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李跃华精品教育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7599373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李跃华精品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李跃华精品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李跃华精品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李跃华精品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李跃华精品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李跃华精品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李跃华精品教育(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征集与评选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009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征集与评选一等奖学科思想政治学段: 高二年级上学期年级高二年级相关领域有意义接受学习论教材书名:思想政治3必修 文化生活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 6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设计者李跃华顺义牛栏山一中讲课者李跃华顺义牛栏山一中指导者周凤锁董晨王景林史宏华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顺义牛栏山一中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课件制作者李跃华顺义牛栏山一中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文化生活”的开设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亮点,体现了新课程的德育性质和

2、人文价值,凸显了文化作为现代化建设重要领域的时代意义,增强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时效性。这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标志性意义。“文化生活”的教学要体现“构建以生活逻辑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的理念,所以本节课力求体现生活与知识的统一,找到“文化生活”教学的发力点,即突出中华文化文字的魅力,深入挖掘其思想教育与文化熏陶的价值所在,体现出“文化味儿”。本课主要以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中华文化进行深入思考,透过文字和史书典籍认识到中华文化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教师以问题的形式设计启发环节,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传递和感染的作用,利用教师的特长以及文化知识储

3、备和丰富资料信息,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上的深入理解、运用和情感上的升华。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思想政治3(必修)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本课承接第一、二单元文化的一般概念和相关理论,本课开始具体研究中华文化的特点,本框题主要讲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这一重要特征。本框下设三个目题: 第一目“古代辉煌的历程”。教材简要回顾了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说明中华文化从未中断,一脉相承。最后一句“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为第三目“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埋下伏笔。 第二目“薪火相传,一

4、脉相承”。本目第一段承上启下。教材回应了上一目的导入活动所提的问题。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表现在许多方面,教材用了最有说服力的汉字和史学典籍加以说明。 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有记载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的功能。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又一重要见证。从历史上看,中国历来十分重视历史资料的保存,留下的史书,其数量之多,其规模之大,世界绝无仅有。 第三目“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这一目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讲中华文化在古代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只是到了近代,才逐渐衰微的。中华文化的衰微,原因有二:一是由于中

5、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二是受到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第二层次有两个意思。一是在近代中国,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一直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重要任务。二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第三层次,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重铸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从逻辑上看,这三个层次,沿着中华文化历史发展的线索,即中华文化曾经辉煌,只是近代衰微。但是到了现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又重创辉煌。教材脉络清晰明了,各层次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学生情况:(1)从课程的总体

6、安排看,继文化一般理论之后,从本课开始进行对中华文化的研究,从逻辑上看是一个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 (2)从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看,学生在学习了第一、二单元关于文化的一般理论后,对文化的含义、作用以及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文化历史的研究论证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学生平时对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有一定的了解,课堂上需要进一步提升其情感态度价值观。 (3)需要引导的方面,本课主要通过对汉字发展的历程以及中国历史典籍的研究,来论证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针对大量的历史遗迹、文物资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资料,启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认识

7、,透过文化现象认识文化的发生发展规律。教学方式:启发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学手段:教材、教案、学案、多媒体技术准备:(1)媒体种类:电脑(PPT、视频与音频整合) (2)应 用:展示教学资源与信息创设相应的情景,以及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明确源远流长、从未中断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了解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史书典籍。了解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提炼、解读信

8、息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自信心,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的新的辉煌。(四)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点,辩证地看待中华文化的辉煌与衰微,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五)教学难点:辩证地看待中华文化的辉煌与衰微。问题框架问题引导与学生参与的讨论活动:问题引导一:生活中,我们能从哪些途径来了解我们的古代文化? 举例:我们要想研究一下汉高祖刘邦和项羽

9、,应该看哪些史书?问题引导二:除了二十四史之外,还有哪些东西记载了历史? 1.展示殷墟出土的两幅甲骨图片。设问:这两幅图片是否记载了历史?为什么? 2. 拓展性问题:早期文字为什么会出现在兽骨龟甲上? 3. 汉字发展到了秦代发展了一件大事,是什么? 追问:秦始皇用哪种文字统一了之前的各国文字? 活动:展示用篆书字体书写的本班学生名字。 追问:为什么你能从这些并不认识的中文字中找到自己的名字?问题引导三:我们你那些地区或国家的文字与汉字的传播有直接关系?问题引导四:为什么17、18世纪之后的中国文化开始走向衰微?问题引导五:在今天,世界科技迅速发展,经济、社会继续进步,各国都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

