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镇县城总体规划基础资料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7423537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镇县城总体规划基础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天镇县城总体规划基础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天镇县城总体规划基础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天镇县城总体规划基础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天镇县城总体规划基础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镇县城总体规划基础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镇县城总体规划基础资料(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县域基础资料第一节 历史沿革天镇县在周朝属代国,战国时属赵国,称“延陵邑”,秦又设置“延陵县”,西汉设置“阳原县”,东汉改设为“当城县”“延陵乡”,隋朝属“云内县”,开皇初年设“玉泉驿”,元朝仍称“天城县”,明代设“天城卫”兼设“镇虏卫”,清代将“二卫”合并称“天镇卫”,后改称“天镇县”。1952年撤消察哈尔省建制后,归属山西省,1958年天镇县与阳高县合并,1961年分县后,恢复天镇县建制,属雁北行署辖,1993年(雁北行署取消)属大同市辖县至今。2001年进行撤乡并镇,撤宣家塔乡入逯家湾乡,大营盘乡入新平堡镇,孙家店乡入三十里铺乡,其余乡镇不变。第二节 县域概况天镇县位于山西省东

2、北部,地处晋、冀、蒙三省交界处,东经11353301143230,北纬4098404435之间,东临河北省怀安县,南靠河北省阳原县,西与阳高县接壤,北与内蒙兴和县毗邻,全县南北最长64公里,东西最宽52公路,全县总面积1635.1平方公里,占大同市总面积的11.6%。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2007年底,全县共设置5个建制镇、6个乡,221个行政村,包括玉泉镇(县政府驻地)、谷前堡镇、米薪关镇、逯家湾镇、新平堡镇、三十里堡乡、南河堡乡、贾家屯乡、赵家沟乡、南高崖乡、张西河乡。二、地形地貌天镇县位于山西高原东北部,系阴山山系,境内群山绵亘,丘陵起伏,最低海拔976米,最高2106.3米,多在100

3、01500之间,总的地形西高东低,基本地貌由山地、丘陵地、平川盐碱地构成,分别占总面积的51.2%、28.6%、20.2%。天镇盆地位于大同盆地以北,内蒙地轴的南部山脉走向北西,与内蒙地轴一致。自震旦纪以来长期受剥蚀,中生代燕山影响较大,基底褶皱颇为强烈造成本区北边山区的大断层,中部下陷而成地堑。北部边山断层走向大致为北东、南西向,水磨口至丘陵区相对为下降区。天镇县城位于天镇盆地东端,在东北角张家庄与李家庄为一缺口,南洋河流经其中。三、气候与气象天镇县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呈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历年平均气温6.4,最高气温38.1,最低气温-32.2,年平均日照时数2839.4小时,

4、年平均降雨量373.3mm,最大降雨量为93.1mm,年平均无霜期150天,最大冻土深度120cm,年平均蒸发量137.6mm,年平均相对温度55%,全县主导风向是东北风和西南风,在南洋河、三沙河、红塘河、虎沟等较大风口处和一些边山峪口的沟道,每年四、五月出现八级以上的大风,冰雹发生主要在69月之间,危害性较大。年平均风速2.2米/秒,静风频率25%。详见表21:1997-2006年历年气象资料汇总表 表21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年降水量(mm)228.7402.0306.5345.2288.2357.0455.9456.5435.33

5、16.3最大降水量(毫米)25.929.337.648.146.633.742.838.953.329.3年平均气温()7.68.38.36.87.57.66.87.67.07.8年最高气温()35.934.736.536.135.137.133.334.338.134.3年最低气温()-24.1-27.9-24.5-31.6-26.5-32.2-28.5-27.7-24.9-24.7无霜期天数131113147173165132147146183150最大冻土深度(cm)90938011210184106120119101年平均蒸发量(mm)1842.81558.22043.61850.91

6、892.51877.31465.91802.11938.42026.3最大降水量(mm)18.323.720.423.422.136.633.218.718.714.8日照总时数(h)2779.12827.22982.32862.52852.82638.22568.42828.42989.02700.6年平均风速(m/s)2.32.02.42.53.02.72.32.52.42.6平均风向频率W/13NE/14W/17SW/14SW/13NE/12WSW/12SW/14WSW/13NNE/12从降水资料分析,19972000年旱涝分析如下:97年重旱,98年正常,99年偏旱,2000年干旱,2

7、001年重旱,2002年干旱,2003年正常,2004年正常,2005年正常,2006年干旱。(一)日照、辐射境内日照比较充足,年内季节平均日照时数变化是:春季775.0小时;夏季昼长,日照时数789.2小时;秋季为677.3小时;冬季昼短,日照597.8小时。日间变化是:2至4月,每天8.4小时;5至7月,日均8.6小时;8至10月,日均7.4小时;11月至次年1月,日均6.6小时。本县年总辐射量为140千卡144千卡/平方厘米。一日内,下午2时左右地表接受太阳辐射能量最高。一年之中,6月份太阳辐射较强,七、八月份相对减弱,冬季12月份为最低值。(二)蒸发、冰冻境内蒸发大于降水,年水面平均蒸

