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的财政政策促进创新财政的政策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7599303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动的财政政策促进创新财政的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主动的财政政策促进创新财政的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主动的财政政策促进创新财政的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主动的财政政策促进创新财政的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主动的财政政策促进创新财政的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动的财政政策促进创新财政的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动的财政政策促进创新财政的政策(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动的财政政策促进创新财政的政策 创新货币信贷政策,促进金融和财政政策有机结合。以下是XX精心整理的促进创新的财政政策的相关资料,期望对你有帮助!促进创新的财政政策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汇报正式出版,该汇报对2021年以来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和发展的总结。汇报对政策体系进行梳理,增加了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经验,展望未来中国经济新常态相适应的当代农村金融体系建设。3月25日,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在上述汇报新闻公布会上,介绍了中国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情况,并提出农村金融发展方向:顶层设计创新,推进涉农金融机构和组织改革发展,激励多层次金融市场创新,完善风险赔偿和成本分担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和新金融业态在农村地域的

2、发展。农字号贷款增速跑赢GDP增速2021年,人民银行在2021年两次定向降准,下调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成一定百分比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扩大支农再贷款适用范围,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定向降准效果怎样呢?陆磊带来了官方解读数据。“农村、农户、涉农等农字号贷款增速显著高于GDP增速,贷款占比显著高于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加率。”陆磊介绍,金融资源投入扶持三农绩效显著。截至2021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农村地域贷款余额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较2021年增加倍,年均复合增加%。另外,农户贷款余额万亿元,同比增加19%;全

3、口径涉农贷款万亿元,同比增加13%。陆磊介绍称,截至2021年末,全国支农再贷款余额2154亿元,年累计投放3102亿元。以再贴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2021年末,再贴现余额1372亿元,年内累计发放3858亿元。农业银行三农试点显著成效陆磊介绍,中央和地方两个主动性、金融部门和金融市场两种能动性全部得到了有效发挥。从国家层面看,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试点取得显著成效。19个试点省贷款余额万亿元,72%的县域机构和79%的人员纳入试点范围,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功效愈加突出。从地方层面看,农村信用社支农潜力得到深入提升,农户贷款余额万亿元,覆盖农户4236万户,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

4、构累计吸引资本893亿元,存贷款余额分别达成5826亿元和4896亿元。各地农村金融改革主动性空前高涨,北京大兴、河北玉田、吉林九台、福建沙县、湖南沅陵、广西田东、浙江丽水、安徽金寨、黑龙江两江平原、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等各有侧重的农村金改试点有序展开。促金融和财政政策有机结合陆磊介绍现在农村金融发展三大矛盾:一是现有金融体系不足以充足支持当代农业发展,如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涉农融资的小额、短期、分散化的矛盾;当代农业的综合化金融需求和传统金融业务的矛盾;当代农业和农村居民的信息化、网络化和金融基础设施服务的矛盾。陆磊提出农村金融发展方向:一是顶层设计创新,即创新货币信贷政策,促进

5、金融和财政政策的有机结合。二是推进涉农金融机构和组织改革发展,发挥民间资本、县域担保机构、产业基金的聚合作用。三是激励多层次金融市场创新,有效拓宽三农融资渠道。四是完善风险赔偿和成本分担机制。五是立足新型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智能化,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和新金融业态在农村地域的发展。“做好新时期三农金融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期望以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汇报的公布为契机,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陆磊说。市政府有关创新财政支持方法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锡政发2021329号各市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主动的财政政策是加大定向调控力度、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连续健

6、康发展的主要举措。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深入落实国务院有关稳增加的决议布署,认真落实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工作布署,在财政政策上深入加力增效,创新利用财政支持方法,切实发挥政策定向调控作用,着力推进本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加点,增强经济自我发展能力。现就创新财政支持方法、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无锡”总体要求,以支持无锡产业振兴、促进经济财源可连续增加为关键,全方面落实落实省政府印发有关创新财政支持方法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方法的通知和市委十二届九次全见面向“十三五”作出的系列战略布署,紧紧围绕产业

7、“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和“高端化”发展要求,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重大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立足无锡发展实际,遵照市场经济规律,探索公共财政支持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方法,深入创新财政支持方法,综合利用财政政策工具,发挥财政定向调控作用,增强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主动性、精确性;深入统筹财政资金政策,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方法,加强财政政策和金融等其它政策的协调配合,提升财政政策的导向性、针对性,更有效地激发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的创新创业活力,增强微观经济发展活力,全力打造无锡当代产业发展新高地,促进本市经济健康发展。二、基础标准转变方法。适应经济新常态,充足利用市场机制,创新财政支持方法,探索统筹政府

