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7599433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初中科学课程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理念,并作为总目标,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将科学本质和教育本质统一于科学探究之中。为在教学中贯穿新理念,方式之一是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注重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也就是科学教学“生活化”。科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成功喜悦;增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开阔学生学习背景,建构知识体系;开设“生活化”的课外探究,引领学生走出教室,拓展创新视野;编设“生活化”的训练习题,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关键词】生活;科学;社会;科学素养初中科学课

2、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并将此作为总目标,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学科本位走向将科学本质和教育本质的统一。学科本位过于偏重学科知识的获得,忽视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求,而科学课程则强调课程应基于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方式、语言发展和文化背景,重视学生的经验及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这就将科学本质和教育本质统一于科学探究之中。初中学生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首先接触到的是生活世界,而不是科学世界,学生生活在生活世界之中,而不是科学世界之中。因此,基于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在教学中贯穿科学课程的新理念,方式之一是在初中科学教学

3、中注重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也就是科学教学“生活化”。其实质是开放科学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向生活开放,向社会开放,重视科学实践活动,使科学教学与生活相连,不再局限于对传统知识的继承与传播,而是更加关注新生知识,关注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精选其中对学生生活意义重大的内容,由原来关注理性、抽象的科学世界,回归到关注学生所关注的生活世界及可能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从自然到科学、生活到科学的认识过程中,领略到科学世界美妙、和谐的科学内涵和人文内涵,进而提升学生未来的生存质量与生命质量。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科学教学“生活化”呢?课改实验三年来,我不断尝试、探索,今在此表达几点粗浅思考。

4、一 理论依据1 生活教育理论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2 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

5、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单纯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二 教学策略1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成功喜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学习发生的最佳情境应该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而科学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所以,科学教师可根据科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综合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

6、学等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抽象的科学问题具体化,以更便捷的方式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励思维,主动求知,获得技能,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与实验方法的熏陶,从对以往生活经验与体验的感悟、领悟过程中,获得对科学知识中科学内涵、人文内涵的顿悟,进而不断完善学生自己的生活科学意识,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时,刚好是上午第一节,我一进教室就展开调查:早餐吃了吗?分组回答后我当即取出刚从食堂买来的二个肉包子,并倒上一杯开水,请未吃早餐的李远同学把这二个肉包吃下去。当他津津有味地吃下去后,我突然抛出问题:肉包中有哪些营养素?

7、二个肉包现在“旅游”到何处了?它们是如何“旅游”的呢?此问如导火索,引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及体验,教室里顿时一片讨论热潮。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在黑板上板书:肉包子的消化与吸收?尤其是这个问号画得很大,而且是彩色的。于是学生情绪高涨地围绕这个主题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小结时我将“肉包子”三个字改成了“食物”,就结束了本节课。因为学生已能自主地将“肉包子”换成“菜包”、“萝卜包”,进而是其他任何食物,无须教师再多言了。以前我也上过相关内容的课,不过是纯理论性的从头讲到尾,枯燥、乏味、吃力,而且效益不高。两者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缘由:传统的课堂教学情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

8、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解放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积极地审题,整理、加工、提炼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在相互交流和激烈的思维碰撞中修正自己的认识。学生的潜能被充分地激发,思维活动达到高潮。从而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甜美,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2 增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开阔学生学习背景,建构知识体系传统的课程观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这种课程观使得基础课程的生成过程成为逻辑化、形式化和理性化的过程,它把学生固定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

9、命价值。要革除这些弊端,可通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构成教学内容的重要素材,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述水的利用和保护时,我让学生分组对三北镇水域的污染、居民每天生活用水的使用量、浪费水资源等情况进行调查,并让学生上网查询我国淡水量及使用情况;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我们的水资源还能满足我们多少年的生存需求。通过学生对自己周围的所见所闻,引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环境污染等消极现象的忧虑,自觉保护环境,积极与同学或他人对当地水资源利用和污染问题交流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的保护、预防和治理方案,在掌握

