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相关数据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741495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相关数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相关数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相关数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相关数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相关数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相关数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相关数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沙化各地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情况荒漠化土地Desertification Land沙化土地Sandy Land地区Region面积(万公顷)Area(10000 hectares)占全国比重(%)% toNational Total面积(万公顷)Area(10000 hectares)占全国比重(%)% toNational Total全国National Total2636168100.0017396.63100.00北京Beijing0.725.460.03天津Tianjin1.081.560.01河北Hebei231.670.88240.351.38山西Shanxi162.770.62

2、70.550.41内家古Inner Mongolia6223.8223.614159.3623.91辽宁Liaoning68.730.2654.960.32吉林Jilin20.260.0871.070.41黑龙江Heilongjiang52.870.30上海Shanghai江苏Jiangsu59.090.34浙江Zhejiang0.01安徽Anhui12.690.07福建Fujian4.510.03江西Jiangxi7.500.04山东Shandong99.390.3879.380.46河南Henan1.0464.630.37湖北Hubei19.160.11湖南Hunan5.880.03广东G

3、uangdong10.950.06广西Guangxi21.160.12海南Hainan3.630.016.340.04重庆Chongqing0.27四川Sichuan46.800.1891.440.53贵州Guizhou0.67 云南Yunnan3.440.014.530.03西藏Tibet4334.8716.442168.4312.46陕西Shaanxi298.781.13143.440.82甘肃Gansu1934.787.341203.466.92青海Qinghai1916.627.271255.837.22宁夏Ningxia297.451.13118.260.68新疆Xinjiang10

4、715.8340.657462.8342.90注:本表为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2004年)资料。Note:Data in the table are the figures of the Third National Desertification and Sandy Land Monitoring (2004).【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面积已达262. 2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 27. 3% ,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双双缩小,但防治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形势依然严峻。国家林业局于2

5、003年11月至2005年4月进行了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04年底,中国荒漠化土地为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6,沙化土地面积为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2。与1999年相比,分别减少37924平方公里和6416平方公里。中国政府分别在1994年和1999年组织了两次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祝列克说:“实际上,从2000年开始,中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就开始出现缩小的状况,以土地沙化面积为例,沙化面积已经由上世纪末每年扩展3463平方公里转为年减少1283平方公里。”】【截止2004年,全国沙化土地面积为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

6、积的18.12%,分布在除上海、台湾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89个县(旗、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河北、陕西、宁夏8 省(自治区),面积分别为74.63 万平方公里、41.59万平方公里、21.68 万平方公里、12.56万平方公里、12.03万平方公里、2.40万平方公里、1.43万平方公里、1.18万平方公里,8 省(自治区)面积占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的96.28%;其它 22 省(自治区、直辖市)占3.72%。流动沙丘(地) 面积为 41.16万平方公里,占沙化土地总面积的23.66%;半固定沙 丘(地) 为 17.88 万平方公里,

7、占10.28%;固定沙丘(地)为 27.47 万平方公里,占15.79%; 戈壁为66.23万平方公里,占38.07%;风蚀劣地(残丘)为 6.48万平方公里,占3.73%;沙 化耕地为4.63万平方公里,占2.66%;露沙地 10.11万平方公里,占5.81%;非生物工程治 沙地 96 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建国以来,水利部对全国的水土流失面积情况进行过两次“摸底”。第一次是在 1955 年, 各地对水土流失面积进行了调查(水力侵蚀部分),然后进行了汇总,统计出全国水土流失 面积为153 万平方公里(新疆、西藏、上海、天津、台湾未作统计),当时的调查没有统一 的标准和规范。1983 年开始,

8、水利部应用遥感技术对全国的水土流失开展了普查。截止1989 年,普查结 果是全国各类水土流失总面积492万平方公里,其中受水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179 万平方 公里。受风力侵蚀的面积188 万平方公里,受冻融侵蚀的面积125 万平方公里。这次普查成 果经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进行了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次普查基本上摸清了 我国水土流失的“家底”,其成果十分重要。1992 年,杨振怀部长主持水利部工作时,决定将第二次普查结果上报国务院,要求批准 发布。当时建议国务院除不能治理的受冻融侵蚀的125 万平方公里外,批准发布全国的水土 流失面积为367 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面积179万平方公

