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敬老倡议书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7554096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孝亲敬老倡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孝亲敬老倡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孝亲敬老倡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孝亲敬老倡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孝亲敬老倡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孝亲敬老倡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亲敬老倡议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孝亲敬老倡议书孝亲敬老倡议书 孝亲敬老倡议书1 全体居民挚友:“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孝亲敬老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绚丽文化的精华。孔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古往今来,多少尊老、敬老、爱老的故事被传为千古美谈,流芳百世。从去年七月起先,市老龄委广泛开展“十佳孝星”评比表彰活动,就是传统孝道的继承和发展,丹桂飘香,金秋送爽,正值十月“敬老月”之际,我们谨向全镇居民发出如下倡议:弘扬优良传统,大倡尊老风尚。“霞披夕阳情无限,霜染秋枫叶正红”。尊老、敬老是上合天理,下合人伦的传统美德,知恩感恩是古今中外人人应具有的良知,和谐社会,更应是孝亲敬老,知恩感恩的社会

2、。我们每一位xx人都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自觉做到思想行动要敬重老人,不要淡漠老人;衣食起居要照看老人,不要渐忘老人;生活零用要宽待老人,不要吝啬老人;生病就医要护理老人,不要冷落老人。善待今日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全镇居民要进一步大力提倡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专心去体会老人们的甘苦,用情去化解老人们的郁闷,融合代际关系,促进家庭和谐,为构建和谐xx身体力行。孝敬父母老人,从自身做起。“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父母对我们有哺育之恩,身边老人对我们有关爱之恩,对于他们,我们都应以感恩之心来回报。百善孝为先,行孝当刚好。老年是人生中阅历最丰富的时期,但也是人生中最孤独,最

3、须要关怀的时期。敬老不以事小而不为,助老不以事难而不为。让我们通过写一封家书、吃一顿团聚饭、为老人讲一件工作的趣事、倾听老人一次长谈、给远在他乡的老人打一次问侯电话、实现老人一个愿望、带老人做一次健康检查等点滴小事做起,把敬老爱老的行动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杯水、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全体居民要从自身做起,从孝敬父母、长辈做起,以感恩之心回报自己的父母,以儿女之心关爱身边的每一位老人。心系老年人,全民齐参加。“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人是社会的珍贵财宝,理应受到社会的敬重和儿女关爱。社会各界、全镇人民都应主动参加敬老活动,努力营造“孝敬老人光

4、荣,虐待老人可耻”的良好舆论氛围。要以孝敬父母,关爱老人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的敬老、爱老、助老活动。特殊留意保障和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切实把各项惠老优待政策和维权工作落到实处,多为老人办实事,做好事,努力营造扶贫助老、关爱老人、共建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一个尊老孝亲的人是高尚的人,一个尊老孝亲的家庭是暖和的家庭。让我们携起手来,以真心敬老,以热心爱老,以诚意助老,让一个个小小的尊老行为支撑起闪光的美德,让一个个闪光的美德支撑起深厚的修养,让一件件感人的孝亲敬老事迹谱写出xx人敬老爱老的美妙华章,为全面推动我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作出新贡献!xx镇老龄工作委员会xx镇

5、妇女联合会孝亲敬老倡议书2各位同学:大家好!百善孝为先,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珍宝。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敬老文化,营造良好的.尊老敬老助老社会氛围。为进一步增加师德建设工作和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化学生感恩父母,孝亲敬老,培育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意识和实力,依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化实际,现就在全校开展孝亲敬老活动。一、百善孝为先,孝亲从小事做起。回报父母的哺育之恩,从亲切的关切问候起先。向老人问一声好,陪老人散一次步、出一次游,给老人捶一次背、洗一次脚、添一件衣、梳一次头、做一道菜,为老人支配一次体检,实现老人一个愿望等,使父母