8、发量1785.7毫米,1月份蒸发量最小为37.4毫米,5月6月为旺盛期,为309.8毫米至274.8毫米。县境内封冻5厘米土层,南高崖、谷大屯、将军庙等中高山区乡,为11月21日,川区、丘陵为11月26日;封冻10厘米土层,中高山山区是12月12日,其余为12月19日;解冻5厘米地层,平川丘陵区为4月14日,中高山区为4月21日;解冻10厘米地层,平川丘陵区为4月22日,中高山区为4月30日。中高山区比平川丘陵区全年早冻七八天,迟解冻七八天,相差15天上下。(三)湿度县境内空气湿度小,1月份水气压最小,年平均1.2毫巴,7月份最大,平均为16.9毫巴,七、八月份相对湿度最大,7月平均68%,8

9、月平均71%。一日内,相对湿度最大值在日出之前,最小值在下午2时左右。(四)风东北风是本县主导风向,年次多风向是西南风。冬季,多西南风;夏季,多西南和东北风。一年以四、五月份风速最大,均3.9米/秒以上,8月份最小,多1.9米/秒以下。一日内,夜间到次日凌晨风速小,日出前尤小,日出后渐强,下午1至3时最大,以后又渐弱。8级或8级以上大风日多在春季,最多大风日数大约39天。风沙和尘暴日数亦较多,最多为11天,多年平均沙暴日数为7天。四、水文地质天镇县境内河流属海河水系,为永定河上游,北部属洋河流域,南部属干河流域。较大的河流有四条:北洋河、南洋河、三沙河、红塘河,总流域面积为1542平方千米。河

10、流随四季及雨量多少而变化,平常除南洋河、三沙河外,其余河流均呈干枯状态。七、八月为洪水期,每逢雨季,水位增高。洪水延时不长,多在12小时左右。天镇县主要河流一览表 表22河流名称南洋河三沙河西洋河洪塘河发源地阳高县随土营村的丰稔山天镇县米薪关镇的溜冰台内蒙古兴和县五佛山南麓的苏木山区天镇县南高崖乡之坟山境内流经村镇三十里铺乡、南河堡乡、玉泉镇、谷前堡镇、逯家湾镇米薪关镇、南河堡乡新平堡镇南高崖乡支流级别洋河的一级支流南洋河的一级支流洋河的一级支流洋河的一级支流河流性质宽浅式游荡型河道孤峰山水库上游为V字型河段,水库下游为U型游荡型河段宽浅式U字型河段上游为V字型河段,下游为U字游荡型河段境内流

11、长(km)453510.415流域面积(km2)1056296202228五、地质天镇盆地南北山区均由太古界片麻岩组成,南部山丘陵区多由第四系黄土及第三系红土组成孤峰山,贾家屯一带有岩口发体零量分布,盆地内侧由巨厚的冲洪积坡洪积物组成。六、地震天镇县是一个地震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内蒙地轴天镇台穹区。东南部隔桑干断陷与燕山台褶带相望,褶皱为瓦窑口复背斜,主干断裂为阳高破碎带。地震设防烈度不小于7度。 公元294年以后天镇县及其邻区地震统计表 表23震级M76M75M64.75M5发震次数294-1951年473191952年1994年0281七、自然资源(一)土地资源天镇县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据20

12、07年底统计,天镇县现有土地总面积为245.35万亩。其中农用地123.57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0.36%;建设用地8.38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41%;未利用地113.40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6.21%。其构成如表24:天镇县土地利用表(2007年) 表24类别面积(万亩)比重(%)土地总面积245.351001、农用地123.5750.36其中耕地72.029.35其中水浇地18.917.71旱地53.0321.62菜地0.050.02园地3.461.41林地26.2910.72牧草地14.535.92其他农用地7.282.972、建设用地8.383.41其中居民点及工矿

13、用地7.733.15交通运输用地0.590.243、未利用地113.4046.21其中未利用土地104.6042.63其它用地8.803.59在农用地中耕地有72.0万亩(其中水浇地有18.91万亩),占农用地的58.26%,人均拥有耕地3.33亩,低于同期山西省(7.0亩)的平均水平,人均耕地资源较少。土地利用特征及存在问题:(1)土地资源地域性差异较大,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开发利用的限制性因素较多。耕地以平川盐碱地为主,开发利用难度大。(2)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耕地减少速度快。耕地面积由1996年的87.3万亩减少到2007年的72万亩,年均递减1.39万亩。(二)矿产资源境内矿产资源种类

14、较少,资源量相对不足。主要矿种有铁、铅、锌、白云岩、石墨、花岗石、地热温水、矿泉水、玄武岩、泥炭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现开采矿种有铁、白云岩、地热温水、粘土等,花岗石矿零星开采,规模较小,多数矿山停采。铁矿:累计查明资源储量524.03万吨(均未上储量表)。其中包括以往查明储量(344.03万吨)及本次预查储量(七个铁矿区,总资源量180万吨),有矿场地21处。铅锌矿:以六墩铅锌矿为主。矿床规模为小型,矿石平均品味较低,主要成分为铅锌,伴生银。查明资源储量(金属量):铅7355.7吨;锌12412.5吨;银35.57吨。石墨矿:仅一处矿点,位于白羊口村北及西北部。矿床规模为小型,矿石类型为晶质鳞片状石墨。全矿区统计,固定碳含量2.5-3.5%约占总量的46%;3.54.5%约占27%;固定碳大于5%的甚少,只占全区的4%,可见富矿较少,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