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院的发展战略规划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7412919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学院的发展战略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某学院的发展战略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某学院的发展战略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某学院的发展战略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某学院的发展战略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学院的发展战略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学院的发展战略规划(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莱阳农学院“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20062010年)未来一个时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我校在“十五”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步伐,强化涵建设,提高办学层次和水平,向高水平多科性大学迈进的关键时期。为了继续抢抓机遇,加快改革与发展步伐,开创我校办学的崭新局面,特制定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一、“十五”期间学校发展的主要成就(一)校园建设成就显著,办学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校从2000年开始积极策划建设科教园,2001年正式动工,到2005年,一个面积适中、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已基本建成。校区占地面积1900亩,建筑总面积61万平方米,绿化面积

2、近51万余平方米。学校5年时间完成的校园建设面积远远超过了过去几十年校园建设面积的总和。(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2000年,我校在校生为6433人,2005年在校生达到两万人,“十五”期间在校生规模净增14000人。在办学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五年来,学校累计利用社会资金和银行贷款近8亿元,新增教学行政用房31万平方米;五年共投入仪器设备经费8000多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已达到1.26亿元以上;新增纸本图书47.5万册,图书馆藏书达141万册。与教学相关的各项指标已基本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三)专业结构调整成绩突出,实现了由

3、单科性学院向多科性大学架构的转变“十五”期间,涉农学科不断壮大,农学学科的特色与优势更加明显,新兴学科和专业发展迅速,办学实力逐步增强。目前学校设有18个学院,1个教学部,开设47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围已覆盖农学、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等6大学科门类,基本形成了多科性大学的组织架构。(四)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管理更加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十五”期间,学校坚持以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实践的教学改革思路,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五年来,共承当省级以上教改项目25项,3个省级试点专业、4门省级试点课程全部通过教育厅的验收;校立项教改课题260项,建设优质和重点课程84

4、门,已有7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3至2005年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49篇。2001年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3项。实施了学分制改革,全面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落实了有关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强化了教风和学风建设,保证了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大学英语四级统考通过率一直位居全国农业高校前列,应届本科毕业生的研究生考取率5年平均为36%,累计为全国各高等学校输送了2812名硕士研究生,在省委组织部选调生选拔和公务员考试中,我校毕业生均受到欢迎,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五)科研水平大幅度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

5、绩喜人五年来,学校共承当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97项,其中国家级课题53项,省部级课题292项,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经费3067万元。出版学术专著117部,发表学术论文4329篇,获得授权专利2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项。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2002年全国高校科技转让实际收入排名中,我校名列第34位,省高校第一位。2004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先进集体”。(六)学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生教育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学校成立了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各学院也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的办学理念在全校围取得了广泛的共识,以学科建设

6、为主线的工作机制正在形成。目前,我校已经拥有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市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到2005年底,硕士学位点数由2001年的7个增加到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含1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在校研究生总数达到447人。(七)人才工作得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十五”期间我校引进教师520人,引进学科带头人与副高以上职称教师43 人,对学科与专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全校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69%。按照职称统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1%。一支学历层次较高、结构较为

7、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部分学院的师资已基本达到创建教学研究型学院的水平。(八)科学管理、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形成了团结向上、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学校切实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探索科学管理、管理的新途径与新机制。适时调整了院系设置,完善了部管理结构,为实现校院两级管理、管理重心下移奠定了基础。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提高了科学管理、决策和依法治校的水平,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呈现出团结向上、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九)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确保了学校的安全、稳定与和谐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突出,组织得力,成效显著。党委提出

8、的“莱农发展,我在其中”已经成为全体莱农人的共识,为学校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精神支持。在学生工作中积极推行学生自我管理、专任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和辅导员进学生宿舍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2004年10月,学校在全省高校德育工作评估中被评为优秀。专家组一致认为,我校已经构建起“具有莱农特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德育工作体系。二、学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一)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思想文化底蕴不足,传统的管理思维定式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软件和硬件的支撑。尽管学校在办学规模、校区建设以与教学科研条件改善等方面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大学教育思想与文化建设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封闭

9、办学、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对外开放意识不强、干事创业意识不够、经营服务意识不浓、制度与规意识不足等问题;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官本位思想还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学术管理有待进一步健全和规;科学管理、管理、依法管理的思想认识和工作落实还不到位,大学的管理理念还需要进一步确立,管理视野还需要进一步开阔。(二)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多数学科的科研定位和学术方向还不够明确,竞争力不足由于管理体制、申报周期和学位点名额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特别是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面临着较大的外部困难和较多的不确定因素。从学校自身来看,也存在着竞争力不足的

