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教”为“导”让学生更多地去“自主、合作与探究”教学案例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742334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教”为“导”让学生更多地去“自主、合作与探究”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变“教”为“导”让学生更多地去“自主、合作与探究”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变“教”为“导”让学生更多地去“自主、合作与探究”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变“教”为“导”让学生更多地去“自主、合作与探究”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变“教”为“导”让学生更多地去“自主、合作与探究”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教”为“导”让学生更多地去“自主、合作与探究”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教”为“导”让学生更多地去“自主、合作与探究”教学案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教”为“导”,让学生更多地去“自主、合作与探究”浅谈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 邓永明从2004年9月开始,我们都进入了新课程改革实验。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语文教学工作呢?为探讨这一问题,我结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自己在的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实践经验、教研活动体会,就如何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积极运用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开展语文学习。具体地说,我们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语文教学要努力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变盲目接受为探索研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紧扣教材,按事先设计好的教案,将语文知识一点点地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必须“洗耳恭听”,认认真真地接受来自老师的知识,将它们装进自己的脑子里。“专心听课”是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唯一的先决条件,学生的学习自动性、积极性很难得到发挥。为改变这种状况,新课程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不再只是机械地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怎么样?”而是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在总体把握课堂学习目标的基础上,经常去灵活地处理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爱的实物、实事入手,采用故事、游戏、比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出自主探索学习的欲望,发现问题并开展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内容、空间从“教材”、“课堂”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除了“教材”、“课堂”,学生可以把周围的世界、自身的生

4、活都当作语文学习的场所,获取知识的对象。二、 创设情境,合作交流,变个体智慧为集体结晶。合作是当今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合作意识、团体精神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素养。我们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的这种基本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从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协调。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以单一的个体学习为主,重个人能力,轻团体协作;重独立思考,轻群体合作;重师生交流,轻横向沟通。这种教学方式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缺少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善于与人沟通。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这种局限性,通过

5、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体精神将会得到较好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学生的小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学生的活动。小组学习前,教师要先给学生一个共同的目标,使学生有合作学习的目标;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如“先分工后合作”、“先独立思考后合作交流”等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无序性和相互依赖等问题的产生;小组学习时,教师深入一个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或巡视于各小组之间,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善于运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小组,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小组学习结束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评讲,及时反馈。这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个

6、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任务,既有独立思考时间,又有相互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学生之间的优差互补,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参与面,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如在山的那边的教学,比较适宜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合作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中碰撞,在互补中提高,从而使学生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教学从整体入手,在复习旧知中让学生自主选择本课的学习内容,并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先让学生轻声读诗歌内容,找出疑难,师生合作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呈现出来。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问题,参与小组讨论。其间,教

7、师在各组内巡视,了解学情,适时点拨,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深入。接着,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及收获,并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向其他组请教,并适时开展竞赛活动。待这一环节充分讨论后,教师对这一阶段的合作进行小结,以利于下一步合作的开展。这种学习方式,既实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有差异的发展,又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成功的体验能激起学生的内驱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样,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培养团队意识的目的。三、以人为本,自主探索,变被动吸收为自主汲取。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学比较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

8、挥;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课堂时间大部分被教师占去,致促学生极少有读书、思考、合作、讨论,实践探索,质疑问难,自读自悟的时间、机会。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状态,参与意识不强。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明显的“传授”与“接受”的主次关系。“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对知识而言,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交流、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智慧的火花、创新的萌芽,充分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讲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样的课堂学习,既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有利于优化学生自我创新的潜在动力。为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局限性,在新课程教学中,我

9、们还要给学生留足思维的时空,让学生自由地发展,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学习的领空遨游。孩子们的想法虽然很天真,很独特,但这正是个性凸现之时,创造性萌发之机,教师要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发现,才能真正放飞孩子的思想,绽开创造思维的火花,也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需求,让学生自觉能动地学习,有个性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四、以形式新颖、个性化的作业取代机械、过多的重复性的练习。传统的教学方式决定了都是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中重复枯燥的东西比较多,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此,为了每个学生更好的发展,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以形式新颖、个性化的作业取代机械、过多的重复性的练习。形式新颖、个性化的作业练习,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还改变了老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教与学的优化。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在语文课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变“教师”为“导师”,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与探索的时空,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让学生享受更多的学习的乐趣与成就,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自主地获得信息,积累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