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4万吨的钢结构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742047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3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4万吨的钢结构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年产4万吨的钢结构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年产4万吨的钢结构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年产4万吨的钢结构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年产4万吨的钢结构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产4万吨的钢结构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4万吨的钢结构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建辽宁天劲钢结构有限公司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 总论1.2建设单位经济效益与经营状况我公司生产面积远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市场需求,正在运作 新厂区建设工作。通过本次建设,解决该项目生产场地问题,同时也为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的大好机会。1.3可研报告编制的内容根据项目建议书及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按照国家颁布的各项规范,结合该项目的实施内容,对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的工艺要求、设备选择、原材料供应、产品的市场状况、公用工程、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及消防等具体内容进行综合的可行性研究,并对该项目将产生的长远经济效益做出分析,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进行论证,以确定项目是否合理可行。1.4项目概况本项目为“年产 4

2、万吨的钢结构产品”,具体包括数控轻型H钢、数控重型H钢、数控箱型梁(柱)、数控管桁架等钢结构产品。应用于建筑、桥梁、公路、电力、石油平台等领域,做为高层楼宇及工厂的骨架、主体支柱或大型钢杆等钢结构,以钢结构代替砖木混凝土等传统建材。该项目产品实现产业化,将促进建筑行业由过去的秦砖汉瓦走向钢结构建筑工厂化生产新时代,有力地保护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建筑钢结构是中国目前最具活力、市场前景最广阔的朝阳产业。1996年我国钢产量突破了亿吨大关后,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自此,中国的钢结构产业摆脱了由于钢材数量不足对钢结构应用的约束,驶上了积极发展的快车道。一个巨大的钢结构市场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号角正以惊人

3、的速度在建筑、公路桥梁、石油等领域蓬勃扩展,钢结构市场前景之远大令人难以估量。建筑楼房实现工厂化生产是必然趋势,钢结构民用住宅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方兴未艾。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钢结构产业的发展,这给钢结构设备制造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中国的钢产量,从2001年的钢产量达到1.6亿吨,至2009年达到5亿吨,2010年将超过6亿吨,钢材消费也一跃成为世界之首。随着中国钢材实现了从短缺到充裕的大跨度的飞跃,国家相继出台了“发展钢结构,开发钢结构制造、安装技术”的一系列产业政策。由于钢结构具有强度高、重量轻、抗震效果好、便于安装、易实现工厂化制造等优点,一些高层建筑(如摩天大楼)、大型体育场

4、馆网格结构、广场建筑网格结构、大跨度的桥梁、海上石油平台等若没有钢结构,几乎无法实现。最近,建设部明令2003年前在全国51个大中城市停止生产粘土砖,采用新型绿色环保建材,即钢结构代替粘土砖和钢筋混凝土建筑用材料。二十一世纪的主题是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钢结构建筑正体现了这一新的理念。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钢结构用钢年消耗量220万吨,占钢产量的1.3%,而H型钢占钢产量0.4%,还远低于美国8%的比例。我国建筑中采用钢结构设计的份额只达到整个建筑市场的5%,这与我国钢产量很不匹配。这又说明,建筑上采用钢结构的市场空间极其广大。随着钢结构市场的不断扩展,钢结构制造行业一跃而成为另世人瞩目的朝阳

5、产业。这同时给H型钢制造产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但国内生产H型钢的设备普遍比较落后,这与我国的工业需求很不协调。H型钢主要适用于船业、建筑业、电力、桥梁、石油化工等行业钢结构H型钢的生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H型钢、箱型梁是为钢结构建筑行业提供建筑材料,90年代我国钢结构生产只停留在手工拼焊作业的水平,生产落后、成本高、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目前该生产线已完全将其落后的状况取而代之,为我国钢结构建筑材料的生产提供充分必要的条件与可靠性给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八十年代H型钢主要来源于钢厂进行热轧制而成。形状局限于等截面,规格少,比较单一,较大、较长尺寸受到热轧制模具的限制,适应不了钢结构建筑行业的要求。

