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00820)(2)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741729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00820)(2)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长沙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00820)(2)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长沙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00820)(2)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长沙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00820)(2)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长沙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00820)(2)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沙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00820)(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00820)(2)(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沙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征 求 意 见 稿)“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市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攻坚时期。为积极适应长沙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长沙具体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二五”教育发展的背景分析1、发展基础更加厚实过去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强力推进教育发展,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初显成效,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基础教育品牌优势逐步显现,为“

2、十二五”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预期指标基本落实实施学前教育“翻番工程”,全市注册幼儿园达906所,在园幼儿161558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6.6%,比2005年增长35个百分点。积极推进高水平、高质量“普九”,全市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到100%,年辍学率分别控制到0.08%和0.88%, 适龄三类残少儿童入学率达到85%,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6,普职招生比和分流比保持大体相当。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发展取得突破,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每万人口中大专以上

3、学历人数达到2941人、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年。(2)建设工程实施顺利,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连续五年每年安排一个教育专题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先后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三改”(改水、改厨、改厕)工程、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建设改造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等,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整体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比例达到80.7%。加快扩充普通高中优质资源,拓址新建周南、明德等 所普通高中学校,累计增加学位 个。职业教育设施明显改善,投资14.8亿元的长沙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基本竣工,2010年秋季投入使用。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与雷锋职业中专成功合并,易地发展工

4、程全面启动。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和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得到加强,全市市级以上示范性职业院校达到68所。(3)教育改革纵深推进,办学活力逐步增强建立健全省统筹、县为主、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承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了义务教育由人民办学向政府办学的转变。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建立了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以校为本、民主开放的教研机制,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大胆改革招生考试制度,通过小学划片招生、初中电脑派位、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公费招生计划分配等措施,有效均衡学校生源基础。改革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培养模式,先后培养选拔40名副县级后备干部,选派近200名优秀中青年干

5、部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参加专项培训;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提高教育行政效能。实行骨干教师异地培训和滚动培训,累计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2700人;组建7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对口培养优秀中青年教师120多名;实行农村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和城镇教师支教制度,进一步充实和优化了农村教师队伍。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全市共有民办学校或教育机构1095所(个)、在校学生291739人,与2005年相比,增幅分别达到36.5%和7.4%;规范民办教育管理,全面取消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校中校”招生。加大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全市共发展教育国际交流合作项目 3个,引进外籍教师 人,结交国际友好学校8

6、所。 实行两项督导评估考核,9个区县(市)全面通过省级验收并全部获得优秀等级。(4)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实施中小学德育整体工程建设,基本形成有长沙特色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有关经验在全国推广;组织学生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奥运火炬传递、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承办、建国六十周年庆祝等大型活动,激发广大学生爱国爱家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重视,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重视抓好课程计划的落实,进一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有效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探索建立立足不同起点、符合发展方向、适应本质要求的学校

7、发展性评价体系和关注成长过程的丰富的、立体式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了以学分制为主要特征的开放灵活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很好的导向作用。着力推进校本教研,探索形成了联片教研、网上教研等教研模式,全市共确立国家级、省级、市级备案课题226项,有52项获得市级以上教育科研奖。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10年,全市中考一次性合格率90.32%,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73.02%,均居全省第一;高考上线率和录取率连续五年居全省前列,科技、体育、艺术等各项竞赛活动成绩斐然,在全省占据了主导地位。(5)教育投入持续加大,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加大公共财政支付力度,不断提高教育投入总量。

8、“十一五”期间,全市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量约218亿元,其中2009年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量达到51亿元,比2005年增加33亿元,增幅达183;小学、初中和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达到6729元、10224元和8417元,比2005年分别增加4776元、8424元和6770元,增幅分别达245% 、468%和411%。财政投入的不断增长,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全市 学生入学资助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一费制”全免,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入学资助力度和资助范围持续加大,五年累计投入免补经费11.87亿元,受惠学生达443万人次;教师人员经费基本得到保障,工资福利