8、和金融机构优势资源,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带动金融资本支持产业发展;探索深化公共服务领域投融资改革,主动向民间资本敞开大门,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激励社会资本参加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关键。聚焦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和“高端化”发展,综合利用财税政策工具,整合现有政策和资源,关键支持战略型新兴产业和重大项目、关键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前进,主动支持产业做大做强,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促进产业经济“量质齐升”,为统筹推进“稳增加”、“保民生”、“促发展”、“防风险”各项关键目标奠定经济基础。重视绩效。深刻把握“发展是硬道理”战略思想的内在要求,坚持提升经

9、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方法,发挥公共财政资金放大效应,带动工业经济总量合理增加、工业增加值率稳定提升,推进实现劳动者劳动酬劳、投资者回报、政府税收三者共利多赢,为全市经济健康发展、财税经济可连续增加提供主要支撑。市区联动。发展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强化全局一盘棋的理念,发挥区、开发区政府的各自优势,主动调动市、区两级的主动性,加强政策举措的对上接轨、对下延伸,上下协同,形成财政政策协力,增强财政调控协力,全方面促进各项主动财政政策举措的落地实施和加力增效。市场运作。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加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市场化的方法和资本的力量探索运作模式创新,综合利用“资金改基金

10、”、“拨改投”、“拨改贷”、“拨改转”等方法,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向实体经济集聚,推进实现产业、金融、民间各类资本的融合,更有效地激发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的创新创业活力。三、政策举措综合利用财税政策促进“稳增加”1.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根据国家、省统一布署,逐步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及生活性服务业等行业纳入“营改增”范围。确保国家各项支持小型微利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落实到位,使全市小微企业受惠覆盖面达成100%。2021年10月1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

11、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对软件企业、动漫企业实施增值税优惠政策,对软件、动漫企业增值税实际税负超出3%的部分实施即征即退政策,动漫软件出口免征增值税。对国家激励的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实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国家计划布局内的关键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经认定后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生产、新办设计和软件企业,在2021年12月31日前,按要求实施“两免三减半”、“五免五减半”等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优秀型服务企业实

12、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列入国家关键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优秀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不超出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出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落实实施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企业所得税政策。企业从事国家关键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标投资经营所得、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享受“三免三减半”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实关键群体创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依法享受税收减免政策。落实好国家向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广的中关村先行先试税收政策。2.推

13、进普遍性降费。严格实施国家、省有关取消、停征和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相关政策要求,落实好对小微企业、养老医疗服务业、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等相关收费基金优惠政策。根据省政府布署,全方面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立即转发省涉企收费基金目录清单;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前置、包括市场监管和准入和其它含有强制垄断性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果断阻止行政机关和行业协会、商会利用行政权力或资源强制企业付费行为。建立健全收费清单制度,每十二个月年初公布截止上年末的收费基金目录清单,明确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依据、标准并按

14、要求进行信息公开。2021年,在继续降低失业保险、职员医疗保险缴费费率的基础上,根据国家要求,将生育保险费率由%降至%、将工伤保险平均费率降至%,并依据行业风险程度细化基准费率档次。2021年,根据国家要求,深入落实落实降低保险费率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主动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方便企业多渠道了解政策,提升政策知晓率。3.推广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激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主动参加本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在能源、水利、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市政工程、农业、林业、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养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探索和推广利用PPP模式。主动探索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

15、资本参加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标有效方法。“十三五”期间,每十二个月经过激励社会资本参加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增加投入100亿元。2021年探索开展PPP项目试点工作,2021年起逐步全方面推广应用,对条件成熟的项目主动争取列入省级以上PPP示范项目。对列入省级以上示范项目标PPP项目,按上级相关政策进行PPP示范项目基金扶持和相关项目费用补助。主动推进相关领域改革支持“保民生”1.推进机关机关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根据“一个统一、五个同时”的思绪,加紧推进机关机关养老保险改革进程,改变基础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改变待遇确定机制和待遇调整机制,建立机关机关养老保险制度和职业年金制度。深入实施机关机关人员

16、基础工资调整。落实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调整机关机关工作人员基础工资标准和增加机关机关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2.推进医疗卫生改革。主动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逐步建立公立医院药品差价赔偿机制,探索和绩效挂钩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财政补助方法,深入加强多渠道筹资,探索公立医院建设中形成的长久债务的化解机制。落实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改革意见,在关键专科建设、设备购置、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入给社会医疗卫生机构支持。主动拓宽基础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确保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全市基础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不低于省定标准。完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运行赔偿机制,各市、区政府在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人才引进和培养培训等经费的基础上,深入探索按服务数量或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