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昆曲的初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7421861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与昆曲的初遇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与昆曲的初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与昆曲的初遇(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与昆曲的初遇文管1002班 施广明大三第一学期开设了昆曲欣赏课,在刘老师的讲解中,我感受到了昆曲的魅力。于是9月8号那天,我和朋友一起去了一趟昆山,来到了千灯镇。走在千灯古老的石板街上,我起初并没有多少新奇,因为江南有很多这样的小桥人家,风景大都如此。当我们走进一间戏楼,看到门口关于昆曲的介绍,感觉被某种神奇的东西吸引着,上楼、坐下,耐心地等待着昆曲表演开始。当客人熙熙攘攘的走进戏楼,并安静地坐下后,戏台上悄然走上一男一女,男穿灰白长袍衫,女穿一件素雅的旗袍。微微鞠躬施礼后,分别在戏台中间一张方桌左右坐下。男的怀抱一种像三弦的乐器,女的怀抱一琵琶。给人一种素雅端庄和宁静的感觉,实在是得体得很

2、。男士长着一张标准的江南男人的脸,白皙而又富有棱角,帅气中透漏着成熟的儒雅,一双有灵性的眼睛清澈空寂,给人无限爽的感觉。他简单的介绍后,为我们表演了一曲昆曲弹唱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我终于知道了语言文字的有限性,这世上确实存在一些文字所难以表达的东西。你必须身临其境,必须回味,必须品茗而和。女士的演唱更是精彩,使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吴侬软语!那样的开口,那样的发音,那样的拖腔不到现场,简直无法形容和转述。昆曲,原名“昆山腔”。早在元末明初之际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后来流传开来。其中最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是:牡丹亭、十五贯,长生殿等,另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戏,如思凡、断桥等。 返程的路上,我还在回味着当时演奏的情形,学着、唱着,十分惬意。在车上,我忽然想起了陈圆圆-这个苏州昆腔班的女子,吴三桂为了她“冲冠一怒”,引清兵入关,改写了历史。是不是这老吴也是爱上了昆曲的韵味呢?呵呵,不得而知。到了无锡,无锡的夜晚飘起毛毛小雨。车子缓缓穿行在锡城的大街小巷里,我仿佛看到一个穿长衫的男子,撑着一把雨伞,哏着昆曲,在姑苏城的雨巷里,静静地等待着那“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