9、明显提高;学校债务化解机制初步建立,累计化解“普九”历史债务8.9亿元,基本实现了学校轻装发展。2、发展经验更加丰富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探索教育发展规律,丰富和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对推进新时期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是教育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过去五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履行办学责任,有效保障教育事业发展;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以兴教助学为己任,为教育发展献计出力,成为了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后盾;全市广大教职工严谨务实、敬业奉献,创造了教育发展的精彩亮点。事实证明,只有紧紧依靠

10、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教育事业发展才能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实现新的突破。二是教育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谋划。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经济社会相适应,是我们党和国家一贯以来的教育方针。“十一五”以来,我市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服务经济、关注民生、统筹协调、科学发展的原则,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抓教育,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不断提升教育发展的内涵品质,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提升了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可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谋划教育,是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三是教育发展必须始终抓住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核

11、心。质量是学校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力量之源。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抓教育就要理直气壮地抓质量、规范科学地抓质量、一以贯之地抓质量。只有始终围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用质量说话,凭实力竞争,教育工作才能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学校教育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四是教育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任何事物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往往在所难免。如何充分发挥积极主动的精神,从主观方面入手、从体制机制入手,着力破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决定了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发展的活力源泉。

12、3、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一是知识经济爆发的时代特征更加鲜明。21世纪是世界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在知识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背景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作为知识创造和传播的一个主要领域,在人力资源和科技产业开发等方面将发挥从未有过的关键性作用。认真谋划和全面推动教育发展,将使教育更好地服务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二是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教育一直以来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和关注的重点。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从满足家庭期盼、实现民族

13、振兴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高度,再次强调了强国必先强教的深刻道理。省委、省政府把教育作为推进富民强省的三大战略举措之一,明确提出了教育强省的奋斗目标,研究制定了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市委、市政府也把教育作为推动创业富民的基础性工程,适时启动教育强市建设工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教育在经济社会中愈加重要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地位。三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整体形势更加有利。过去五年,我市经济实力实现了新跨越,预计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00亿元以上,人均达64180元;新的五年,长沙将进一步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区域性消费中心建设,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在全国率先初步建成两型社会示范区、率先基本建成

14、国家创新型城市。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强劲的发展态势,将为长沙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可以预见,明天的长沙会更加美好,长沙的教育将大有作为。4、发展任务更加艰巨我市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对照上级有关工作要求、对照外地教育发展形势、对照广大人民群众期盼,我们的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改革和发展教育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教育公平亟待重视。农村教育相对滞后,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达不到基本要求,特别是内部设施装备严重不够,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农村孩子享受

15、不到城市孩子同等的优质教育。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特别是优质公办初中资源匮乏,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和“大班额”问题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育公平。二是教育创新发展与传统观念和既有模式之间的矛盾逐步凸显,办学环境有待优化。区域内学校办学层次、办学形式和管理体制多样,教育资源缺乏有效统筹,办学效益难以实现最大化。政府、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观念仍然比较滞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和应试教育的倾向仍然比较严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模式限制了教育发展的空间,制约和影响学校发展。校长疲于应付,缺乏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教育家办学的氛围难以形成。三是教育经费投入增长

16、与财政支付压力的矛盾比较突出,经费保障有待加强。尽管近年各级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由于城市建设和民生投入等项目开支不断加大,客观上对教育经费造成了挤压之势,致使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与事业发展需求不相匹配。特别是在当前学校建设任务十分艰巨的情况下,上级有关教育经费的政策口子尚未得到全面落实,城区教育配套建设和农村县(市)办学条件改善推进难度很大。少数县(市)高中阶段教师人员经费尚未得到全额保障,学校缺乏自筹经费的政策空间,运转存在一定困难。四是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与教育内部存在的各种问题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教育管理有待规范。素质教育实施力度不大,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品牌优势尚不明显,部分地区、部分学校和部分教师教学观念仍然比较落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身心健康受到影响。职业教育技术含量不高,学生动手能力欠强,不能很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部分教师缺乏职业理想、从业激情,热忱于补课收费、家教家养,严重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