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实验 弹性球的非弹性碰撞的研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477422964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宅家实验 弹性球的非弹性碰撞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宅家实验 弹性球的非弹性碰撞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宅家实验 弹性球的非弹性碰撞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宅家实验 弹性球的非弹性碰撞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宅家实验 弹性球的非弹性碰撞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宅家实验 弹性球的非弹性碰撞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宅家实验 弹性球的非弹性碰撞的研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实验5 5 弹性球的非弹性碰撞的研究弹性球的非弹性碰撞的研究【实验目的】【实验目的】1 1、将智能、将智能 的内置传感器和视频功能与搭载的的内置传感器和视频功能与搭载的 Phyphox Phyphox 软件相结合,利用其中的软件相结合,利用其中的“InInelasticelastic collision collision非弹性碰撞测量功能,通过自主非弹性碰撞测量功能,通过自主设设计实验,研究弹性球与地面的碰撞过程中能量损失计实验,研究弹性球与地面的碰撞过程中能量损失的特点及决定因素;的特点及决定因素;2 2、熟练掌握数据处理的列表法及数据处理软件。、熟练掌握数据处理的列表法及数据处理软件

2、。.【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小球自由下落撞击地面会由于发生非弹性碰撞小球自由下落撞击地面会由于发生非弹性碰撞而不断被弹离地面,直到小球的能量由于消耗慢慢而不断被弹离地面,直到小球的能量由于消耗慢慢变为零,最终不再弹起如果保持小球在弹跳的过变为零,最终不再弹起如果保持小球在弹跳的过程中尽量处于竖直方向,与水平面垂直,那么小球程中尽量处于竖直方向,与水平面垂直,那么小球每一次弹起又落下的过程可以等效为一次竖直上抛每一次弹起又落下的过程可以等效为一次竖直上抛运动。由于竖直上抛运动具有对称性,即:从地面运动。由于竖直上抛运动具有对称性,即:从地面升到最高点和从最高点落回地面的时间是一样的,升到最高点和

3、从最高点落回地面的时间是一样的,所以,可以把竖直上抛运动的下落过程等效为自由所以,可以把竖直上抛运动的下落过程等效为自由落体运动。落体运动。.测量获得小球与地面每两次碰撞的时间间隔为测量获得小球与地面每两次碰撞的时间间隔为t1,t2,t3,由此获得物体高度如下,碰撞过程如图,由此获得物体高度如下,碰撞过程如图1所示:所示:图图1篮球与地面碰撞示意图篮球与地面碰撞示意图.翻开翻开Phyphox中的中的“Inelastic collision非非弹性碰撞测量功能的采集弹性碰撞测量功能的采集“高度测量模块,按高度测量模块,按下界面最上方的开始键,然后手松开小球使小球自由下界面最上方的开始键,然后手松

4、开小球使小球自由下落,下落,Phyphox 即开始记录并生成数据,这个模块可即开始记录并生成数据,这个模块可以自动记录小球相邻两次碰撞接触面声音的时间间隔,以自动记录小球相邻两次碰撞接触面声音的时间间隔,也就是每次小球弹起的时间间隔,并根据系统内置的也就是每次小球弹起的时间间隔,并根据系统内置的重力加速度默认值推算出小球释放及每次落地后弹起重力加速度默认值推算出小球释放及每次落地后弹起的高度,分别为高度的高度,分别为高度h1、高度、高度h2,时间间隔分别时间间隔分别为为时间时间t1,时间,时间t2。如下页图。如下页图2所示。所示。.图图2 2.测得每次弹起的高度,计算获得每次小球与地面测得每次

5、弹起的高度,计算获得每次小球与地面(或桌面或桌面)碰撞后的能量损失为:碰撞后的能量损失为:我们定义我们定义为第为第n次碰撞前后的能量损耗率,那次碰撞前后的能量损耗率,那么么:.【实验器材】【实验器材】1、弹性球:如乒乓球,弹簧球,篮球或其它可以、弹性球:如乒乓球,弹簧球,篮球或其它可以 居家找到的弹性球。居家找到的弹性球。2、:1台搭载有台搭载有 Phyphox 软件。软件。3、刻度尺。、刻度尺。4、胶带等。、胶带等。.【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翻开、翻开 Phyphox,选择,选择“(In)elastic collision(非非)弹性碰撞测量,点击开始按钮。弹性碰撞测量,点击开始按钮。2、

6、将弹性球举起一定高度,通过刻度尺测量其初始、将弹性球举起一定高度,通过刻度尺测量其初始高度高度h0,放在地面放在地面(或桌面或桌面)距离弹性球下落点不距离弹性球下落点不远的地方远的地方(篮球在篮球在20cm以内,乒乓球或弹簧球在以内,乒乓球或弹簧球在10cm以内以内),注意不要让下落球体砸到,注意不要让下落球体砸到 。可将刻度尺可将刻度尺(皮尺皮尺)通过胶带固定在墙上,或者其通过胶带固定在墙上,或者其他笔直的物体上作为高度的参考;也可以用胶带在不他笔直的物体上作为高度的参考;也可以用胶带在不同的高度上贴上一个参照物,通过参照物与地面的距同的高度上贴上一个参照物,通过参照物与地面的距离,获得弹性