10、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获得对大自然更加本质的认识,领悟科学与人文精神的交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又如,讲物质的内能时,正好“神舟6号”成功返回,我就以使天地之间暂时失去联系、令人担心的“黑障区”为素材展开教学,从分析“黑障区”的形成出发,学习了物质的内能,使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本知识,而且也明白了新生知识“黑障区”的形成,拓宽了本节知识点的外延,使科学走向社会。在教学运动和力这部分内容时,以学生喜欢的足球赛、拔河赛为教学素材,从“香蕉球”的价值出发讨论“香蕉球”形成原因、以传授拔河赛致胜秘诀为由分析拔河赛中的受力状况,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知识就蕴含在平常生活之中,体会到科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了学生

11、生活科学的意识。“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增设,扩充了科学教学资源,及时地把新信息、新成果整合到了教学内容之中,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其生活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或人文环境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拓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3 开设“生活化”的课外探究,引领学生走出教室,拓展创新视野除课堂教学外,科学教师还应该创造条件开设“生活化”的课外探究,引领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例如,以学生家中常用的电冰箱为由头,要求学生从声、光、热、力、电等角度全方位展开探究活动,并写出小论文,然后评比出

12、最佳探究家,予以隆重表彰。通过这一探究活动,使学生明白了电冰箱是众多科学知识的集合体,它包含了物态变化、能量转化、噪声产生、热辐射与颜色、自动控制电路、电功率、微生物滋生等知识点,增强了探索科学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培养了思维的条理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又如,探究食品保鲜剂、干燥剂以及保护气的成分,调查生活区中噪声污染情况并提出如何防治,自行车上的力学问题研究、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水的深度关系探究、运动中的力学问题研究、在厨房环境下设计一简单实验区别食盐和纯碱或白酒和白醋这两组调味品、设计实验探究石墨的导电性、探究三种纤维(棉纤维、羊毛纤维、腈纶)的简单鉴别方法等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

13、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处理信息并作出合理结论的能力,赋予了科学以生机和活力。在“生活化”的课外探究视野中,学生已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图书馆、走进实验室、走进网络世界。通过调查研究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科学就在身边,科学与生活、社会联系非常紧密,既巩固扩展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视野。4 编设“生活化”的训练习题,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一个好的习题,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编选设置一些以真实的科学、生活和社会现象为依据的

14、习题,既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又联系自然、生产和生活的实际,体验问题的研究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举几例说明。例1听听自己的声音:用录音机把自己朗读或唱歌的声音录下来,再播放出来。你认为播放的声音和你的声音相同吗?为什么听录音机放出自己的声音,会觉得不像是自己的声音,而听别人录下的声音却很像?此题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及听觉的形成,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而且会很感兴趣地去解决它。例2小明是位喜欢观察和思考的同学,冬天,家里经常开空调,每次开启空调时,总发现电灯要暗一些,这是为什么呢?此例联系常见的生活实际命题,若要正确解答,需要把家庭电路中的线路和用电器简化

15、成串联电路的“模型”。通过此类问题的解答,有助于培养学生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化成科学模型的能力,提高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3微波炉是一种新型家用电器。用它加热含水分较多的食品效果很好。它的加热原理是利用磁控管发出频率为2450MHz的微波,经炉顶的波导传输到加热室。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它的正负电荷的中心是不重合的。因此当有微波通过时,水分子将随着微波引起的振荡电场的变化而迅速振动起来。又因为该微波的频率和水分子振动的固有频率相同,因此能使水分子发生共振,分子动能迅速增大,使食物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如果水以冰的形式存在,由于固体分子间的结合较紧密,吸收微波的能力就很低,加热时会很不均匀。(

16、1)根据以上说明,微波炉能加热含水分较多的食品的原因是由于它们具有哪些特点?(2)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断出水分子振动的固有频率为多少?(3)某型号微波炉的有关参数如下表:所属系列黑金刚产品容积23升烹饪方式微波烧烤烹饪火力数量5钟烹饪火力选择额定功率900瓦转盘直径314mm门锁类型儿童保险锁腔体尺寸300302205mm是否有热风对流功能没有外观尺寸510370305mm若用该微波炉烹饪食物10min,要消耗电能多少千瓦时?通过此类问题的解决,不仅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检索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取了课本所没有的新知识(如上例中微波炉的加热原理、水分子振动的固有频率),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体验到了生活和科学的密切联系以及领悟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后,它就可以担起提升生活世界意义的任务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