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施工保障方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7574844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原施工保障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原施工保障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原施工保障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原施工保障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原施工保障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原施工保障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原施工保障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原地区施工保障方案高原地区地理特殊, 自然环境恶劣,氧气含量低、紫外线辐射大、空气干燥,对人体各项机体功能影响很大,如不注意加以防范,往往会造成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导致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因此,高原地区施工,最重要的是保障参建人员的身体健康。一、高原项目人员选择1、所有参建高原项目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医疗体检,确定身体适应高原地区低气压、缺氧的特殊自然环境。凡有心、肺、脑、肝、肾等疾病,严重贫血、高血压病和视网膜疾病患者, 均不得参与。2、选择政治思想过硬,性格开朗、工作勤奋、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遵纪守法的同志,便于人员日常管理。3、选择专业知识过硬,业务能力强,施工经验丰富的同志;在

2、上高原前,必须经过高原地区卫生、 保健及施工技术培训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4、所有参建高原项目的人员必须建立健康档案,要严格执行工前、工作期间和工后三个阶段的健康体检,实行全程动态健康监护。工前健康体检, 主要针对高原反应的程度, 对不适应高原环境的人员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工作期间实行体检制度, 及时掌握人员健康状况。5、根据工程项目海拔高的特点,在施工中尽量采用机械化作业,减少人员劳动强度, 提高施工的劳动生产率。 在施工条件和要求许可的前提下,尽量雇用当地劳动力补充非熟练工种岗位用工。二、进驻高原前的准备1/131、学习高原防护知识熟习进驻地区的地理特征、 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特点,

3、了解对身体引起危害的因素,掌握自我防护、自我保健和自我监测的常识。2、心理适应性煅炼明确在进驻高原中将可能遇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 作好思想准备,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坚强的自信心,消除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以平和心态对待困难和不利因素,主动适应高原、战胜高原。如果过于紧张,无谓地忧心忡忡、思虑过度,稍有不适便慌乱起来,给自己负面心理暗示,反而会使身体不适加剧,延长缓解时间。其实,许多高原反应症状都跟心理作用有关。三、初到高原注意事项由平原地区或较高海拔地区到更高海拔地区时, 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适应的过程通过心肺、 呼吸循环、血液和神经中枢等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来完成。 一般来说需要至少

4、 3 周时间,高原反应逐渐减轻直至消失,对低氧环境达到相对地适应, 这段时间是机体对缺氧反应最明显、急性重症高原特发病的高发期,也是劳动卫生、劳动保护和健康保障极为重要阶段,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防护:1、防止体力负荷过重减轻氧耗尽可能防止较重的体力劳动, 一些不可避免的、必须的体力劳动,间歇休息时间要长、次数要多,决不可硬拼蛮干。在初到高原数日内不宜从事中等劳动强度以上的作业,如挖运土方、开山运石等。2、合理安排作息,保证足够睡眠时间2/13进驻高原者睡眠是不可忽视的保健和体力恢复要素之一, 要正视保证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的重要性, 应安排足够的睡眠时间和采取适合的促进有效睡眠时间的方法,提高睡眠质

5、量。有利于睡眠的方法措施:( 1)睡眠环境好,室内光线柔和暗淡、 安静、噪音低,温度 1618,空气新鲜流通。( 2)睡前 2 小时不过多进食,饮水(禁用具有使神经兴奋性增加的饮料如茶、咖啡等),睡觉姿势采取右侧卧位,禁止蒙头。( 3)睡前 20 分钟用热水泡脚或按摩脚部穴位。( 4)入睡困难者适当服用镇静、安眠类药物或健脑安神中药调整睡眠。3、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方法:( 1)及时更换衣服、注意防寒保暖。( 2)使用口罩等减轻冷空气、粉尘对呼吸道刺激。( 3)服用辛辣汤散寒去湿。( 4)不吃生凉食物,禁忌或少吸烟、饮酒。上呼吸道感染治疗:( 1)出现咽痛、咳嗽、发冷发热

6、、浑身酸痛症状要及时就医治疗,不可拖延或自服退热镇痛药物,延误治疗。( 2)上呼吸道感染鉴于高原环境和气候条件应遵循: A、早期足量应用抗菌药物。 B、改善缺氧,适当间断低流量吸氧。 C、一次饮水3/13量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 饮水量超过 1000 毫升时适当用利尿剂,采用补利结合的办法,防止体内水分潴留。D、补充大剂量多种维生素,提高机体抵抗力。4、保证热能供给( 1)进驻高原后无论是在安静状态下, 还是在体力负荷条件下,由于高原高寒和为适应低氧环境机体功能活动提高, 基础代谢、能量消耗均高于平原地区,故能量供给要高于平原标准。( 2)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糖类比例,初到高原时高含糖量食

7、物有利于适应机制建立。( 3)由于高原缺氧,消化机能减退,饮食供给以易消化吸收食物为主,有条件者少吃多餐,随饿随吃保持热能供给或早餐吃饱,中餐吃好,晚餐吃少。( 4)高原大气压低,水的沸点也相对降低,与海拔升高呈反比。海拔 3000 米水沸点为 90, 4000 米以上为 85左右。因此食物应用高压锅烹调,保证食品能够煮烂熟透。( 5)日常尽量供应一些新鲜蔬菜,科学储存、洗涤和烹调。维持机体维生素和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需要,必要时可采用保健药品及酸甜饮料予以补充。四、足量饮水人到达高原后, 脊髓会很快产生大量新红血球, 以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这些新红血球使血液变得粘稠;同时,由于空气干燥稀薄,

