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7409603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李凭箜篌引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诗歌中描写音乐的手法。2.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3.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课内自主学习一 文化常识1.本诗背景本诗写于元和六年(811),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甚至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2古文知识积累(考点)(1)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表决,以多数决定。(2)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

2、”“南海”“西海”和“北海”。后演变成指全国各地,指天下、世界各地。(3)“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姬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故以姬为姓。(4)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用龟甲占卜叫卜,用筮草占卜叫筮。(5)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属于命令文体。二 古诗文基础1.字音识记箜篌(kn) 瘦蛟(jio)2词语解释(1)吴丝蜀桐张高秋 张:演奏(2)李凭中国弹箜篌 中国:即国中,国都长安之中(3)昆山玉碎凤凰叫 昆山玉碎:形容乐音清脆(4)芙蓉泣露香兰笑 香兰笑:形容乐声清丽(5)石破天惊逗秋雨 逗

3、:引3词类活用石破天惊逗秋雨 (动词,都为使动用法,“破”,使破;“惊”,使惊)4默写填空(1)李凭箜篌引中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的诗句是:“”。交代演奏者姓名和地点的诗句是:“”。(2)李凭箜篌引中“”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写音响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消融。(3)李凭箜篌引中“”两句,写乐声传到天上,女娲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4)李凭箜篌引中“”两句,写吴刚倚着桂树,玉兔蹲伏一旁,也不肯离去。答案(1)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2)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4)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三

4、 古今对译李凭箜篌引层解:第一层先声夺人,李凭出场。先写箜篌制作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高超,有一箭双雕之效。后移情于物与人,以云和江娥极写箜篌声的神奇美妙。最后点出演奏者和场地。层解:第二层正面写乐声,“昆山”句以声写声,而“芙蓉”句以形写声。层解:第三层都是从侧面写李凭弹奏箜篌时所产生的动人心弦的效果,侧面烘托弹奏者的技艺高超。想象丰富,动静结合。课内文本探究一|文脉梳理二|文本探究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诗从什么角度写“箜篌”的声音?分别表现出声音的什么特点?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我的答案: 提示:“昆山玉碎凤凰叫”从听觉的角度描写声音,用声音写声音,也是衬托。这表达了

5、琴声起伏多变,清脆悦耳的特点。“芙蓉泣露香兰笑”运用了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从视觉的角度描写声音,表现了琴声有时悲伤,有时欢快的特点。2“石破天惊逗秋雨”中,哪一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考点:鉴赏诗歌语言我的答案: 提示:最为传神的字是“逗”。“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两句诗的情境承接“紫皇”展开。清冷的音乐情绪发展到极致,达到整个乐曲的高潮。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3诗人在篇末用“老”和“瘦”两个干枯的字眼修饰鱼、蛟有何妙处?考点:

6、鉴赏诗歌的语言我的答案: 提示:诗人运用反衬的手法,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整个演奏过程像一场梦,李凭不是在人间演奏,而是在神山上教神妪弹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和蛟听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形象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4技法探微举例说明本文中通感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我的答案: 提示:诗中“空山凝云颓不流”,通过视觉写听觉,移情于物,使浮云具有了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写出优美悦耳的音乐具有强大的魅力。“江娥

7、啼竹素女愁”通过视觉写听觉,写出乐声的哀伤。“芙蓉泣露香兰笑”,则想象奇特,构思绝妙。诗人用“芙蓉泣露”描绘出乐声的悲惨、凄厉。这里用露水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来比喻乐声悲切,形象直观,新颖别致。接着,诗人用“香兰笑”,表现乐声的欢快、流畅。而“笑”字,听觉与视觉兼具,具体可感,美不胜收。5表达创新试比较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在描写声音方面的异同。我的答案: 提示:同:两位诗人都借助奇特的想象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的物象。不同:前者高度赞扬了琵琶女高超的琵琶弹技;后者高度赞扬了李凭演奏箜篌的卓越技巧。李凭箜篌引主要通过描写声音产生的艺术效果来表现声音的魅力,主要属于侧面描写。对于音乐本身的起伏跌宕着

8、墨不是很多。而琵琶行主要是直接描写,描写声音强弱缓急,表现声音的魅力。琵琶行还通过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琵琶女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倾注于音乐之中,借助琵琶之声传达了出来。诗中除了描写弹奏琵琶之外,还引出了个人身世的述说,同时也勾起诗人自身辛酸的回忆,表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而李凭箜篌引从开头到结尾都是描写演奏者弹奏的艺术魅力,纯粹描写音乐。教材迁移讲练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一、古代诗歌常见的题材(二)(四)别离贬谪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或折柳相

9、送或高歌送别,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愁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一般而言,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的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别绪是指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体现在贬谪诗人作品中的悲剧感主要是对人生遭遇的感慨和自我生命的悲叹,是在对命运的观照、把握和感怀中形成的深沉的悲伤和孤愤。当生命被放逐到家园以外的遥远地方,当年华被消磨在被抛弃的时光中,时空的错杂更加深了他们对命运的悲痛之感。别离诗贬谪诗 (五)思乡怀远诗: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10、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自然产生思乡之情。(六)咏物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其精神品格。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七)闺怨诗:闺怨诗有两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岑参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注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

11、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其那:那,奈何。(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B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D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动静结合,“空满耳”与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

12、的“空”都是“白白地,徒然”之意。E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剖析B项,“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说法错误,不是“不敢抱怨”,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而非自己的仕途。因“苍生未休”,所以诗人内心感到不安。D项,“动静结合”说法错误,“江上蝉鸣”写动,没有静。答案BD(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 剖析本题作答时要抓住“三度为郎”“一从出守”“长不用”“便白头”“岁月如流水”“秋风今又起”“心事向谁论”“蝉鸣空满耳”等关键词句。从诗歌的题目看,“客舍”有游宦在外的漂泊之感,“悲秋”直接表明了对秋天的伤感之情;从诗歌的内容看,诗人还写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时光流逝、不被重用的惆怅。考生能抓住其中三点,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即可。答案抒发了诗人有济世之志,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饱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叹。体现了诗人不能得到“圣主”的重用,却能关心“苍生”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长不用”指长期未被重用,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百姓未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诗人不安。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年老体衰的悲叹。“便白头”“岁月如流水”“秋风今又起”三句悲叹时光流逝,也是悲叹自己年老体衰。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