10、要的战略任务。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 举例:2008年最能体现中国古代文化魅力的重大活动是什么? 追问:说说从奥运会的哪些方面能深切体会到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知识准备、明确主题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深化与拓展总结与评价问题引导五知识的运用与能力提升问题引导四落实重点与难点问题引导三了解、理解相关理论问题引导二进入预设的教学情景问题引导一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安排创设情境温故知新文化生活前两个单元我们研究了什么是文化,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学习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理论。按照学习的逻辑顺序,我们已经对文化的一般概念和理论

11、进行了研究,从本单元开始我们对中华文化进行具体的研究。在研究之前我们先对世界的古代文明进行宏观的了解。展示世界公认的五大文明古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迹或景观(PPT)古巴比伦: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之间 古埃及:公元前3500年古希腊:公元前3000前1100年之间古印度:公元前2000年 中国:公元前2070年(夏朝开始)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通过对图片展示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世界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之间共性与个性,整体与部分”的理论,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PPT2分钟新课讲解问题引导一:生活中,我们能从哪些途

12、径来了解我们的古代文化?1.提示:联系我们上一单元研究过文化交流与传播是需要途径的,作为一名中学生,最适合你的途径是什么?2. 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我们无法直接去感触它,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还能找到遗迹。但是流传至今的史书典籍能帮助我们较为系统的了解历史。3.教师介绍二十四史(PPT展示二十四史的记录朝代、成书年代、主要编者)说明史书是文化传播的媒介。举例:我们要想研究一下汉高祖刘邦和项羽,应该看哪些史书?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示:二十四史中对汉高祖刘邦和项羽进行系统记载的有:史记中的高祖本纪、项羽本纪汉书中的高祖帝纪、陈胜项籍传多问一句:史记和汉书中,司马迁和班固的笔下都有项羽这个人物,你觉得的哪部书把

13、项羽描写的更好一些?问题引导二:除了二十四史之外,还有哪些东西记载了历史?1展示殷墟出土的两幅甲骨图片。设问:这两幅图片是否记载了历史?为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甲骨上的文字。有了文字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件物品的信息。也就是说这两块甲骨已经不是纯自然的东西了,由于它上面有了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它具备了文化的意义。3继续展示甲骨文。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目前已识别约1500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 研究发现甲骨文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4面对这些几千年前的文字,你会对其中的一两个跟到很熟悉,甚至能猜

14、出是什么。为什么?(先思考,在后来一起讨论)拓展性问题:早期文字为什么会出现在兽骨龟甲上?提示:中国古代占卜时多用龟甲和兽骨。其中龟甲称为卜甲,多用龟的腹甲;兽骨称为卜骨,多用牛的肩胛骨。卜甲和卜骨,合称为甲骨。使用甲骨进行占卜,要先取材、锯削、刮磨,再用金属工具在甲骨上钻出圆窝,在圆窝旁凿出菱形的凹槽。然后用火灼烧甲骨,根据甲骨反面裂出的兆纹判断凶吉。甲骨上一般契刻有占卜的文字甲骨文。这块甲骨上就有刻辞,记载了癸亥日占卜求雨的事情。5按照历史的规律,只要我们找到文字也就意味这发现了历史,我们沿着历史的长河继续发掘那些带有文字的文物。6展示图片“散氏盘”西周晚期著名青铜器,盘上的铭文共 357 字,记载的是西周晚期的土地契约。散氏盘造形与纹饰均呈现西周晚期青铜器简约的风格,文字线条宛转灵动,是研究西周金文重要的材料。7展示“散氏盘”上文字的拓片,引导学生,青铜器上的文字我们称之为“金文”(钟鼎文)。8展示“史墙盘”。这个时期的文字较之甲骨文,有哪些最显著的特点?9汉字的演变已经开始了,下一个时期我们将进入“简牍”时代。(1)展示奥运会开幕式“儒生手持竹简诵经”场景。问题:看到这个场景,我们首先会联想到这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