6、身心安逸,安享晚年。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主题班会为阵地。以班为单位,开展六个一活动。每周要求老师利用班会,给学生讲一个孝亲敬老小故事;要求学生读一篇孝亲敬老故事;为父母或老人做一件孝顺事(捶背、打洗脚水或洗脚等);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写一篇听后感、读后感或做后感。三、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尊老敬老的善举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不肯定做多么感天动地的事才是楷模,将尊老敬老的爱心与行动,落实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细微环节中,持之以恒,使之成为自觉行为,也一样令人钦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敬老、助老事关你我他,连接千万家。让我们主动行动起来,集结各方的力气,敬老从心起

7、先,助老从我做起。为全部老年人都能演绎出漂亮的夕阳红,为老龄事业的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孝亲敬老倡议书3“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孝亲敬老是道德的基石,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绚丽文化的精华。秉承这一传统美德,让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老年是人生中阅历最丰富的时期,但也是人生中最孤独,最须要关怀的时期。在此,我们倡议:加入“众筹时间情系桑榆”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捐出一点点空余时间,志愿关爱老人,赐予他们生活上的照料、心理上的抚慰、亲情上的陪护。敬老不以事小而不为,助老不以事难而不为。让我们专心起先,尽己所能,发挥个人的专长和潜能,真诚参加爱老助老、尊老孝老、亲情陪伴、

8、爱心帮扶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关注、关爱老年人群体,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让老人在人生的暮年开出最漂亮的花朵。让我们携起手来,以真心敬老,以热心爱老,以诚意助老,让一个个小小的尊老行为支撑起闪光的美德,让一个个闪光的美德支撑起深厚的修养,让一件件感人的敬老事迹谱写巴蜀大地敬老爱老的美妙华章!中共四川省委宣扬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四川省志愿服务基金会20xx年3月孝亲敬老倡议书4敬重的老师、敬爱的同学们:早上好!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珍贵精神财宝。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也因此被世人誉为“诚信礼仪之邦”。古人说“孝为德之本、百行

9、孝为先”。“孝亲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更是当今世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孝”字,从造字的角度讲,是个会意字,是古人才智的结晶。这个字上面是老字头,下面是子,说明老一代和子一代是融成一体的,这就是孝。不善莫大于不孝。古代有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叫原谷,嫌自己母亲年老多病,就叫自己的儿子,把奄奄一息的母亲放在破车上,推到山林里去,扔弃不管。他儿子就照办了,然后回到家里来。原谷见儿子回来,就问:“你为什么把破车又带回来了?”儿子回答:“这破车等你老的时候还有用。”这句话多可怕!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不孝之因,将得不孝之果。孝敬父母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尊敬的父母把人生最旺盛的精力、最美妙的

10、年华,忘我无私地奉献给了子女和社会。当我们展翅高飞、感受人生的华蜜和欢乐时,不应遗忘恩重如山的父母与长辈。“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健康欢乐的生活,拥有一个华蜜舒适的晚年,是我们做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培育他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中学、乃至高校,又有多少老师为他呕心沥血,静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他人。同学们,或许你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是,假如你细致回想一下你的成长历程,是否会心有所动呢?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师长为你付出的绝

11、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劝慰。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师长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学会去感谢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谐,有欢乐,有彼此间的敬重。孝亲敬老,就是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做起,来珍惜生命赐予我们的一切。敬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主动行动起来吧,让我们荡漾于这缕感恩的春风中,使我们的校内变得更加美妙、文明、主动、健康、有序,使我们的将来变得更加美妙和绚丽,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平安和和谐!孝亲敬老倡议书5敬爱的同学们:德乃人之本,孝乃德

12、之先,孝亲敬老是人伦道德的基石。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就更应当做到“孝”,我们不光应当在家中做到,在生活中,也应当做到。因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所以,我向大家提出倡议:将每个月最终一个星期日定为“孝亲敬老日”,让大家都来孝敬自己的亲人和长辈。在平常,我们应当帮助老人做事,给老人让座,赐予老人们一些欢乐。在那天那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还可以给敬老院里的那些爷爷奶奶门讲一些好玩的事情,表演一些消遣节目唱歌、跳舞、陪他们说话,使他们欢乐地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给他人家的老人一份爱,就是给自己亲人的老人一份爱!让我们共同在一起孝亲敬老吧!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