10、问题。首先是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目前研究生数量还不与在校生总数的2.5%;其次是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数量较少,多数学科的科研定位和学术方向还不够明确;第三,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非农学科师资队伍和科研力量较弱,还没有形成应有的竞争力。(三)科研力量不强,发展不够平衡,不利于创建高水平多科性大学就整体而言,学校的科研条件还很不足,特别是校科研基地建设面临着很多困难;现有的科研场所与设备还没有发挥出最大的效益。部分教师的科研意识淡薄,特别是在组建学术团队或研究中心方面做得还不够。各个学院的科研条件、科研力量与科研水平差别悬殊,优势学科与专业、绝大多数的硕士学位点、重大科研项目

11、与科研成果、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主要集中在园艺、植保、植科、动科、资源与环境、食品、生命科学等7个学院。科研整体实力不强的状况以与学院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势必会影响创建高水平多科性大学的进程。(四)师资总量不足,新进教师比重较大,师资队伍建设任务繁重与学校发展规模相比,我校师资总量仍然不足,一些新建学院和新建专业师生比较高,师资缺口较大,教师教学工作任务较为繁重。近5年新进教师人数较多,且多数为没有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都亟待提高,教师在职培训培养的任务很重。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和较强团队组织能力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匮乏。部分学院和学科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较好,但学术竞争力不强,学术产出数量不多

12、、水平不高。(五)学校应更加注重提高教育质量,科学处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十五”期间,学校规模增长较快,办学条件也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受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制约,继续扩大办学规模将会承受较大的外压力。加强涵建设,以质量求发展是我校的必然选择,全校对提高办学层次和教育质量的愿望十分强烈。另一方面,没有规模的适度扩大,学校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而继续扩大办学规模会对提高办学层次和教育质量带来更大的难度。如何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增强办学效益间的关系,是我们需要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六)两地办学,形成优势互补的跨地区办学格局还存在不少实际困难莱阳校区和校区各有优势,两个校区的功能定位与

13、资源配置应达到优势互补。校区面临着新建校实习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实际困难,而莱阳校区既有的实践教学基础和有利的地缘优势可以弥补校区的不足。但由于多方面的限制因素,校区与莱阳校区优势互补的理想办学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怎样使莱阳校区既能满足学校相关学科专业实习与科研的需要,又能充分发挥其教育资源的效益,是我们面临的现实课题。(七)学校部管理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学校部管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权力的集中化、行政化倾向较为明显,学校学术管理中普通教师参与不够,教师参与校院各级管理的渠道有限,基层的管理权力较小,不利于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二是校津贴分配向教师倾斜还不够充分,对学

14、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的激励作用不够明显;三是管理机制旧,与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办学资源闲置与浪费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八)对外学术交流和开放办学有待加强,与新的办学环境相协调的办学氛围和沟通、利用机制还没有形成随着校区的建设和办学主体向的转移,我校对外学术交流呈现出较快增长的势头,但举办、承办的学术会议仍然较少,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人数仍然不多,而且覆盖面较小。在外聘兼职教师、联合开展高学历教育、国际合作办学、承接横向科研课题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足。这反映出我校办学思想观念还不够开放,经费投入和管理手段跟不上学术交流和开放办学的要求。在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5、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思路和有效的机制。市的地缘优势和对外联系的便利条件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形成与新的办学环境相适应的办学氛围。三、“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过去的五年,我校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展望未来,我校面临着一些重要挑战,也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一)学校发展的主要挑战1.两个校区分别隶属于两个不同的行政辖区,需要正确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两校区办学是我校面对的基本事实,未来发展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的区位优势,从获得更多的政策与资源支持,并在建设国际性大都市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充分珍惜在莱阳办学数十年间与市、莱阳市所建立起来的

16、传统联系,继续争取当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充分利用莱阳校区的办学资源,继续坚持服务、莱阳的办学传统。未来学校管理决策需要平衡多种双边关系,以利于两个校区的协同发展。2.有效地处理坚持农科的办学优势和传统与创建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远期目标的关系,将涉与到多方面的利益和外部关系创建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是我校发展的长远目标,但长期以来,我校主要发展农学与相关学科专业,形成了一定的办学优势和传统。由农学院发展成为多科性、综合性大学不是简单的更改校名,而是办学宗旨、办学类型的重大调整,是学科专业结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大转变。要实现这一调整与转变,学校不但要付出长期的、艰巨的努力,而且必须争取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广泛理解和支持。3.提高办学层次面临着激烈的外部竞争压力提高办学层次,争取获得博士授权单位资格,在部分学科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