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父爱之舟优秀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7579423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父爱之舟优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父爱之舟优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父爱之舟优秀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父爱之舟优秀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父爱之舟优秀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父爱之舟优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父爱之舟优秀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 父爱之舟 人教(部编版)18 父爱之舟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写父爱的文章,作者采用倒叙手法,以梦境的形式来写回忆性的文章。正文内容以时间为顺序,以父亲供“我”、送“我”上学为主要内容,所选事例真实、典型,详略有致,能形象地表现父亲对“我”的殷切期望和一片爱心,也能表现出“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特别是父亲多次用船送“我”上学的描写是本文的重点,阅读时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认真品味。本文的作者是一名画家,写作自然与一般作者有所不同,如文中运用了以梦回忆往事、衬托等写法,这是课文的难点,教学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去品读,但不必多花时间去讲解。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茧、栈、冤”等1

2、4个生字,会写“蚕、考、疼”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标题的含义。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倒叙和顺叙相结合的叙述方式的妙处。4.通过品读文中叙述的小事体会父爱的真挚以及作者对父亲的赞美和感激之情。教学重点:1.理解标题的特点和作用。2.抓住文中描写父爱的场景和细节,体会父亲的形象,感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浓浓深情。教学难点:1.了解文中运用的首尾照应、衬托等写作方法。2.体会父亲的节俭和对作者的期望,体会父爱的伟大,以激起对父亲的崇敬和热爱之情。课时安排:2课时 1.会认“茧、栈、冤”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疼”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的重点词语。2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梳理结构,理解标题的含义。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2.了解文章大意,梳理结构,理解标题的特点和作用。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播放歌曲父亲,出示有关父亲热爱子女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父爱这一人间至爱亲情。导语:如果说母爱像和煦的春风,抚摸着我们的脸颊;那么父爱就像火热的冬炉,温暖我们的周身。如果说母爱像涓涓细流,滋润我们的心田;那么父爱就像巍巍高山,托起我们的志向。上一课,我们从作家梁晓声那里体会到了“慈母情深”,这一课我们将随画家吴冠中品味那深沉的父爱!2板书课题,初步理解其含义。预设:由于是刚接触本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先从字面含义理解课题

4、,不必深入挖掘其意义及作用。示例:师:同学们,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读了本课标题,你们了解到了些什么呢?生:这篇文章写的是有关父爱的故事。生:“父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师: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我们从字面上很容易得到这些信息,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以“父爱之舟”为题呢?这个题目有什么深刻含义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一读课文吧!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吴冠中(19192010) 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其油画代表作品有长江三峡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等。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圈画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3.教师检

5、测学生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茧 报 心 子 果 纸 鞋 纳 业 假 饭 边 做客 恍 偏 落 笑(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量词归类:一(间)客栈 一(把)大黄油布雨伞 一(双)深筒钉鞋近、反义词归类:近义词:节省节俭 偏僻荒僻 启迪启发反义词:节省浪费 珍贵普通 精致粗糙(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把握字的笔画、笔顺、书写规则,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学生写字。书写指导:糖左右结构。“米”末笔捺改为点,“唐”撇伸展有力。席半包围结构。“广”横略向右上倾斜;“”首横长,末笔竖在竖中线上。嫁左右结构。“女”窄长;“家”笔画较多,注意

6、笔画间的穿插迎让。毕上下结构。“比”左小右大;“十”横略长,竖在竖中线上。糖席嫁毕易错提示:蚕上部是“天”,不要写成“夭”。考下部是“丂”,不要写成“与”。栈右部是“戋”,不要写成“戈”。暑最上面和最下面都是“日”,不要写成“口”。(4)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5)理解重点词语。冤枉无辜的人被诬指为有罪,无过错的人受到指责;不值得;吃亏。恍恍惚惚指神志不清;看不清、迷惘的状态。偏僻指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离交通要道的人烟稀少的地方。启迪开导;启发。恋恋不舍舍不得离开。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准备讨论。过渡:同学们,通过

7、读课题我们了解到本文主要写的是父爱,从文章第1自然段我们又了解到作者是以梦境的形式来回忆与父亲有关的故事的。那么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个与父亲有关的梦境呢?文中哪些句子提示了场景的变换?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快速浏览课文,注意边读边思考,将相关语句圈画出来。2.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教师检测学习效果。预设: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篇幅虽然较长,但语言直白易懂,学生通过自读交流基本能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学生自读学习的过程中不必过多干涉,待学生交流后以问答的形式检测学习效果即可。交流示例:师:同学们在刚才的自读学习过程中表现很活跃,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下面几个问题。有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本文的开头和结尾有

