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的艺术手法高品质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7420468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道难》的艺术手法高品质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蜀道难》的艺术手法高品质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蜀道难》的艺术手法高品质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蜀道难》的艺术手法高品质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蜀道难》的艺术手法高品质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道难》的艺术手法高品质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v1.0可编辑可修改蜀道难的艺术手法一、解题“蜀道难”,古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诗人李白袭用乐府古题,根据这一诗题的传统内容,写自己在长安时送别友人入蜀的所见所感,歌咏蜀道之艰难,行旅之辛苦。本诗以七言为主,兼以不少杂言句,节奏多变化,与散文句法相似,格律流转华美。再加上李白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奔放的激情,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剑阁形势之险,蜀中战乱之烈。由此抒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二、教学目标1、诵读全诗,把握本诗的格律。2、梳理全诗由古至今,自秦入蜀的行文脉络。学习本诗想象、夸张的主要艺术手法,品味李白纵横飞扬的语言魅力。3、感受本诗宏大气势和奔放感情,通过诵读,

2、培养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三、教学要点(一)教学重点: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流转华美的格律和豪迈飘逸的气势。2、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二)教学难点: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知道当时的文坛泰斗贺知章,看了还没有什么声名的李白的诗作蜀道难的时候,称他是什么吗(谪仙人)从此李白就有了一个“诗仙”的美称。据说杜甫读了蜀道难,称赞他“笔落经风雨,诗成泣鬼神”。蜀道难可以说是李白的成名作。究竟这首诗奇在 何处,今天,我们就通过诵读和鉴赏共同感受诗歌的奇特之处 (二)诵读感知风格之奇1、下面先请大家听一遍老师诵读,

3、听的时候注意感受诗歌风格以及格律。2、生诵读。3、提问:通过诵读和听读感受这首诗歌又怎样的风格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雄浑、豪放;以七言为主,兼以不少杂言句,节奏多变化,与散文句法相似。)4、提问:主旋律是那几句话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三次)噫吁曦,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5、指导诵读,感受诗风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下面试分层加以解说:“噫吁曦,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

4、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 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哦” 是惊异之辞“危” “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 “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 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能使红润的脸色枯萎,应读出害怕的感情,声音也应该越来越低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小结通过对主旋律的诵读,诗歌

5、一唱三叹的风格就体现出来了(三)品读涵泳意境之奇欧阳修这样评价蜀道难:“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 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李白的这种与众不同的风格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营造的他反复咏叹 蜀道难,蜀道到底难在哪儿请同学们抓住文章的主旋律,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个角度突出 了蜀道难,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加以赏析,注意句子所用的表现手法1、赏析第一小节(1)提问:第一处的难是从什么角度写蜀道难的(山势之高)(2)提问: 哪些句子可以体现这一特点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一句来鉴赏一下。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一一用了 “六龙回日”的神话故事,作者 还用了上下对举的方式说明

6、蜀道难行写出了山势之高,绵延接天万仞之深,极望回旋把蜀道 的危和高写得令人心惊肉跳小结主要用了神话,突出了蜀道的高峻,连太阳神见了它都要绕道行驶,意象可谓 阔大雄奇。“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一一巧妙地化用“五丁开山”这个神话传 说故事,写出了开蜀道的难写出了古代人与自然的斗争和改造自然的强烈的愿望,以及改造 自然的困难这句话显得很有气势,写出古代劳动人民在劈山架路的过程中的悲壮的业绩而且 这句话还运用了传说故事极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一一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第二句写出了蜀道山 势迂回,地势极为复杂,是一种会让人迷惑的山路,走进去就像迷宫一样突出了蜀道的

7、迂回 盘旋曲折的特点。“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攀缘”一一按理说黄鹤飞得很高,连黄鹤都飞不过去,可见蜀道山势的高峻猿猱一般攀缘技术比较好,这种山连猿猱都攀不过去,可见山势的险峻 通过黄鹤和猿猱都飞不过去或者攀不过去来侧面的烘托出蜀道之高实际上是一种以虚衬实 的写法。参“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一一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通过摹写神 情、动作侧面: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一一 这也很像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 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小结由此可知,第一小节里有大胆的夸张,有丰富的想象

8、,还引用了神话传说,虚实 结合,意象十分的雄奇、壮阔,感情奔放,读来确实有摄人魂魄的效果充分的体现了李白浪 漫主义诗歌的特点。2.赏析第二小节(1)第二小节有两处描写的文字,请分别把它勾画出来(2)提问:这两处描写展示了蜀道的什么特点(蜀道的险)(3)提问:这两处文字是怎样来变现蜀道的险峻的“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一一这是诗人设想 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 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 到孤寂得可怕。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9、)使人闻声失色, 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豚,破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舔崖转石,都会危及 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运用夸张:“连峰去天 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小结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故沈德潜

10、云“起雷霆于指顾之间”,绝非虚言!3.赏析第三小节(1)提问:第三段是从什么角度写蜀道的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表现了蜀道易守难攻,地势的险要。“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蜀地凶险。小结蜀道如此的高峻,如此的险阻,猛兽如此的凶恶。(2)提问:如果让你们进蜀山,走蜀道,你们会有什么感受雄奇可怖:这就是李白这首诗给我们营造的奇特的意境(3)同样是写蜀道,我们看三秦民谣怎么写的: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孤云两角,去天一握山水险阻,黄金子午蛇盘鸟机,势与天通(三秦民谣)武功县的太白山很高,离天只有三百尺孤云、两角二山,离天只有手一拳那么近;山 高水急的子午谷,战略地

11、位十分重要蛇盘、鸟极两座山,山势曲折险峻,高耸接天。提问:同样是写蜀道,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首民谣和李白的事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相同好不同之处(相同:夸张;不同:想象,神话传说,侧面描写,虚写映称)小结李白的这种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神奇的传说,奔放的激情,就构成了浪 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手法多样造意境奔放的激情 瑰丽的想象 大胆的夸张 神奇的传说)(三)精读揣摩意蕴之奇1、提问:那么李白为什么要极写蜀道难呢请看教材注释2、这首诗是为送别友人而作,“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同样是送别,却没有一点送别的哀婉之情,而是极写蜀道难,目的是为了劝有人不要去,哪些句子体现了他的意图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幌岩不可攀。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四)师生总结蜀道难饱含着诗人豪放浪漫的激情,突出地运用了丰富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和奇异 的神话传说刻画了蜀道的高峻险要,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种种令人望而生畏、惊心动魄的 画面,形成雄放飘逸的艺术风格,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五)作业 :背诵蜀道难五、板书设计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