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律责任制度完善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758636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法律责任制度完善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行政法律责任制度完善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行政法律责任制度完善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行政法律责任制度完善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行政法律责任制度完善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法律责任制度完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法律责任制度完善(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政法律责任制度完善试论我国行政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摘要:行政法律责任制度是我国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国家的保障,它的构建与 完善在国家行政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现实中我国行政法律责任的研究 不够,违法行政行为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时责任的认定还不够到位。理论上的 研究不够导致实践中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不到位,这会给法治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从我国行政法律责任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行政法律责任制度的现 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我国行政法律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违 法抽象行政行为的责任、建立由外部行政法律责任向内部法律责任转化的制度、 完善行政监察制度和完善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司法控制等建议。

2、关键词:行政;行政法律责任;制度;完善引言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 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并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作了重要部署。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在社会主义国家,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在我国现实生活中,违法行政行为侵犯合法权益 的事情不断发生。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监控违法行为,对行政行为进行法律 约束,需要对相关法律责任制度进行完善。从我国立法的实践来看,我国行政 法责任制度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像只有违法行政行为的规定,很少有违法 行政行为责任的规定等,没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那么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

3、 工作人员就在实施行政行为时不知道该什么该做以及什么不该做,很容易产生 违法行政行为。因此,探讨我国行政法律责任制度建设对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 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我国行政法律责任制度概述(一)行政法律责任及行政法律责任制度责任一般是指社会对其成员的基本要求,也就是应该做的事情。在法律上 来看,责任被使用一般语境是在如果不履行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的情况下,会承 担法律后果。而法律责任指的是在法律上看自己所应承担的后果。根据违法的 性质不同,法律责任可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违反宪法责任。 行政法学中行政法律责任可定义为行政权力主体在履行国家赋予其的只能时, 对其造成的损害承担的法律后果

4、。行政法律责任按承担责任的主体差异可分为行政主体法律责任和公务员法 律责任,按责任行为的调整对象是否特点,可以分为抽象行政行为法律责任和 具体行政行为法律责任。关于行政法律责任,我们可以明确以下几点:一是行政法律责任与民事责 任、刑事责任和违宪责任相并列。二是行政法律责任承担的主体是行政主体以 及其公务员。三是行政法律责任的产生是在国家行政管理过程中而产生的责任, 是在公务员和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能时产生的。因此可知,行政法律责任具有 主体特定性、责任原因行为的职权性和违法性、责任实现的多样性等特点。行 政法律责任其主体应该是行政主体和公务员。职权性是指要求行政法律责任必 须发生在行使行政权力的

5、过程之中,要有行政行为才会有行政法律责任。而违 法性是行政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的行为,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行政 法律责任的实现形式比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等更加多样,承担责任的 方式既有像民事责任一样的赔偿救济方式,也有像类似刑事法律责任的行政处 分。此外,行政法律责任实现形式的途径也有多样性,一般刑事责任和民事责 任只可经法院判决有罪,但是行政法律责任的追究不仅可以通过法院实现,也 可通过行政主体来实现。从上面对其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行政法律责任具有其特殊性,法院是实 现的途径之一,行政主体亦可成为实现的途径,在此情况下,制度的保障作用 便显现出来。行政法律责任制度是指基于行政法律

6、责任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的 综合,专门用于指导行政法律责任的认定等。行政法律责任具有特殊的功能,一般来说,行政法律责任具有以下三种主 要的功能:一是救济功能。它是指当违法行政行为发生时,行政主体或者公务 员对行政相对人所遭受的损失进行补偿,恢复其权益的作用。二是惩戒功能。行政违法行为发生后,国家和人民对其会有道义上的谴责,使责任人承担一定 的损失,从而起到惩戒的作用。三是预防功能。预防功能是指通过惩戒、教育 等方式,使得行政违法行为的主体在行政行为实施过程中更加谨慎,减少违法 行政行为的发生。这是行政法律责任也是行政法律责任制度完善的最终目的。(二) 我国行政法律责任的相关现状总的来说,我国行政

7、法律责任处于一种发展的状态,建国以后,行政法律 责任的立法、行政主体和公务员承担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 是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下面我就从行政法律责任的立法、行政主体承担法律 责任和公务员承担法律责任等三个方面分析我国行政法律责任的现状。1、立法现状我国行政法律责任制度主要体现在一些具体的法律中。现行法律中体现行 政法律责任制度的法律有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国家 赔偿法、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这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颁布及实施,体现了我国行政法律责任制度 已经基本建立,以上

8、所述的法律中,有责任主体的认定,也有责任行为的惩治 措施规定。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实施,规范了行政行为,使得行政行为有法 可依,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也使法律观念进一步的深入人心。但是我们同时 也应该看到不足之处,从我国行政法律责任的立法历史来看,我国行政法的研 究起步晚,同时在初期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现在的行政法律责任制度 中存在着一些行政权力和行政脱节、行政违法行为与行政法律责任追究形成一 种现实的反差,往往违法行政行为发生后,责任的追究在实践中异常的困难, 这些制度不完善、实践可行性有待加强的不足极大的阻碍我国行政主体推动全 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任务。2、行政主体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形式在