8、什么特点?生: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写作者从梦境中醒来,因此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师:是的。这样写,文章的结构显得很完整。我们很容易发现文章除了首尾,中间部分写的都是梦境。现在请同学们将自己标注的提示梦境场景变换的句子说给大家听一听。生:“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这是第一个场景。生:“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起摇船送我。”这是第二个场景。生:“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这句话表明场景再次变换。生:“读初小的时候”这句话预示接下来写父亲送“我”上小学的场景。生:“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我又要去报考无锡师范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这些

9、语句表明,作者按时间顺序具体回忆了父亲多次送自己上学的场景。师:大家的回答精彩极了。大家今后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类似的文章。3.归纳概括,明确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过渡:刚刚我们找到了文中提示场景变换的句子,这样我们就能很容易地概括出最能体现出父爱的事情了。请大家再读一遍课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明确:(1)父亲养蚕卖茧给“我”买枇杷。(2)父亲送“我”上学住便宜客栈,心疼“我”被虫咬要换房。(3)逛庙会,父亲给“我”买豆腐脑自己却不吃;父亲给“我”做万花筒。(4)父亲雨雪天送“我”上学。(5)父亲给“我”凑学费,送“我”上学,给“我”铺床。(6)父亲送“我”报考师范学校。(7)父亲为

10、“我”缝补棉被。4.梳理文章结构。预设:文章除了首尾是写梦醒的,中间部分全是写梦境,这样文章的层次就一目了然了。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刚从梦中醒来。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写“我”回忆过往艰难求学的经历,表现了深深的父爱。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再次写“我”梦醒,照应开头。5.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标题,思考其特点和作用。预设: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课文标题“父爱之舟”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明确:“父爱之舟”把父爱与船联结起来,形象地揭示了父爱对“我”早期成长的承载作用。“父爱之舟”实指姑爹的渔船,虚指父亲的爱,以此为题,化抽象为具体。“父爱之舟”是全文的线索,父亲总是以此舟送“

11、我”读书、考学,此舟在文中反复出现,串联起全文内容。“父爱之舟”蕴含的情感丰富,以此为题,既写出了父爱的伟大,也见证了“我”的成长。方法总结:文章标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如可以交代写作对象的特点与含义,可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态度,可以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串联全文,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过渡:同学们,课文中的父爱既深沉又细微。在那样极端困苦的岁月里,父亲仍支持“我”去报考和求学,不怕辛苦,不畏艰难。那深沉的父爱令人敬佩,那细致入微的父爱又涓涓入心。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朗读了课文,熟悉并概括了

12、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并体会到那既深沉又细微的父爱,梳理了文章的结构层次,还讨论交流了课文题目的特点和作用。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2.通过赏析文中的场景和细节描写语段,体会父亲的一片深情。3.进一步理解父爱的伟大、真挚,激发对父亲的感激和热爱之情。1.抓住文中相关句段,特别是围绕小渔船叙述的内容,体会深深的父爱。2.体会文中运用倒叙、首尾照应等写法的作用。3.读写结合,仿照课文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有关父爱的小事。

13、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教师听写词语,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蚕茧 报考 掀开 席子 庙会 纸屑启迪 钉鞋 丝绸 陪嫁 毕业 兼做2.回顾梦境,梳理主要场景。过渡:同学们,上节课上我们初步了解了作者的梦境中出现的几个重要场景,现在我来考一考大家,看一看谁能既快又准确地回答出来。(教师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表扬回答得既快又准确的同学。)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4.教师过渡,导入新课。过渡:父亲的那条小船是那么简陋,行驶缓慢,可是它承载了父亲无尽的期望,盛满了父亲无尽的关爱。是父亲亲自摇着小船把“我”送到一个个人生港湾,“我”在船里安稳舒适,真是酣梦难醒呢!让我们再一次跟随作者踏入那艘“父爱之舟”

14、吧!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教师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分析文章开头的特点。过渡:在初读课文时已经有很多同学注意到文章的开头很独特,那么这样开头好在哪里呢?有何表达效果?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段,边读边体会。交流示例:生:采用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便于组织情节,抒发情感,表达主题。生:运用倒叙的方式,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方法总结:记叙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

15、,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2.师生共读第29自然段,品味作者的梦境。场景一:父亲添桑叶,买枇杷。预设:教师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圈画出文中能体现父亲的特点的词句,初步体会父亲的特点及“我”的家庭特点。交流:(1)从“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辛劳的人。(2)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疼爱。(3)从“总”这个字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之深。教师小结:在这一段中,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起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开启了对深沉的父爱思念的闸门。同时,这一场景对“我”的家境做了暗示:这是一个勤劳但生活充满艰辛的家庭。场景二:父亲送“我”上学,心疼“我”被虫咬,要换房间。预设:教师提出阅读要求,指导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学生交流感悟父亲的爱子深情。阅读要求:圈画:默读课文,画出表现父亲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