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一课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7423199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品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品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品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一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一课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化学学习资料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本节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在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结合化学1(必修)中学习的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探究,整合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对金属钾性质的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下简称“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二)知识框架通过探究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通过寻找新材料、探矿等实例通过整合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2、性质、预测钾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认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了解元素周期表在哲学、指导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意义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旧教材是根据第3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通过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而新教材则是在学过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和金属钾性质,再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教材这样处理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来指导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以第3周期元素和A、A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

3、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3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活动探究”,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概念的思想方法;2通过“阅读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整体学习,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通过对门捷列夫的预言和一些化学元素的发现等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4、2通过对元素“位、构、性”间关系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事物的普遍联系”和“量变引起质变”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3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2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下探究和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三、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并准备实验探究方案;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归纳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元素周

5、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它对我们化学有什么作用呢?大家知道,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时,人类只发现了六十多种元素,因此他做过很多大胆的预测,如他就预测在硅和锡之间存在一种元素-“类硅”,15年后该元素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为了纪念他的祖国,将其命名为“锗”。【投影】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体积单质比重二氧化物四氯化物比重体积沸点比重体积类硅72135.54.7221001.9113锗72.613.225.474.70322.16861.887113.35思考:你知道门捷列夫是如何做出如此准确的预测的吗?【板演】请写出第3周期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交流与研讨】(1)第3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是

6、如何递变的?(2)尝试用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预测第3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或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媒体展示】第3周期元素名称、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慨述】第3周期元素从钠到氯,随着核电荷数增加,原子半径减小,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减弱,得到电子能力增强。【设问】如何用实验验证你的结论?【阅读】教材P21页“方法导引”。【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论证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相对强弱。【实验探究】取一镁带,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儿加热试管至水沸腾。观察现象。【讨论】回忆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并与镁和水反应的现象相

7、比,你得出什么结论?【观点陈述】每组选派一位代表陈述自己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板书】Mg + 2H2O = Mg(OH)2 + H2【结论】钠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比镁强.【实验探究】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向试管中各加入2mL1mol/L盐酸。观察现象。【讨论】比较镁和铝分别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程度,你又得出什么结论?【观点陈述】每组选派一位代表陈述自己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板书】Mg + 2HCl = MgCl2 + H2 2Al + 6HCl = 2AlCl3 + 3H2【结论】镁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比铝强.【实验探究】向盛有Al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N

8、aOH溶液,直到产生大量白色絮状沉淀为止。将所得沉淀分盛在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HCl和NaOH溶液,观察现象。【板书】AlCl3 3NaOH = Al(OH)3 3NaCl Al(OH)3 3HCl = AlCl3 3H2OAl(OH)3 NaOH = NaAl(HO)4【讲述】由于Al(OH)3既能和发生中和反应,又能和发生中和反应,我们把Al(OH)3称为两性氢氧化物。【讨论】从上述实验中能否比较NaOH、Mg(OH) 2和Al(OH)3的碱性强弱?元 素钠镁铝单质与水反应与冷水剧烈反应与冷水反应缓慢,与热水反应迅速单质与盐酸反应剧烈反应剧烈反应,较镁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NaO

9、HMg(OH) 2Al(OH)3碱 性强碱中强碱两性氢氧化物结 论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板书】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过渡】我们又如何判断硅、磷、硫、氯四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呢?【阅读】教材P22页“方法导引”请完成表格:元 素硅磷硫氯单质与氢气反应难易气态氢化物化学式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酸 性结 论【板书】硅、磷、硫、氯四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讲述】请看元素周期表,我们不难发现,除第1周期外,周期表中每一周期都是从活泼的金属逐渐过渡到不太活泼的金属元素,再到非金属元素,最后到性质极其稳定的稀有气体元素结

10、束。【达标检测】1.下述事实能够说明硫原子得电子能力比氯弱的是( )(A)硫酸比盐酸稳定 (B)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C)盐酸酸性比氢硫酸强 (D)硫酸酸性比高氯酸弱2.电子层数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XO4H2YO4H3ZO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 XYZ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Z(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YZ (D)单质与氢气反应难易XYZ3.按C、N、O、F的顺序,下列递变规律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C)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大【课后作业】课本P28页第5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