8、呼吸加速,使体内水分丧失比平原快,这种脱水更加剧了血液粘稠。另4/13外,在缺氧状态下,人体呼吸频率加快,深度加大。引起二氧化碳超量排出,造成身体体液环境偏碱性,出现“碱中毒”现象。碱中毒会引起机体离子平衡紊乱, 身体组织细胞开始聚集体液, 造成身体浮肿,甚至出现水肿现象,同时也更促使血液趋向粘稠。足够的饮水能让你维持机体平衡, 血液循环通畅,供氧能力增强,心肺负担减轻,快速排出毒素,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高海拔环境,摆脱高原反应痛苦, 恢复良好的状况和体能。 在高原每天至少应当喝4-5 升水,水壶应随身携带(睡觉时可放在手边),随时补满。饮水要多次、每次少量,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为了不影响睡

9、眠,可以从睡觉前 2 个小时开始,逐步减少饮水量,免得不停起夜引起感冒。五、注意防寒保暖高原天气特点是:气温低,一般海拔每上升1000 米,气温下降5-6 ;早晚、昼夜温差大,有些地区早晚温差可达15-20;天气变化快。因此,在高原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谨防感冒。一定要带上足够的防寒衣物,并且勤更衣,加减衣物一定要及时,做到“宜暖不宜凉”。人在高海拔,身体机能失衡,抵抗力下降,极易生病,因此尽量少洗澡、洗头。如果患上感冒,极易引发已发一系列高原疾病。六、合理膳食在高原缺氧环境,人体新陈代谢受到影响,因而胃、肠、肝、胆等消化系统功能较平原地区减弱,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降低。与其相反,人体在高原地

10、区消耗的能量、维生素等却比平原地区大大增5/13加。因此,在饮食安排上,要增大糖类和高植物蛋白的比例,增大各种维生素的摄入,以便快速提供热量,提高机体适应能力。少食过于油腻的食物。在高原饮酒会加重心脏、 肝脏负担,其代谢又消耗体内大量水分,只会加重或延长高原反应。 如果在高原地区大量抽烟, 会影响呼吸系统的氧交换,加重高原反应。七、必要的药物和治疗措施高原地区要避免感冒。 即使很轻微的呼吸道感染, 也会增加发生高原肺水肿的危险性。 如果一旦发现感冒初起症状, 应立即服用抗感冒药。若有病症起来后再服用,一般已无效。对于一些较重的高原反应症状, 在确认程度不严重、 不会恶化的前提下,为了不影响活动

11、和睡眠,可以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和调整。八、高原病的防治:高原病多见于在海拔 4000 米以上地区工作、生活、居住半年以上者。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感觉异常、嗜睡、易疲劳、运动耐量降低,偶尔咯血和呼吸短促, 常有口唇和粘膜面呈暗红色、 出现紫绀,甚至黑色。耳廓和面部皮肤亦暗黑,眼结合膜暗红色充血,甲床出血是本病特征。即有高原红胞增多症的表现, 又有高原心脏病和高原高血压的表现,同时可伴有肺动脉高压以及神经系统的症状,因此,被命名为混合型高原病。1、常见混合型高原病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与高原高血压,高原红细胞增多与高原心脏病,高原细胞增多症与高原心脏病、高原高6/13血压三种混合型。2、预防进驻高

12、原作业,经3 个月时间高原低氧性反应如头痛、眩晕、心慌、气短、恶心、腹泻和精神不振等无明显好转,即返回平原或较低海拔地区。避免患有心肺疾病、脊柱畸形,影响胸廓活动神经肌肉疾病和过于肥胖者进驻高原从事作业。3、治疗原则:( 1)一经确诊宜转平原地区或低海拔地区治疗,一般两个月后紫绀、疲乏和脑症状很快改善,可基本恢复正常。( 2)血液稀释疗法,如静脉点生理盐水或放血疗法有利于改善血粘稠度,提高血流速度。九、高原理化性损伤防治1、冻伤:冻伤在高原高寒地区较常见,损伤的程度与所处的寒冷强度、风速、湿度和受冻时间,局部血液循环及全身抵抗力有关。预防办法是预先了解掌握气候变化做好保暖防寒准备,特别要注意肢

13、体远端保护,如手、足、耳、面等部位。治疗:首先将冻伤者置于暖房间、腋窝、股窝处放热水袋逐渐升温,青壮年和有严重外伤合并症, 身体条件许可者可采用快速升温法,即将冻伤者放置25水温的浴盆中,慢慢增加热度,使水温达3040左右,体温恢复十分钟,停止水浴升温,卧床保暖休息。冻伤局部避免硬物擦磋,用雪擦法,易造成冻伤组织破损,引起感染应7/13禁止使用。2、日光性皮炎:因高原紫外线强度高, 可致身体暴露部位皮肤损伤, 面部、颈部、手和前臂等发生急慢性过敏性皮肤炎症,损伤部位出现灼痛、发红、浮肿,可见粟粒样红色皮疹,严重者可出现水泡和渗出,数日后将脱屑而愈,反复发生者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增厚甚至水泡破溃,处理不当易合并感染。预防:主要是尽量防止日光直接照晒皮肤,裸露部位皮肤涂防晒霜或凡士林保护。治疗:轻度休息 12 日可自愈,重度局部用氧化锌软膏、 皮炎平、皮康王等或硼酸湿敷、止痛,服用维生素A、C 等,有感染者应用抗生素治疗,反应重者酌情服用糖皮质激素。3、皮肤皲裂:皮肤皲裂常年均可发生,冬春季较重,好发于手、足、面部,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