窟。以下是贫民窟的典型症状:人均居住空间严重不足无法充分对外界开放终日不见阳光(由于建筑朝向或街道、院落里的房屋投影)空气污浊腐臭,瘟疫肆虐(肺结核)没有公共厕所,

14、或数量远不能满足需求住宅内部布局不合理,邻里环境恶劣,造成混乱 旧有城市的中心区虽然被防御性墙体包围,其内部充斥着封闭的建筑,城内基本没有开放空 间,然而作为补偿,绿地就在城门之外,对空气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可以很方便地直 接到达。但经过一个又一个世纪,城市圈连续不断地延伸,砖石吞噬了大量植被和绿地 也就破坏了城市的肺。在这种条件下,城市人口的高密度就意味着旷日持久的疾病和低劣的 生活质量。10. 在过度拥挤的地区中,生活环境是非常不卫生的。地皮被过度使用,绿地匮乏,建筑物本身也由于投机开发的形式而疏于维护。居民的低收入使得他们的灾难更加深重,他们无力 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死亡率高达20%。

15、住宅内部的恶劣条件不仅造就了贫民窟,它的阴霾甚至还通过阴郁逼仄的街道向外延伸,吞 噬了城外所有的绿地再也没有氧气的制造者,孩童也失去了玩耍的空间。那些数百年前 建造的老房屋,其价值早已折旧殆尽,它们狡黠的主人却打着安居工程之类的幌子,把它们 当作可以交易的商品。既便这些房子已完全不能满足居住的需求,它们还是为投机取巧的主 人带来了货币形式的实质收入。卖腐肉的屠户会遭到严厉的谴责,而向穷人倾销破烂房屋的 行为却得到建筑法规的认可。为了少数自私者的发达,整个社区正经受着骇人听闻的高死亡 率和多种疾病的深重灾难。11. 因为市区不断扩展,围绕住宅区的绿色地带亦被破坏了,人们离自然越来越远, 公众健康

16、进一步遭到威胁。在城市的无限扩张中,自然条件正在被人们遗忘。所谓自然条件,指的是对阳光、空间、草 木等生活必需环境的充足拥有量。不加节制的城市扩张剥夺了人们享受这些身心滋养的权 利。任何个体一旦在城市迷幻般的暂时享乐中与自然隔绝,他的身心必将萎缩衰退,付出机 体患病、道德堕落等代价。这一论断是不受城市边界所限的。然而造成我们今天的世界如此 糟糕的原因,还远不止于此。12. 居住建筑布满整个城市,这与公共健康的需求是背道而驰的。一个城市首先应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一个人的健康与他获得“自然条件”的情况有着密 切的关系。太阳主宰着万物生长,它可以把阳光射入建筑、洒满庭园,没有它,生命之泉必 将枯竭;空气应该清新纯净,没有惰性烟尘和有毒气体,这就有赖于绿色植被的作用;最后, 个体应该拥有足够的空间,因为人们对空间的感受反映了身心的需要,而狭窄街道和逼仄天 井所形成的阴郁气氛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雅典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