9、里。风蚀面积 188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的 38.2%。当时国务院领导田纪云、陈俊生批示同意发布(详见批示)。】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 祝列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 很大的成绩,局部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涌现出赤峰、榆林、和田等防沙治沙先进典型,截止 2000年底,累计治理沙化土地890万公顷,圆满完成了经国务院批准的19912000年全国治沙工程规划所确定的各项任务。然而,我们要看到,目前我国的防沙治沙工作与 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沙化土地“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态势 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我国防沙治沙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我国的沙化

10、土地面积仍在不断扩大,到1999年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为17431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2,同1994 年监测同范围相比又扩展了172 万平方公里。与此同时,我国沙化土地的重点扩展区在不断增多。据资料显示,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浑善达克沙区及周边地区、新疆塔里木河下游、青海江河源区、柴达木盆地东南部、甘肃河西走廊东部的民勤绿洲、毛乌素沙地中北部和河北坝上等地区,已成为沙化扩展的重点区域。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遏制沙化土地不断加快的扩展速度。据调查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平均每年以1560 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80 年代发展到每年2100 平方公里,90年代是每年2460

11、 平方公里,到20 世纪90年代末这个速度已升高到每年3436平方公里。导致土地沙化扩张的原因是多方 面的,既有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持续干旱等自然因素,也有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滥牧、滥 垦、滥伐、滥采无不加快了土地沙化的进程。特别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下游地区植 被沙化。以内蒙古阿拉善盟为例,在历史上这里曾有“居延大粮仓”的美誉。由于上游地区过分使用黑河水资源,进入绿洲的水量由60年代的9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不足2亿立方米, 现在东西居延海已干涸,1400 亩梭梭林也相继枯死。针对我国土地沙化的现状和防沙治沙 过程中面临的生态意识淡薄、监督机制乏力、扶持优惠政策不完善等问题,我们提出了新世

12、纪防沙治沙工作的基本思路:遵循“优先保护沙区植被,积极治理沙化土地,适度利用沙区资源”的原则,解决六个问题,建设六大体系,抓好三个环节,强化五项措施,努力实现三步走的目标。解决六个问题一是要树立防沙治沙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同步推进的意识,找 准防沙治沙工作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二是对沙化土地进行科学区划,从宏观角度 安排防沙治沙的战略布局;三是要从分析“五滥”入手,研究提出防沙治沙的战略措施;四是 要着重解决防沙治沙的原动力问题;五是要解决防沙治沙的责任问题;六是要通过防沙治沙 工作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建立六大体系即建立和健全国家级重点工程和区域性示范项目体 系、完善的政策体系、科技支撑和

13、技术推广体系、监测和预警体系、执法体系和履约及治沙 国际合作体系。抓好“防”“抓”“治”三个环节强化五项措施即强化植被、“种树种草”、“退耕还林”、“改善牧业”、“水资源管理”。实现三步走的目标目标要求,到 2010 年,基本遏制沙化土地继续扩展的趋势;到2030年,在巩固前期成果的基础上,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观;到 2050 年,在沙区建成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科学合理利用沙区资源,使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我 国的防沙治沙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既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又要立足于当前工作;既要充分 调动人民群众,又要加强对各级领导防沙治沙工作的监督;既要完善政策又要落到实处,通 过艰苦奋斗和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实现我国防沙治沙事业的新跨越。】【本报北京7月 29日电(记者高云才)“要清醒地看到,中国目前泥沙问题依然十分严重。”水利部部长陈雷在此间召开的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成立25 周年的庆典上表示。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 356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 37%,年平均土壤侵蚀量高达 45 亿吨,损失耕地约 100 万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