7、球下落的高度。离,获得弹性球下落的高度。.在球体不碰到在球体不碰到 的前提下让下落点与的前提下让下落点与 的距离尽可能的距离尽可能距离短,原因在于距离短,原因在于 测量上下是通过测量上下是通过 录音功能记录相邻录音功能记录相邻碰撞之间的时间差,为减少误差,应减小下落点与碰撞之间的时间差,为减少误差,应减小下落点与 的的距离。距离。3、松开弹性球,让球体自由下落,测量球体每次落地、松开弹性球,让球体自由下落,测量球体每次落地后弹起的高度,软件记录的高度有:后弹起的高度,软件记录的高度有:h0、h1、h5,共共6组高度数据,记录在表组高度数据,记录在表1中,数据可通过中,数据可通过phyphox软

8、件中软件中的高度测试模块获得。的高度测试模块获得。4、将小球放在同一高度、将小球放在同一高度h0处,再重复处,再重复5次取平均值,次取平均值,记录在表记录在表1中,并计算不确定度。中,并计算不确定度。.5、将小球前次弹跳的能量损失记录在表、将小球前次弹跳的能量损失记录在表2中,数据中,数据可通过可通过phyphox软件中的能量测试模块获得。软件中的能量测试模块获得。6、改变下落高度,每个、改变下落高度,每个20 cm进行一次实验,进行进行一次实验,进行5次次实验,将前实验,将前4次弹跳碰撞之后的平均能量损失次弹跳碰撞之后的平均能量损失(百分比百分比)记录在表记录在表3中。中。7、以小球释放高度

9、为横坐标,平均能量损失为纵坐、以小球释放高度为横坐标,平均能量损失为纵坐标,将小球不同释放高度的平均能量损失数据标,将小球不同释放高度的平均能量损失数据(表表3)分分别进行拟合,根据点的分布趋势,选择别进行拟合,根据点的分布趋势,选择“线性拟合线性拟合绘图,获得弹跳过程平均能量损耗与小球释放高度的绘图,获得弹跳过程平均能量损耗与小球释放高度的关系。关系。.高度高度次数次数h0h1h2h3h4h5123456平均值平均值【数据记录】【数据记录】下落高度下落高度 h0=表表1 Phyphox数据记录数据记录.高度高度次数次数第一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三次第三次%第四次第四次%平均能量损平均能量

10、损失失%123456平均值平均值表表2小球在高度为小球在高度为h0释放时,前释放时,前4次的能量损失次的能量损失.能量损失能量损失%高度高度(cm)第一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三次第三次%第四次第四次%平均能量平均能量损失损失%20406080100表表3小球在不同高度释放时的能量损失小球在不同高度释放时的能量损失注意:表中的高度数据可根据自己的实验自行调节。注意:表中的高度数据可根据自己的实验自行调节。.【数据处理】【数据处理】1、计算高度的不确定度。、计算高度的不确定度。2、根据表三的数据获得弹跳过程平均能量损耗与小球释、根据表三的数据获得弹跳过程平均能量损耗与小球释 放高度的关系,并通

11、过放高度的关系,并通过Origin或或Excel作图。作图。【思考题思考题】1.小球下落高度和平均能量损失满足什么样的关系?小球下落高度和平均能量损失满足什么样的关系?2.如果小球尺寸发生变化,相同高度下其能量损失如何如果小球尺寸发生变化,相同高度下其能量损失如何变化?变化?3.如果手头既有乒乓球又有弹力球,试讨论二者能量损如果手头既有乒乓球又有弹力球,试讨论二者能量损失率的异同,分析空气阻力对二者的影响。失率的异同,分析空气阻力对二者的影响。.小球种类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平均能量损失%乒乓球23.919.418.216.619.5小弹球19.319.619.218.319.1大弹

12、球30.227.928.228.728.8附录附录 种小球释放高度为种小球释放高度为60cm时前次弹跳的能量损失时前次弹跳的能量损失.能量损失%高度(cm)乒乓球小弹球大弹球2014.617.627.54017.119.328.46019.519.128.88020.619.630.310022.420.931.73种小球不同高度释放时的平均能量损失种小球不同高度释放时的平均能量损失 在喻漫雪在喻漫雪,周海忠的实验中,个小球的数据:一个直径周海忠的实验中,个小球的数据:一个直径cm的的乒乓球、一个直径乒乓球、一个直径cm的弹球和一个直径的弹球和一个直径cm的弹球,其中大小弹球的弹球,其中大小弹球的材质一样。的材质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