6、目前,钢结构建筑领域正在迅猛发展,对H型钢及各种变截面H型钢和箱型梁,需求量不断增大,所以钢结构、箱型梁市场需求量应运而生,而且不断壮大。项目建设地点为 辽宁省营口市西市区 ,总占地面积 33300 万平方米,该项目建筑面积 21000 平方米,其中:新建生产厂房 21000平方米。新增设备 3 条线。新增职工人数 200人。项目总投资 5000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4700 万元,铺底流动金 500 万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形成年生产钢结构 4 万吨以上 的综合生产能力。销售收入 万元税金 万元净利润 万元投资回收期 2 年本项目 2 年达产。项目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同行业中

7、处于领先地位。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建设事业也随着时代的脉搏飞速发展,建筑材料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工艺大革命,“数控新型建筑材料制造生产线”就是这次工艺大革命的制造装备依托。而国内目前在这一领域还非常落后,处在人工加机械的水平,远远适应不了建筑钢结构发展的要求。为了建立新型建筑材料制造生产基地,迅速提高建材工业制造水平,与世界接轨。本项目的开发目标是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形成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技术装备产业化。2.1 项目产品采用先进设备实现高质高效产品2.1.1数控H型钢自动生产线的先进性(1)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H型钢生产,大大的提高了生产线的整体自

8、动化水平,并与管理信息系统接口;(2) 采用数字控制实现H型钢三块板件一次连续组立动态定位,四把焊枪同时自动点焊成型。大大减少人工干预,工效比传统的两次组立方式提高1倍。在国外H型钢的生产设备虽有三块件一次组立成型的设备,但只限于等截面、小规格的轻型H型钢生产,对于如本项目设备能组立的大范围规格的变截面H型钢三块件一次组立成型的自动化生产线,国外尚未出现;(3)在计算机软件控制下,选用一台CO2气保焊电源,供给四把焊枪进行顺序点焊,提高了生产线自动化水平,并节省三台焊机电源;(4)在一条H型钢生产线上,可同时生产等截面、变截面,轻型、重型及大规格、变化幅度产品,生产线具有高度柔性化生产能力;(

9、5)采用新型的遥控翻转平移机,代替传统的链式翻转机进行工件翻转,集翻转、平移于一体,使自动线整体匹配更合理;(6)采用新型卧式翼缘矫正机,可将两块翼板一次性完成矫正,同时可以矫正变截面H型钢。卧式翼缘矫正机可以减少一次翻转和一次矫正,缩短了生产线的长度,提高了翼缘矫正工序的工作效率,节省时间,使产品能及时下线,为下道工序创造条件。2.1.2数控箱型梁(柱)自动生产线的先进性(1)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箱型梁生产线,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控制软硬件系统版权自主;(2)合理的控制方式。总控制台的计算机与生产线的各台工业控制计算机实时通讯。以集中联锁控制、分台控制和遥控相结合,菜单程序化

10、设定,与合理的机械结构、流畅的工艺过程相匹配,极大地方便了生产作业;(3)各种技术参数及生产节奏进行优化控制。如:组立定位、焊接参数、焊缝自动跟踪、钻孔位置的准确定位、铣削刀盘的轨迹控制、进刀量的合理给定、生产过程中综合信息的汇总、质量监控等;(4)数控机械定位、自动点焊组立,取替了传统的机械夹紧人工点焊工艺。这在箱型梁(柱)的生产方式上是重大突破。而传统组立方式不仅人工干预多,劳动强度大,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性;(5)先进的钻孔技术。该公司设计的数控龙门钻机可在箱型柱的两侧对应同时钻孔,在电脑控制下自动确定孔位,省去了人工划线环节,提高钻孔效率2倍。同时,根据用户场地情况可采取“预钻孔方案”