9、我国现行的法律中,行政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承 认错误、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履行职务;撤销行政违法行为;返 还权益;行政赔偿。以上各种形式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特定的情形。当情节轻微,不损害对方 其它的合法权益时,只要承认错误,赔礼道歉即可,这可使得受害人在精神上 得到一定的安慰。当行政行为侵犯了受害人的名誉时,承认错误还不够,还需 要采取措施,帮助受害人恢复其名誉,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受害人的伤害,恢复 名誉的做法主要有在报刊上刊登声明或者是给单位寄送书面材料。行政违法行 为的撤销,是针对任何违法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具有主动撤销的义务,相对 人也可要求撤销。在受害人权益受到

10、损害之时,如果权益能够返还,那么行政 主体必须返还权益,合法权益包括财产和非财产权益。行政赔偿一般指的是一 种事后经济补偿的方式。当行政违法行为对受害方造成的损失或损害无法用其 它方式补救之时,行政主体可以考虑进行行政赔偿。3、公务员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形式公务员是指政府的公职人员,他们承担行政职务,履行工作职责。公务员 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是代表一个组织开展工作的,但是可以发现,当行政违 法行为发生时,过错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人,或者是人的决策错误,或者是人的 执行错误。所以在这种情形下,考虑让公务员承担行政法律责任显得非常有必 要,不能单纯的用行政主体的责任来替代个人的责任。我国现在的行政法律责

11、 任制度中,公务员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主要有行政处分和行政追偿。公务员法 规定的行政处分主要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种。除 公务员法外,其它一些法律也对公务员受行政处分的情形进行了规定。二、我国行政法律责任制度的不足在分析我国现行的行政法律责任制度的现状之后,可以看出我国行政法律 责任制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不足有规定分散、不够完善等特点。行政法 律责任制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本文尝试对公务员和行政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 制度两个方的不足进行一些分析。(一)行政主体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制度缺陷1、货任规范条款缺乏操作性行政法律责任的首要条件是法律的明确规定,即有法可依。现行法律中,

12、 行政法律责任的规定与义务设定并不配套,有的法律只规定了义务,而不规定 相应的法律责任,或者只是抽象概括地一般性规定,其模糊的内容使象征意义 多于实际意义。2、责任追究的有限性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行政法律责任追究的范围局限于具体行政行为,行 政赔偿范围更局限于直接损失,社会上越来越多人对其合理性提出质疑。首先, 抽象行政行为法律责任追究的非彻底性。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制订具有 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对于 行政主体合法性审查的范围仅限于具体行政行为,而将抽象行政行为则排除在 外,造成了很多抽象行政行为违法而未追究责任的尴尬局面。这显然是行政法 律责任制度

13、的一个重大不足。3、行政赔偿范围的局限性行政赔偿是实现行政相对人权益救济的重要方式。我国国家赔偿法规 定,行政赔偿范围存在局限性。在人身权方面只涉及公民的人身自由、身体健 康和生命权利的内容,而不包括其它合法权益。(二)公务员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缺陷公务员是依法行政的真正主体,政策只有在公务员依法行政的环境下才能 体现价值,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公务员的实际行为,规范其行 为,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是实现依法行政的关键。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公务员违法的普遍性与责任追 究的不足同时存在。1、责任条款的法律依据不足依法行政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对于责

14、任立法而言,应该对责任的实体认定 和程序操作都有明确的规定。而在我国现行的行政法律、法规中,常常只有行 政主体责任的规定而缺少公务员责任条款,现有的法律对追偿程序、追偿标准 和范围、追偿机关内部的承办机构、追偿期限等都没有完整的规定,操作程序 上无法可依。2、归货因素的现实冲突性根据我国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和非领导两类,这种分 类模式更多地继承了我国古代官吏的品级制度和传统的干部行政级别制度,强 调职位级别与工资的相联系。这种分类的后果是领导与一般干部的职责划分不 清,而领导决定的命令化和一般干部服从的绝对化是一种现实。法律赋予公务 员审查上级决定和拒绝上级命令的“权力这对一般

15、公务员而言,难以作到。 这种规定的立法操作性差,会导致很多现实问题。如在现实中,当出现行政违 法的时候,一般干部忠于职守地严格执行上级命令而被追究法律责任,而行政 领导尽管于行政违法行为有直接责任,却可以“组织决定”的借口来将其个人 的法律责任轻易规避。3、责任追究程度的不统一行政合理性原则要求法律的平等保护,即相同的情况得到相同的处理,不 同的情况得到不同的处理,而且责任追究的轻重与违法程度的轻重成正比。即 行政法律责任的追究不仅要求有质的正当性,还要符合量的适当性。但是,无 论是公务员法还是行政监察法,都没有明确法律的平等适用和罚责相当 原则,导致现实中诸如法律依据的朝令夕改,或者行政处分

16、畸重畸轻等严重问 题。4、行政决策责任和行政监督责任空置公共行政中包含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两大内容。“政府可被分解为两种职 能或两个过程:决策和执行不同职位的公务员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 担当的角色是不一样的,所负的责任也应有所区别。但在我国,既没有对行政 决策责任的立法规范,更没有对行政决策责任和行政执行责任如何界定和分担 的具体规定,使更多的决策违法违法得不到责任追究,即使偶有追究也只是停 留在行政主体责任层面上,无法追究决策者个人的责任。行政决策者往往会援 引行政主体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而规避自己的责任三、我国行政法律责任制度完善的建议我国现行行政法律责任制度一直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根据对其现状和不足 的分析,我从抽象行政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公务员行政法律责任和行政法律责 任转化制度三个方面提出我国行政法律责任制度完善的建议。(一)抽象行政行为违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