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746240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7《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7《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7《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7《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地震中的父与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地震中的父与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武镇中心校“动感课堂教学”教案设计科目:语文课型:精读课文 (五年级)课题:17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设计者:张荣桃教材内容简析 在本课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来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 在几年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对外貌、语言和动作来描写父母之爱并不陌生,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学生对父母之爱已有所体验,应引导学生对他眼下的生

2、活进行思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一)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力目标:1.读通、读顺、读熟课文,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2.培养学生概括内容、提炼词语的能力。3.以读代讲,品读词句,概括学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多读感悟,读中理解重点词句中的表情达意。 2.品读语感,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内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策略方法“动感教学”

3、法: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展示汇报赏析评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步骤)教学内容 (学什么)教师活动(怎样指导)学生活动(怎样学习)设计意图明确目标1.根据课文后面要求定目标。 2.根据班级学生学习能力定目标。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 2.谈话导入。出示一段赞颂亲情的抒情性文字。3.揭示课题。 二、出示目标 (课件) 1.自读课文,读准12个生字字音。 2.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内容。 3.小组轮读课文,给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4.学习课文,以读理解词语、以品感悟句子。1.逐条目标导读。 2.解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1.以“激趣谈话法”,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以“目标定位法”,

4、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1.快速读课文,完成学习目标1。 2.默读课文,完成学习目标2。 3.让学生在小组中轮读,完成目标3。 4.概括学习方法,完成目标4。1.教师检查生字读音。 2.问题导读:读了课文,你知道写什么内容呢? 3.检查自读情况,初步感知课文课文内容:(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后你有些什么想法?1.学生各自快速读课文,自学生字。 2.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字情况,互相纠正和点评3.组长安排好本组同学,每人展示汇报一个小标题(教师注意随堂点拨)。 4.组长带领本组同学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学法指导:“读划思议评”)。1.以读为主,以学生为主体,交给自学方法和读

5、书方法,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 2.培养边读边想习惯,帮助学生独立理解内容。 3.运用“中心突破法”,精读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交流讨论1.交流讨论学习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说出主要人物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 2.交流讨论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是从哪些句子中领悟到。 1.教师提出交流讨论内容及要求。(主要让学生划出关键词语、重点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内容?体会到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交流步骤。(读-说-议-评) 3.教师巡视指导。(抓住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说说自己的感悟)。1.小组交流讨论,用“”划出语言句、用“”点出动作词、用“”标出神态词的描写 2.组长安排好本组同学多

6、读文中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词句采用领读、齐读的方法,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3.品读交流,说感悟(课件出示):语言:“阿曼达,我的儿子!”“谁愿意帮助我”外貌:“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1.小组讨论,人人参与,充分发挥合作交流作用,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 2.展开合作读书感悟训练,这样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敢于与文本对话的能力。3.小组交流点评,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展示汇报1.汇报学会了哪些的词语。 2.汇报展示的语言、外貌、神态句子描写,说说自己的读书感悟。 3.汇报还有什么问题没能解决。1.指导学习小组派代表汇报。

7、 2.引导学生积极发言的训练。 3.指导语言表达方法。1.每一组的号选手展示汇报。 2.每一组号选手补充展示汇报。 3.学习小组之间互相点评。 4.让每组的号同学汇报不懂的词句,请教同学帮忙解决。1.培养学生课堂发言的胆量。 2.尽量让学生人人都有展示汇报的机会,享受课堂动感的魅力。赏析评价1.赏析文中描写语言、外貌、神态的三个句子。 2.已有感情地朗读来点评。1.课件出示赏读句子。 2.抽组点评。1.主动到台上展示朗读,同学点评。 2.倾听赏读,说一说自己的学习收获。1.培养学生的点评意识。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练习课堂巩固知识训练出示练习设计(课件):1. 摘抄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

8、言描写的佳句。 2. 联系生活,出示地震灾害图片,用一句或者几句话写下你的感受。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交流展示汇报。 3.课件出示提示:文中的父亲为什么了不起。,看看文中哪些文字让你感到了父亲的了不起?用波浪线把它们画出来,在旁边用一两个词简单地写下你的感受。从练习中让学生知道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2.培养思考习惯,独立完成。回归整体 拓展延伸小结本节课内容,概括学习方法。教师点拨小结,为第二课时作好学习铺垫。1.让学生小结学法:“读划思议评” (组长汇报) 2.学生再读一读句子,感受语感。 通过写片段,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和善于思考

9、的能力。板书设计 19、地震中的父与子父 了不起 子 坚强 信念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课堂教案设计反思 这是第一课时的教案设计,从整节课的教案设计来看,比较科学合理,完全按照本镇“动感教学”先进教学模式来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的。课堂导学案设计中充分展现了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密不可分,教学环节清晰,教学步骤紧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本节课加强朗读训练,引领学生导读课文,重点突出,突破难点,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学会文中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方法,从而体会伯父鲁迅那种“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通过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总结出本节课的学习方法“读划思议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

10、、合作探究、交流汇报,以多读的方式,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动感的节奏、动感的快乐、成功的喜悦,达到有效课堂。宁武镇中心校“动感课堂教学”教案设计科目:语文课型:精读课文 (五年级)课题:17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设计者:张荣桃教材内容简析 在本课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来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读划思议评”,引领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自学课文12至24

11、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儿子的哪些画面感动了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12至24自然段,交流汇报读书理解和读书感悟。2.多读训练结合上下文理解深刻含义的句子。3.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阅读方法的能力。 2.训练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3.课堂训练学生理清课文写作能力,如:课文第一部分与下文的几个部分是什么关系(先因后果),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点明中心,总概全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多读感悟,读中理解重点词句中的表情达意。 2.品读语句语感,感受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引领导读课文12至24自然段,继续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感悟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策略方法“动感教学”法: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展示汇报赏析评价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