11、,使自动生产线长度缩短,节省用地;(6)先进的生产线实时管理技术。在总控制台的实时监控下,实现箱型梁(柱)的流水线生产。总控制台通过中央控制电脑和监控系统掌握全线的生产情况、合理调度、记录生产数据;(7)生产线还能组立H型钢、T型钢、U型钢和十字柱,具有多功能柔性生产能力。2.1.3数控管桁制造生产线的先进性(1)采用计算机技术,生产线切割下料、折弯、合缝、焊接的自动化水平高;(2)锥管合缝焊接采用计算机控制、复合跟踪技术,使焊缝均匀,质量好;(3)管材切割采用先进的六轴数控相贯线切割机,可切割多管对接的相贯线孔和端头,切割速度快、质量好;(4)菜单操作,屏幕显示,实时跟踪,人机对话界面友好,

12、操作方便。另外,上述三种自动化生产线均采用了先进实用的数控火焰切割技术,智能化自动切割,快速而准确,可直接切割坡口。在电脑的控制下集钢板裁条下料和隔板以及附件下料于一身。专用的电脑自动套排料系统软件,使钢板切割排料方案达到最优化,钢材利用率达90%以上,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2.2 项目建设必要性进入二十一世纪,绿色、环保、健康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在建筑行业,那些危害人类健康、破坏生存环境的建筑材料已不再受欢迎。国家建设部颁发文件2003年起在全国51座大中城市禁止使用粘土砖,鼓励采用新的建筑材料代替传统的建筑材料,而钢结构是最理想的环保建筑材料。1996年我国钢产量超过亿吨大关后,中国钢产

13、量已连续八年世界第一。国家产业政策开始鼓励建筑钢结构的发展,钢结构行业迅速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2003年钢产量达2.3亿吨。预计2005年达3亿吨,2010年建筑钢结构的发展目标是争取每年全国建筑钢结构的用钢量达到钢产量的6%。由于建筑钢结构的发展,建筑业的理念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延续几千年秦砖汉瓦的传统湿法施工方式已被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这种干式施工所取替。施工速度大幅度提高,也不再受季节的限制。中国的建筑企业都在努力的向钢结构方面发展过度。仅几年时间,在国内已形成了钢结构5大板块区域,既闽粤、苏杭、上海、北京、天津。山东、中原、西北、东北地区也相当活跃。2008年奥运会、西部大开发

14、、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为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钢结构工业的迅速发展拉动了对钢结构制造装备的巨大需求。然而,国内的钢结构制造装备却非常落后,还仅处于人工加机械的低水平,远远适应不了钢结构发展的要求,这是国家急需解决的行业战略问题。在建筑业中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地基费用省、占用面积小、工业化程度高、外形美观等一系列优点,与混凝土结构相比它是环保型和可再次利用的,也易于产业化生产。发达国家在房屋建筑中广泛采用钢结构。随着建筑、交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道路、桥梁、电力建设的迅猛发展,大尺寸型钢的供应出现严重供不应求状况。对高层钢结构体系在采用组合柱的

15、框架中推行用钢梁代替砼梁,采用钢管杆件的网架增多,在机场楼、大型场馆都广泛采用空间桁架,其杆件多为圆钢管。现代城市、公路两侧的灯杆已不再使用传统的水泥柱而是采用锥形钢管代替,造型美观、实用而不破坏环境。所以,迅速扩大生产能力,建设一个国内一流生产基地是十分必要的。第三章 市场预测3.1 市场分析2003年我国钢产量达到2.3亿吨,而钢板产量近1亿吨。据建设部科技司发的消息,在世界发达国家钢结构建筑已占总建筑面积的73%。我国去年全国总建筑面积为5.7亿平方米,而钢结构建筑只有284万平方米,是全国建筑面积总体的1/200。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传统习惯、加工设备落后、生产效率低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说明钢结构的建筑市场潜力非常巨大。“十五”期间,预计建筑业每年可保持12的增长速度,这样,我国将要兴建20亿平方米的城镇住宅和一大批农村住宅。此外,西气东送、西电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重点工程正在实施,加之2008年北京将举办奥运会,此后几年每年就需100万吨钢材用于奥运会场馆的建设,这是我国钢结构应用的千载难逢的机遇。据悉,北京将在2008年奥运会前新建大量体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